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085067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课堂小结,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在这个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古代唐朝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我们一起回忆一下,1-4课我们学习到了唐朝哪些内容?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开皇之治、贞观之治。,走向全盛唐朝的女皇武则天时代、唐玄宗“开元盛世”。,科举制度。,唐与周边民族的友好关系。,日本,天竺,长安,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韩国,丝绸之路,阅读:P24-26“遣唐使来华”部分,勾画批注: 1.遣什么是遣唐使?请结合教材回答。 2.日本遣唐使来华的目的?次数、人数?代表人物?有何作用?,日本遣唐使,1.遣什么是遣唐使?请结合教材回答。 遣唐使就是日本皇

2、室派往唐朝的使团,他们往返于中日之间,是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为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日本社会进步的使者。,2.日本遣唐使来华的目的?次数、人数?代表人物?有何作用? 目的: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次数:十多次 人数:众多,最多时超过500人 代表人物:空海、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 作用: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讨论:1.空海在中国是怎样成为著名的学问僧的?他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有哪些重要贡献? 空海成为著名的学问僧:钻研佛学, 重要贡献:文学、

3、书法艺术、创制日本文字。,(,空海:774835,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俗姓佐伯,幼名真鱼。,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送秘书监晁衡卿还日本 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类似国家图书馆馆长,日本友人晁衡辞别长安,所乘的航船饶过蓬壶山后便遇难了。 晁衡沉入大海再也回不来,白云笼罩着的苍梧山愁容满面。 蓬壶,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苍梧山在今江苏境内。,这两首诗歌突出表现了他们与阿倍仲麻吕(晁衡)的深厚友情

4、。,遣唐使离开日本 日本长卷古画东征传绘卷片断,从630895年的260多年中,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来中国,其中三次因故中止,一次仅到朝鲜,两次为送回唐朝专使的“送唐客使”,一次为特派使团迎接遣唐使回国。日本名副其实的“遣唐使”为十二次。,讨论:2.唐朝时,日本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的遣使来中国? 这时唐朝正值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其经济文化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而此时的日本则处于奴隶社会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巩固的时期。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于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对日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当时交通比前代有所发展,为双方的交流提供了更大的可能。,鉴真塑像这尊佛像是鉴真弟

5、子在他生前为他做塑造的,目前珍藏在日本的招提寺,并被日本政府定位“国宝”。,为什么鉴真会双目紧闭呢?,鉴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14岁便出家,在45岁时成为了江北、淮南地区的著名高僧。鉴真为了到日本弘扬佛法,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五十多岁开始东渡日本,前四次不是因为风浪就是被官厅拦截,没能出去。第五次又由于风浪的原因,漂流至海南岛,几经辗转才回到扬州,而且双目失明,但矢志不渝,第六次跟随晁衡的归国船队最终到达了日本。,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两国在扬州共同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并为兴建鉴真纪念堂奠基。1973年,纪念堂建成,由门厅、碑亭、回廊和正堂组成,建筑形式着意仿唐,门、亭、廊、大殿

6、古朴有据,气氛肃穆。堂内殿中有鉴真坐像,神态安祥而坚毅。两侧挂有四幅绢本壁画,分别是西安大雁塔、肇庆七星岩、日本鹿尔岛大字秋目浦和奈良唐招提寺金堂,向人们展示了鉴真生活和经历过的地方。,鉴真纪念堂,大明寺鉴真坐像,律宗大师鉴真 688763 唐代律宗僧人 俗姓淳于 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鉴真造舟备粮准备首次东渡,鉴真准备第六次东渡图,鉴真东渡遇大风浪舟破遇险,1980年4月13日,鉴真大师坐像在日本唐招提寺长老森本孝顺的护送下,由日本运抵上海虹桥机场,14日下午抵达扬州大明寺,先后在扬州、北京展出,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扬州市各界人士参观鉴真大师坐像,鉴真回国“省亲”,鉴真六次东渡概

7、况,鉴真东渡示意图,日本各界欢迎鉴真,佛学,鉴真所传“奇效丸”的药袋、药纸,鉴真和弟子们带到日本大量书籍、技艺和药方。鉴真本人精通医术,尤精本草,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药物,对日本的医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很长时间,日本的药袋上绘着鉴真图像。,医学,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为日本著名古寺,于770年竣工。由鉴真及其弟子设计、建造、完成。整个建筑深受中国盛唐建筑风格影响。寺中主殿金堂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w殿顶,八根廊柱并列在台基上。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唐招提寺,日本孝谦太上皇御题唐招提寺匾额,唐招提寺,建筑,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葬于日本。逝世前,其

