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经济学 第七讲 通信业管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086946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经济学 第七讲 通信业管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通信经济学 第七讲 通信业管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通信经济学 第七讲 通信业管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通信经济学 第七讲 通信业管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通信经济学 第七讲 通信业管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经济学 第七讲 通信业管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经济学 第七讲 通信业管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信经济学,2,第七讲 通信业管制,第一节 管制理论基础 第二节 通信业管制实践 第9、10章、第13、14章,3,第一节 管制理论基础,关于管制 管制的原因和目的 管制的理论依据 管制-放松管制-管制重构 管制制度构成,4,一、关于管制(规制),管制/规制-Regulation 管制:是由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的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供求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美.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 政府管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校正和改善市场机制内在的问题为目的,政府干预和干预经济主体(特别是企业)活动的行为-(今泽良雄,1980) 管制政策:包容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所

2、有的旨在克服广义市场失灵的法律制度及以法律为基础的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某种干预、限制或约束的行为和措施。 规制:是政府为了特定的公共政策目标,对特定产业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进入、退出、定价、投资以及涉及环境、安全、生命、健康等的行为进行的监督与管理,Regulate: to Control or direct according to rule, principle, or law,5,二、管制的原因和目的,市场失灵 自然垄断:垄断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 信息不对称:市场低效;信息占有量大的一方可能侵害小的一 方的利益。 外部性问题:如公共物品提供不足的问题,环境保护问题 市场势力:配置无效率与生产无效

3、率 政府管制的目的-纠正市场失灵 提升全社会福利 保护大多数社会公众的利益不受少数人的侵害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维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限制市场势力,行业规制 Vs 竞争政策(反垄断),管制:为纠正市场失灵,政府或公共机构干预和干预经济主体活动的行为,管制政策矫正市场失灵 目的 提升效率、社会福利 保护消费者利益 限制市场势力 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特点 基于行业法规; 针对特定行业; 事前、事中和事后管制; 多由行业监管机构实施; 对产业的信息的掌握更专业,竞争政策:用反垄断的方法鼓励竞争的相关法律和措施,竞争政策-反垄断 目的 阻止妨碍竞争的行为; 维护市场竞争机制; 促进市场效率的提高; 增加

4、消费者福利。 特点 基于反垄断法律; 适用于各行各业,标准统一; 事后司法介入,有专门的司法机构; 对产业的信息的掌握限于一般程度,6,规制,7,资料:一般性竞争规制与电信规制的区别,8,三、管制的理论依据,意识形态理论政府角色定位 亚当斯密-30年代凯恩斯主义-70年代哈耶克 公共利益理论 管制俘获理论 有限理性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以市场失灵和福利经济学为基础,其目的是弥补市场失灵,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规制者会被受规制者所俘虏,反过来为被规制者服务。政府规制是特殊利益集团寻租的结果。,政府(官僚组织)不仅不是理性的,也不是全知全能的。-政府能力有限,管制也会失灵,政治

5、家和官僚也是“经济人”,其行为也是最求利益最大化。即使西方民主制度下,管制机构的管制行为也具有明显的利益动机。-管制失灵,为什么政府要对经济进行管制? 管制的边界?,9,四、管制-放松管制-管制重构,基于公共利益理论,市场失灵时管制介入 公用事业 自然垄断行业 金融行业等 包括通信业在内的基础设施行业(铁路、电信、电力、煤气和城市供水等)具备自然垄断、公用事业等特点,决定了政府对这些行业的管制介入。,10,管制的建立,政府介入的两种方式 成立管制机构,推出管制政策对相关行业进行管制 管制(经济性)准入、定价、服务质量 政府直接提供服务政府直接经营 政府规制的缺陷 规制俘虏(立法者被行业俘获,规

