中医肝病科脾胃病科临床常用方剂剖析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4119263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肝病科脾胃病科临床常用方剂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医肝病科脾胃病科临床常用方剂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医肝病科脾胃病科临床常用方剂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医肝病科脾胃病科临床常用方剂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医肝病科脾胃病科临床常用方剂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肝病科脾胃病科临床常用方剂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肝病科脾胃病科临床常用方剂剖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肝病脾胃病临床常用方剂,日照市中医医院,1.柴胡疏肝散(汤) 2.逍遥散(汤) 3.龙胆泻肝汤 4.理中丸(汤) 5.四君子汤 6.归脾汤,(一)柴胡疏肝散(汤)证治准绳,【组成】 柴胡 陈皮醋炒,各二钱(各6g) 川芎 香附 芍药 枳壳麸炒,各一钱半(各4.5g)甘草炙五分(1.5g) 【用法】水一盅半,煎八分(2.5g),食前服(现 代用法:水煎服)。 【汤剂参考剂量】柴胡6g 陈皮6g 川芎4.5g 香附4.5g 白芍4.5g 枳壳4.5g 炙甘草1.5g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寒热往来,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方解

2、】 柴胡疏肝解郁(君) 香附疏肝行气止痛 川芎行气活血,开郁止痛 陈皮、枳壳理气行滞 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甘草合白芍缓急止痛,兼调诸药(佐使) 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臣,佐,【临床运用】 1.辨证要点:胁肋胀痛,寒热往来,脉弦。 2.加减变化:若痛甚者,酌加当归、郁金、乌药 等以增强其行气活血之力;肝郁化火者,可酌加山 栀、川楝子以清热泻火。 3.现代运用:肝炎、慢性胃炎、胁间神经痛等属 肝郁气滞者,可加减使用。 4.使用注意 :本方药性芳香辛燥,易耗气伤 阴,不宜久服,孕妇慎用。 【方歌】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二) 逍遥散

3、(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甘草微炙赤 半两(15 g) 当归去苗,锉,微炒 茯苓去皮,白者 白芍药 白术 柴胡去苗,各一两(各30g)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6g),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3片、薄荷6g,水煎服。丸剂,每服69g,日服2次)。 【汤剂参考剂量】炙甘草36g 当归615g 茯苓1020g 白芍615g 白术1015g 柴胡615g 薄荷、生姜各36g,【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方解】 柴胡疏肝解郁(君)

4、 当归养血和血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佐) 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九版为柴胡” ) 用法中加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烧生姜温运和中,且能辛散达郁。 本方肝脾同调,组方严谨,为调肝养血名方。,臣,【临床运用】 1.辨证要点: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脉弦而虚。 2.加减变化: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郁金、陈皮以疏肝解郁;血虚甚者,加熟地以养血;肝郁化火者,加丹皮、栀子以清热凉血。 3.现代运用:常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乳腺小叶增生、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炎、不孕症、子宫肌瘤等属肝郁血虚脾弱

5、者。,(三)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酒炒(6g) 黄芩炒(9g) 栀子酒炒(9g) 泽泻(12g) 木通(6g) 当归酒炒(3g) 生地黄酒炒(9g) 柴胡(6g) 生甘草(6g) 车前子(9g) (原书无用量) 【用法】水煎服,亦可制成丸剂,每服69g,日2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 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 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方解】 龙胆草泻肝胆实火,利肝经湿热(君) 黄芩、栀子泻火、燥湿清热(臣) 泽泻、木通、车

6、前子导湿热从水道而去 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使邪去而阴血不伤 柴胡疏畅肝胆之气,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 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 配伍特点:泻中有补,利中有滋,降中寓升,祛邪 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使火降热清,湿浊得利, 循经所发诸症皆可相应而愈。,佐,佐使,【临床运用】 1.辨证要点: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加减变化: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 子,加黄连;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加滑 石、薏苡仁;若阴囊肿痛,红热甚者,可去柴胡,加 连翘、黄连、大黄。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头 部湿疹、高血压及各种急性炎症属肝经实火、湿热者。 4.使用注意:方中药多苦寒,

7、易伤脾胃,故对脾 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皆非所宜。,(四)理中丸(汤)伤寒论,【组成】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各90g) 【用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 (9g)。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 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 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 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现代用法:上药共研细末, 炼蜜为丸,重9g,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汤剂参考剂量】人参69g 干姜610g 炙甘草69g 白术612g 【功用】温中祛

8、寒,补气健脾。 【主治】 1脾胃虚寒证。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方解】本方所治诸证皆由脾胃虚寒所致。 干姜温脾阳,祛寒邪,扶阳抑阴(君) 人参补气健脾 (臣) 白术健脾燥湿(佐) 炙甘草:1.合参、术以助益气健脾;2.缓急止痛; 3.调和药性。(佐使) 全方温补并用,以温为主,温中阳,益脾气, 助运化,故曰“理中”。 本方可治疗阳虚失血、胸痹病中焦阳虚,痰饮上 犯、病后多生涎唾,久久不已、小儿慢惊,证属中焦

9、 虚寒者。 综观本方,治病虽多,究其病机,总属中焦虚寒,故可异病同治。,【临床运用】 1.辨证要点:脘腹绵绵作痛,呕吐便溏,畏寒肢 冷,舌淡,苔白(薄),脉沉细。 2.加减变化:若虚寒甚者,可加附子、肉桂以增 强温阳祛寒之力;呕吐甚者,可加生姜、半夏降逆和 胃止呕;下利甚者,可加茯苓、白扁豆健脾渗湿止 泻;阳虚失血者,可将干姜易为炮姜,加艾叶、灶心 土温涩止血;胸痹,可加薤白、桂枝、枳实振奋胸 阳,舒畅气机。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 二指肠溃疡、胃痉挛、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4.使用注意:湿热内蕴中焦或脾胃阴虚者禁用。,(五)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10、去芦 白术 茯苓去皮(各9g) 甘草炙(6g) 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水一盏,煎至七 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 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方解】 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君) 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臣) 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健脾祛湿之功益著 (佐)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佐使) 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本方为治疗脾胃气 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 而来。,【临床运用】 1.辨证要点: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 苔

11、白,脉虚弱。 2.加减变化: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 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 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兼畏寒肢 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 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附方】 1.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四君子汤加陈皮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食少便溏,胸脘痞闷 不舒等。 2.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 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食少便溏,胸脘痞 闷,呕逆等。,3.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四君子汤加陈 皮、半夏、砂仁、木香。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主治

12、: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呕吐痞闷,不思饮 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六)归脾汤正体类要济生方 【组成】白术 30 当归 3 茯苓30 黄芪30 远志3 龙眼肉30 酸枣仁炒30,人参15 木香15 甘草炙8,【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 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 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方解】(类解) 参、芪、术、草补脾益气以生血 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 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 木香理气醒脾 大枣调和脾

13、胃,以资化源 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 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 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则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 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临床运用】 1.辨证要点: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 漏,舌淡,脉细弱。 2.加减变化: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 姜炭,以温经止血;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 榈炭,以清热止血。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 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 统血者。,日照市肝病科脾胃病科开展特色业务,1肝癌介入治疗术(TACE) 2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术 3肝硬化干细胞移植 4肝硬化腹水浓缩回输 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镜下硬化止血术 6肝病红外线治疗仪、艾灸治疗仪 7结肠透析仪,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