8、弟子按其真容制作了鉴真干漆夹纻坐像。塑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至今供奉在唐招提寺开山堂内,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鉴真干漆夹纻zh坐像,雕塑,咏鉴真 郭沫若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已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江苏苏州张家港黄泗浦,为鉴真东渡日本的出发地,现建有鉴真东渡纪念馆和纪念碑。该诗为郭沫若为纪念碑所题。,郭沫若(郭开贞) 1892.11.161978.6.12 科学家 文学家 考古学家 诗人 四川乐山沙湾人 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阅读:P27“玄奘西行”部分,勾画批注: 1.玄奘西行的经过是 怎样的? 2.玄奘为什么要去天 竺? 3.玄奘为中印文化交 流作出了哪些贡

9、献?,1.玄奘西行的经过是怎样的?请从时间、地点、贡献和评价等方面勾画。 唐朝贞观年间 天竺 求取佛经,并译成汉文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时间: 地点: 贡献: 评价:,玄奘西行路线图,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fn文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盛大欢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前去迎接。玄奘取经回长安图生动描绘了玄奘归来时受到盛情迎接的场景。,玄奘取经回长安,玄奘译经图(明代木刻),玄奘回长安后,先住在长安弘福寺译经,后移居慈恩寺,专务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 玄奘精通梵文,经过20余年的努力,共译经论75部1335卷,约1300多万字,对佛教的传播作出杰出贡献。,唐代包裹佛经的袱布

10、 原藏于敦煌石室,玄奘,电视剧西游记剧照 西天取经 西天指天竺 经指佛经,1300多年前,在古印度的曲女城,曾举行一场规模盛大的佛学辩论会。到会的有国王、僧人、普通百姓,约六七千人。 担任这次辩论会主讲的是来自我国唐朝的佛学大师玄奘。他对佛学的精辟论述,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折服。 辩论会结束那天,古印度国王按当地的风俗,请玄奘乘上一头装饰华丽的大象,绕场一周。众人歌唱欢呼,场面十分热烈。,佛学辩论会后的玄奘骑象图,2.玄奘为什么要去天竺? 第一个原因,他对于佛经卷本太少和译文错漏太多很不满意,决定直接去佛教发源地天竺取经; 第二个原因,在中国历史上,早在玄奘之前,有很多人西行取经成功,令玄奘心生

11、向往,例如东汉的僧人法显。,3.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 带回并翻译大量佛经,并编写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佛教和古印度的重要资源。,大唐西域记共12卷,玄奘口述,其弟子辩机撰文。书中记述了玄奘西行亲历138个地区和国家的见闻与概况,成为研究中亚和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大唐西域记书影,点拨:玄奘西游学佛,学术水平大大提高,在印度享有极高的声誉。但玄奘学佛后坚决回国,虽然印度戒日王一再挽留,另一国王表示只要玄奘留在印度,愿意为他建造100所寺院,这些都无法动摇他回国的决心。 玄奘西游取经的事例,体现了玄奘为求佛学真谛不辞辛苦的求学精神,同时大大丰富唐朝对西域、天竺的了解,在中

12、印友好发展史上留下佳话。,玄奘圆寂后先葬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上,后迁葬在陕西省长安县少陵原南原畔,并修寺建塔以作纪念。唐肃宗题塔额“兴教”二字,故名兴教寺。,兴教寺,玄奘墓塔,大雁塔,慈恩寺的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相传是为了保存玄奘由天竺带回的佛经而扩建,最上层即为玄奘藏经之所,故又称“经塔”。,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印度佛教圣地菩担伽耶,印度那烂陀寺遗址,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 1.唐朝的全面繁荣(政治、经济、文化); 2.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及影响; 3.唐朝较为开放的政策; 4.杰出人物的重大贡献。,(一)唐与日本 1.唐朝时,日本派使节到唐朝 目的

13、: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代表人物: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 2.鉴真:唐朝时为中日两国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僧人。他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 (二)唐与天竺 1.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天竺。 2.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 他学习佛学,求取佛经,他和他的弟子还把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玄奘是著名高僧、旅行家和佛学翻译家。,一、课后测评 1.“唐僧”的含义是什么? 答:唐朝和尚。僧,泛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即和尚)。 2.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唐朝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选官制度、民族政策、对外交往方面。 二、练习册,史海拾贝,天工开物造糖(插图),天竺熬糖法传入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