6、制机构对产业的规制结果不是提高社会福利而是提高了企业利润),寻租行为(一般是指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权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租金)的行为) 管制机构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偏好不合理(管制失误、管制滞后) 垄断经营的低效率(X-低效) ; A-J 效应 官僚机构的膨胀和管制费用增加管制低效,最早的经济性管制出现在19世纪末期,20世纪30年代又达到一个高峰,11,管 制 改 革,改变管制方式激励性规制(20世纪60年代起) 特许投标制政府通过招标发放特许经营权,并将特许经营权限定在一定期限内,到期后再由投标制给与特定企业特许权。 区域间竞争制度政府将受规制的全国性垄断企业分为地区

7、性企业,使特定地区企业在其他地区企业的成就对比下提高自己的内部效率。 社会契约制度政府与规制企业就成本、价格有关事项达成合约,企业满足合约或效率超过合约,给与奖励,否则惩罚。 价格上限管制替代回报率管制提出。一方面合理控制垄断企业价格,节约规制成本,另一方面激励受规制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放松管制竞争替代(Deregulation)(20世纪70年代) 美国从1968年开始,在电信、银行、民航等行业陆续放松了管制 英国自1979年后也开始了私有化浪潮 日本1987年铁路业开始民营化,以电信业为例:第十章各国管制实践,12,管制重构Re-regulation,1、管制机构本身的重建; 2、对残存的

8、自然垄断领域实施激励性规制; 3、对从自然垄断向竞争市场过渡过程中实现以保护有效竞争为目的不对称管制; 4、在竞争市场结构建立后健全反垄断制度; 5、强化对管制者的规制。,20世纪90年代后,以电信业为例,13,通信业融合趋势下的管制机构,技术融合促成管制融合 传统的管制模式纵向分类监管 技术融合趋势下的管制模式融合管制模式 FCC拥有管制信息行业的最广泛的权力,除了管理普通电话行业外,其权利还涉及电视、无线电广播、专用无线电、有线电视以及Internet接入等领域。在这些领域,FCC的任务具体包括普遍服务、审查资费、管理网络施建设、分配频率、标准审批、颁发许可证、促进公平竞争以及对外开放等各

9、个方面 欧盟于2001年颁布的“管制框架,涵盖了所有的信息通信网络,包括广播业务所使用的网络,“电信服务和网络”一词被“信息通信”所取代,适应各种电子通信手段融合的需要。如英国在2003年OFTEL(电信管制局)、ITC(独立电视委员会)、RA(广播管制局)、BSC(广播标准委员会)和RCA(无线通信管制局)5家监管机构合而为一,成立新的综合性的独立监管机构Ofcom。 截至2009 年12 月31 日,欧盟27 个成员国中有四个成立了所谓“融合的”监管机构。这四个国家是芬兰、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和英国。,澳大利亚:在2005年7月1日正式将澳大利亚通信管制局(ACA)和澳大利亚广播管制局(AB

10、A)合并,成立澳大利亚通信和媒体管制局(ACMA),负责对澳大利亚广播、无线电通信、电信和在线内容的管制。 韩国:2008 年,通过整合单独的电信监管机构信息和通信部(MIC)和广播监管机构韩国广播委员会(KBC),韩国政府成立了韩国通信委员会(KCC)。KCC 将电信、频谱分配和广播,包括内容业务合并在一个监管机构下从而适应融合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协议电视(IPTV)的兴起。由于MIC 与KBC 之间有关管辖权的争论,韩国对IPTV的引进已被推迟了几年。但在KCC 成立后的几个月里,融合的监管机构确定了授权运营商提供IPTV 的规则。截至2009 年底,韩国的IPTV 用户超过百万。 马来西亚

11、:根据1998 年通信和多媒体法案授权成立了马来西亚通信和多媒体委员会(MCMC),作为负责电信、广播和计算机行 业的唯一一家监管机构。,14,15,通信业的非对称管制,非对称管制(asymmetrical regulation) 是政府管制部门对处于不同市场条件下的通信经营者予以区别对待,制定有利于新通信经营者的倾斜政策和法规,在一定时期内,人为地制约处于支配地位的通信经营者对市场的控制力,而放宽对新通信经营者或处于非支配地位的通信经营者的管制,以达到进入通信市场的所有经营者能公开、公平竞争的目的。 管制的主要对象: 主导运营商Incumbent SMP-Significant market

