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全国)生物课件:必修1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考点加强课1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4085828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全国)生物课件:必修1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考点加强课1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18年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全国)生物课件:必修1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考点加强课1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18年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全国)生物课件:必修1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考点加强课1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18年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全国)生物课件:必修1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考点加强课1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18年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全国)生物课件:必修1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考点加强课1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全国)生物课件:必修1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考点加强课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全国)生物课件:必修1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考点加强课1(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对本知识点的考查侧重于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过程,物质、能量转化关系,对反应场所及各阶段反应物、生成物确认也常作为考查点,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突破点1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5年9考),【例证】 (2015重庆卷,4)将如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适宜条件下悬浮培养的水稻叶肉细胞示意图,A.黑暗条件下,增大、减小 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增大 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保持不变 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减小、增大 解析 光补偿点是指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当光强低

2、于光补偿点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细胞吸收O2,释放CO2,故增大、减小,B错误。 答案 B,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中H、ATP来源与去,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辨析,(1)图解,(2)过程联系,(3)物质联系,(4)能量联系,2.微观分析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的气体变化,有光时,叶绿体所需CO2首先来自线粒体只有当线粒体所提供的CO2不能满足叶绿体的需求时,叶绿体才从外界吸收CO2,此CO2即“净光合量”。由此可见,当叶绿体从外界吸收CO2时,光合速率一定大于呼吸速率,同理,叶绿体所释放的O2,也先送往线粒体,剩余的O2才释放到外界(此剩余O2即“净光合量”)如下图所示。,考向 光合作用与

3、有氧呼吸内在关系,1.(2014全国课标,6)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解析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存在, 但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有氧呼吸提供,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此种情况下不再供能,C错误。 答案 C,2.(2017江西南昌检测)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甲、乙两种细胞器及在这两种细胞器中所进行的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

4、率 B.改变光照强度一定会改变甲细胞器中生理活动的强度 C.乙产生的CO2被甲利用至少要经过8层磷脂双分子层 D.甲产生的ATP可以被乙利用,乙产生的ATP也可以被甲利用,解析 根据细胞器的结构可知,甲为叶绿体,乙为线粒体,题图显示细胞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该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A正确;甲细胞器为叶绿体,其光合速率受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改变光照强度不一定会改变甲细胞器中生理活动的强度,B错误;乙产生的二氧化碳从乙(线粒体)进入同一细胞的甲(叶绿体)被利用经过4层膜,即4层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甲中光反应过程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可以被乙

5、利用,D错误。 答案 A,突破点2 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5年13考),纵观近年高考,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两大生理过程已成为必考内容,既是重点、又是热点,题目难度大,区分度高,综合性强,题型既有选择题,更有简答、曲线模型分析、图表数据分析与处理,甚至以实验探究题形式呈现,考查内容常涉及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内在关系、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单因子影响、多因子综合影响)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及呼吸速率变化,尤其涉及密闭环境中CO2(或O2)变化状况测定与分析等,由于相关内容在教材中讲授较少,但备考需深、透、广,特设置本课,以求对上述重点内容的全面突破!,【例证】 (2014新课标,29)某植物净光合速

6、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_。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_表示了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2)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_ _。 (3)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_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慧眼识图 获取信息,答案 (1)0 a、b、c (2)光

7、强 (3)大于 (4)光强,(1)单因子变量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曲线分析,(2)多因子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曲线分析: P点: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着该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 Q点: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不再影响光合速率,要想提高光合速率,可适当提高图中的其他因子。 应用:温室栽培时,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增加光合酶的活性,提高光合速率,也可同时适当增加CO2浓度,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当温度适宜时,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以提高光合速率。,考向1 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的移动,1.(2014四川理综,6)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

8、),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 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 C.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 D.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 解析 由题图可知,两种植物单作和间作时的呼吸速率(与纵轴的交点)不同,桑树间作时呼吸速率较大,大豆单作时呼吸速率较大,A项错误;桑树间作时光饱和点大,大豆单作时光饱和点大,B项错误;间作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在较低光照强度下,间作提高了大豆的光合速

9、率,但在较高光照强度下,间作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C项错误;大豆开始积累有机物的最低光照强度(与横轴的交点)单作大于间作,D项正确。 答案 D,2.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表示该植物在25 时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 (原CO2浓度等不变),从理论上分析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 ),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 B.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 C.A点下移,B点右移,m值下降 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解析 分析题图曲线,A点表示植物在一定温度下的呼吸速率,B点表示植物的光补偿点即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m表示

10、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大光合强度。由于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为30 ,因此当温度由25 提高到30 时,呼吸速率增大,A点下移;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 ,当温度提高到30 时,超过了最适温度,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降低,m值下降,B点(光补偿点)应右移。 答案 C,考向2 多角度考查外界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1.(2016全国课标卷,30)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

11、,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_。 (2)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_(填“CO2浓度”或“O2浓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解析 (1)甲组在a点条件下,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继续增加,故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光照强度。(2)甲组在b点条件下,光照强度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要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需增加光

12、合作用原料,而O2是光合作用产物,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故应该增加CO2浓度。(3)个体的表现型受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若乙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变化受遗传因素影响,则在甲组的光照条件下,乙组的子代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情况应与甲组不同,此与题干矛盾,故可排除遗传因素影响,因此乙组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应由环境因素(即低光照)引起,并非遗传物质改变所致。 答案 (1)光照强度 (2)CO2浓度 (3)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2.如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13、 ),A.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5的生成量较少 B.图中M、N、P点的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温度、光照强度 C.丙图中,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 D.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解析 乙图中,D点时光照强度比C点时的大,光反应生成的H、ATP增多,暗反应还原过程增强,C5的生成量较多,A错误;丙图中,P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B错误;丙图中,若温度过高则酶的活性下降,光合速率会下降,C错误;甲图中A点之后限制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CO2浓度或温度(由题干信息可知,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内),故很可能是内因影响如叶绿体中色

14、素的含量、酶的含量等,D正确。 答案 D,考向3 联系实际考查光合速率影响因素及增产措施,1.(2016全国课标卷,29)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依据是_ _; 并可推测,_(填“增加”或“降低”)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

15、”的程度。 (2)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_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_ _。 (3)小麦叶片气孔开放时,CO2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_(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解析 (1)根据本实验结果可知,相同温度条件下,小麦光合速率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明显加快,但相对湿度相同时,小麦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由此可推知中午时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相对湿度;并可推测,增加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2)比较实验组二、三、四可知小麦光合速率在31 时高于另外两组,由此推知,小麦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31 左右,而第四组的25 还远低于最适温度,所以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四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3)CO2是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叶肉细胞的,所以该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