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1单元整合5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4086147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1单元整合5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1单元整合5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1单元整合5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1单元整合5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1单元整合5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1单元整合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1单元整合5(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 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的外交,必 修 一,单 元 整 合,体系构建,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归纳拓展,二、20世纪世界格局的比较,三、两极格局的演变及对中国外交的影响,(一)关于“冷战”起源的史学观点 (1)美国外交史学界具有权威地位的盖迪斯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尤其是在我们现在知道了一书中,将“冷战”发生的责任放到了苏联与斯大林的身上,他认为,斯大林作为一个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领袖,“从未放弃过关于世界革命的最终理念”,在战后苏联对外政策行为的实际发展中,这种理念又同因战争结果而大大加强的扩展苏联国际权力地位必要性的信念结合起来,形成了苏

2、联对外政策与安全战略的进攻性特征。盖迪斯提出,“冷战”是同斯大林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斯大林的存在,也许根本就不会有“冷战”的发生。通过这样的提法,盖迪斯实际上已将“冷战”发生过程中的领导人个性等历史偶然性因素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史学前沿,(2)著名挪威学者伦德斯塔德却明确提出,盖迪斯关于应将“冷战”的主要责任归之于苏联及斯大林的看法,“走得太远”,缺乏说服力。 (3)俄国学者弗拉迪斯拉夫祖博克和康斯坦丁普列沙科夫则认为,从后“冷战”时期出现的大量俄方新资料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斯大林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苏联的生存与发展。因而他的初衷并不是单方面地、不受限制地推行扩张政策,而是希望

3、避免同西方国家发生冲突:为了建立苏联自身势力范围并解决国际事务中的争端,斯大林甚至将与西方国家进行合作作为当务之急。因此,“冷战”并不是斯大林所希望看到的局面,更不是他的思想的产物。相比之下,他们认为美国的积极进取政策是导致斯大林做出反应并进而促使“冷战”形成的重要原因。,(4)另一位长期研究苏联及“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史的著名学者马斯特尼则指出,对斯大林及苏联领导人的政策制定造成最大影响的,是因战后苏联国内外环境中的种种“威胁性因素”而造成的苏联领导人的“不安全感”这正是推动苏联一步步走向“冷战”的基本原因。,(二)史学界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研究状况 (1)学术成果:当前学术界对和平共处五项

4、原则和中国外交问题的研究成果中,专著只有一本,即郑州大学赵建文教授所著的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书。该书主要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背景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作了详尽分析,但未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后其在中国外交中的实践历程进行阐述。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问题的其他研究成果几乎全部是单篇文章,它们一般只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的某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2)主要不足:一是论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半个世纪前诞生到现今全球化时代发展历程的著述较少;二是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角度观察新中国外交发展变化以及进行经验总结的研究成果比较少。,(一)文明史观 1基本内涵 人类社会发展史本质上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5、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协调互补。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文明相互交织、渗透和转化,共同推动人类由低级走向高级。,学科素养,2主要线索 (1)横向方面:人类历史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其中物质文明史包括物质生产文明史、物质交流文明史、物质生活文明史等;精神文明史包括科技文明史、学术思想文明史、文学意识文明史和宗教文明史等;政治文明史包括政治观念文明史、政治制度文明史、政治组织文明史、政治行为文明史和政治技术文明史等。 (2)纵向方面:人类历史经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

6、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A,【思路引领】,【策略指导】 1抓住不同文明时代的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明。如:(1)农耕文明时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小农经济、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西方的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工商业经济以及人文精神的起源。(2)工业文明时代,西方工业革命、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与近代科技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借鉴西方政治文明成果;经济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和曲折发展;文化上形成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3)信息化时代,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

7、主义的变化,思想文化的多元发展;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曲折艰难发展。,2同一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时期文明的纵向整合。如中国的政治文明发展历程;西欧的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等。 3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文明的横向整合。如古希腊和古罗马政治文明的比较、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17至18世纪明清进步思潮与启蒙运动的比较等。 4同一时期同一国家或地区内部的三种文明间的整合。如中国明清时期政治、经济、精神文明等。 5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之间文明发展历程的比较。如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演进历程、古今中外经济发展模式及特点、古今中外思想演变历程等。,错点分析1 典例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

8、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共处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易错防范,B,易错点 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认识不全面。 错因分析 混淆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从题意来看,外国的一切船只进来都得重新批准,属于外交政策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内容,不属于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排除D项。“另起炉灶”是指否认中国政府旧时期的外交关系,“求同存异”是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均与时间不符。,B,解析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了“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

9、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材料中“新的对外政策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不符,故A项错误;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材料中“新的对外政策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相符,故B项正确;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材料中“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不符,故C项错误;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与材料中“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不符,故D项错误。

10、,错点分析2 典例 (2014广东高考节选)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材料四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意为“财政贷款”),(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11、 易错点 不能正确辨别两极格局、“冷战”、美苏争霸的关系。,解析 第一小问不同点分别概括材料三、四中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即可;从材料三中“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的信息可以看出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从材料四的漫画中可以看出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拉动美国战车前进,可以看出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第二小问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950年”、“1947年”,再结合创作者的立场的信息“美国拍摄电影”“苏联某杂志”,结合所学可知国际格局是两极对峙。 注解 并非没有战争,也有局部战争(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巴关系和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以苏联撤出在古巴的导弹军事部署而结束,表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但题意重点是,古巴面对联合国秘书长吴丹的劝说时,表态不愿屈服于美国强权势力的压力。A项与题意重点不符,题干未能体现C项的意思,题干也未能体现D项的意思,故A、C、D三项错误,答案为B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