12、 power,16,非对称管制的原因 不平等的初始条件 限制妨碍竞争的行为 扶持新进入市场者,不对称管制主要内容 普遍服务义务 网间互连 支配地位经营者的义务 互连方式、互连协议 互连费 市场准入 电信资费 基础设施共享 号码携带 市场份额控制,案例:韩国电信业非对称管制,韩国的电信监管部门(KCC)于2004年以后颁布了一系列“防止一家独大”的手段。 第一,2004年实施了号码携带不对称管制。韩国主要有SKT(全业务、最大的)、KT(国有、固网、第二大)、KTF(国有、移动、第三大)、LGT(移动)和NANARO等几大运营商,其中,SKT隶属于SK集团,LGT隶属于LG集团,KT和KTF属于

13、国有公司。市场份额的分布大致为SKT接近50%(此前大于50)%,KT和KTF次之,LGT居老三。因此,在号码携带上首先是在一定期限内实施强对弱的号码单向携带,在市场失衡有所缓解后,再实施特强、较强的公司对较弱公司的号码单向携带(其中,特强、较强者之间可以取消单向携带)。在操作上,号码携带根据市场支配能力,分先后实施,即:SKT(2004.1) KTF(2004.7) LGT(2005.1),通过延迟SKT推出号码可携带业务的时期,向KTF/LGT提供能较容易地分流SKT优良用户的机会。,17,第二,禁止在位者终端补贴。目的是保护后进入者在建立终端供应链中,享有公平的竞争地位。KCC明确规定,

14、“低于出厂价销售被定性为使用补贴进行销售的行为”。 第三,允许新进入者价格浮动,越弱的公司价格浮动比例越高。 第四,对市场份额超过50%的公司,实施强制性价格控制,即:强制性地要求超过50%市场份额的公司按50%份额以前的价格服务,禁止直接降价和间接降价,以此控制强势公司以价格挤压后进入者。 第五,对于市场份额超过50%的部分,予以重罚,每天可处以相当于100万美元的罚金。由于此项管制,SKT近几年一直在主动地控制自己的市场份额。 第六、如果垄断公司收购其它公司导致市场份额大于50%,KCC拥有否决权,不予批准。最典型的案例是:SKT在选择性地收购固网公司时,只能选择规模小的公司收购,以保证不

15、突破市场份额上限。,18,第七,对SKT、KT“入网协议报批管制”, 资费、产品等业务相关协议发生变更时,需要MIC长官的批准,而KTF/LGT的入网协议则只需申报备案。 第八、实施网间结算费的非对称管制。SKT收取互通接入费较低,KTF/LGT收取较高的互通接入费 第九、对频率使用费实施非对称性称管制。从2004年开始,根据频段确定不同的频率使用单价: SKT: 每季度 2,000韩元 2,320韩元 (16%加重) KTF/LGT: 每季度 2,000韩元 1,620韩元 (19%减免),19,五、管制制度构成,20,依法直接介入经济主体决策,管制制度构成,经 济 性 规 制,社 会 性

16、规 制,为防止无效率的资源配置的发生和确保需要者的公平利用为主要目的,通过被认可和许可等各种法律手段,对企业的进入、退出、价格、服务质量以及投资、财务、会计等方面的活动所进行的规制。,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以及保护环境和防止灾害为目的,对物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伴随着提供它们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定一定的标准,并禁止、限制特定行为的规制,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直接规制,间接规制,以维持竞争秩序为目的,不直接介入经济主体决策,由反垄断法、民法、商法等产生的对垄断等不公平竞争行为的制约,管制的分类,21,经济性管制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 配置效应和分配效应 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有形效应和无形效应 管制成本、遵循成本 例子:对垄断产业准入管制的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直接成本、社会成本、机会成本 收益:直接收益、社会收益、间接收益,经济性管制的成本-收益分析,社会性管制成本-收益分析,社会性管制产生的原因 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导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