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18届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二 议论文阅读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4039634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5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2018届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二 议论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安徽2018届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二 议论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安徽2018届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二 议论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安徽2018届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二 议论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安徽2018届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二 议论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2018届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二 议论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2018届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二 议论文阅读(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第二部分 阅读,目 录,安徽近8年中考真题展示(20102017),中考基础知识,常考阅读能力“1对1”辅导,考点1 提取并概括中心论点,考点2 概括或补写论据,考点3 分析论证思路,考点4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文章一科学不怕挑战,课时讲解一 整体感知,目 录,考点5 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6 内容理解与概括,考点7 拓展延伸,文章二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目 录,考点追踪训练一,考点8 分析句段作用,考点9 词语的指代义,考点10 品味议论文的语言,文章三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课时讲解二 词句段赏析,目 录,考点追踪训练二,常考议论文分类训练,安徽近8年中考真题展示(20102

2、017),议论文文体知识,中考基础知识梳理,常考阅读能力“1对1”辅导,课时讲解一 整体感知,【文章解构我来填】,文章一 科学不怕挑战,科学不怕挑战,举例论证,比喻论证,1.真题5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答案】_,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共4分。意思对即可),考点1 提取并概括中心论点必考 【方法指导】具体知识见“中考基础知识梳理”中的“(一)议论文三要素” 找准论点的方法有: (1)位置分析法: 看标题2016年11题、2010年5题:议论文的标题或直接揭示论点(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或提示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或提

3、示议论的范围(想和做)。看开头:这就是所谓开门见山的写法。如谈骨气中的开头第一句“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即为中心论点。看结尾2014年13题:,即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多有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 看中间:文章中间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如想和做的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连接起来”,便是从中间位置提取出来的。 (2)词语提示法:从提示性词语(“可见”“总之” “所以”“归根结底”以及衔接过渡词语和行文中反复使用的同一个词语等)找论点。,(3)归纳提炼法2012年5题:当文中没有明确的语句可以作为论点时,就要根据内容分层理解、概括

4、。有时看各段的分论点,并列相加,偏正论点以正为主。 论题与论点的区别:论题只是表述的范围、关系等,表意不明确,而论点是一句表意明确的判断句。如“学问与智慧”,只说明了论述的对象,是论题。,2.真题6题第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4分) 【答案】_,第段:量子力学接受爱因斯坦的挑战,促进了自身的发展。第段:进化论接受创世说的频频挑战,证明了自身的科学。(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考点2 概括或补写论据2016.11/2010.6 【方法指导】 考向1 第段列举了哪些事件?请概括这些事实论据。2016.11/2010.6 叙事的内容大都具备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要素

5、,如本文第段“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进行挑战”“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等。只要抓住这些要素,紧扣文章中心论点,再加以完善组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可采用“人物+时间+事件+结果”的格式进行回答。,考向2 根据中心论点,给文章补写一个事实/道理论据。未考 (1)要审清题目,看是补写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补写事实论据:人物(谁)+故事梗概(怎么做+结果怎么样)。补写道理论据:一般直接引用即可,最好选择众所周知的名人名言、格言、俗语等。,(2)要围绕论点去写。论据补写“三要”: 要准确,所写论据要和论点观点统一。要真实,材料虚假或张冠李戴,都不能有效地证明论点。要简洁,凡与

6、论点没什么关系的情节过程都是多余的。 注意:写道理论据时,论据要与论点一致,所写的名言、格言应有一定的权威性。警句、谚语、诗句等直接引用时要与原文对照,认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3.原创第段论证了“科学不怕挑战”的观点,请你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答案】_,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自公开之日起就不断受到教会、天文学家的蔑视和嘲笑。后来“日心说”被证明是正确的,它打破了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共3分。符合要求即可),【变式提问】 1.把课文的最后一段抄在本子上。并选取这段中的某一个观点,举出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来证明它。(人教九上事物的

7、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出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人教九上敬业与乐业),4.真题7题第段中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4分) 【答案】 _,不能。因为前一句承上,对应第段内容;后一句启下,对应第段内容。(共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变式提问】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关于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为什么到篇末才给出全部答案?(人教九上事物的正

8、确答案不止一个) 2.反复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人教九上敬业与乐业),考点3 分析论证思路2010.7 【方法指导】分析论证思路即说明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论证论点的经过,回答时需紧扣议论文一般结构特点完成。 第一步,找论点,分析文章论点的提出方式。是直接提出论点、通过某一现象提出论点还是通过道理引出论点。 第二步,析结构,理清论证层次间的关系,注意先后和主次。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分析先论证什么,接着论证什么,然后论证什么,最后如何总结全文(段)。注意答出三方面内容:强调中心论点,得

9、出的结论;充分论证了,使论证更严密;,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可根据语境“对号入 座”)。 第三步,找出主要的论证方法和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的:指出摆了什么事实(或论据),讲了什么道理,如何从正面或反面证明了什么观点。 第四步,运用答题模式概述。开头提出(引出)了的论点(或列出的事例),接着从正面(反面、正反两面)用的事例证明了论点(从的角度分析了的道理),最后再次强调了的观点(总结出了的观点)。 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表起承转合的词语。,5.真题8题第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2分) 【答案】 _,表明具有特殊含义(或:

10、是为了表示否定),说明这里的“科学”不是科学。(共2分。意思对即可),6.原创第段画线句子的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案】_,说明科学接受挑战正是为了求真求是,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共4分。内容2分,好处2分。意思对即可),考点4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2016.11/2014.12/2012.8 【方法指导】具体知识见“中考基础知识梳理”中的“(二)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通常的解题步骤如下: (1)阅读题干,明确题干设问是针对全文还是某一段或几段,是问一种还是多种论证方法,题干设问有没有具体到某个论证方法。如本文题干已经表明是比喻论证的方法。 (2)

11、通过标志词辨别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再结合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和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不同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文章解构我来填】,文章二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中国新学者要像古印度学者、欧洲中古学者一样具有探求真理的责任,把真理当作第一种的生命。,古印度学者,欧洲中古学者,中国学者,作比较,作比较,对比论证,道理论证,1.真题10题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B. C. D.,B,考点5 议论文的结构层次2014.10 【方法指导】具体知识见“中考基础知识梳理”中的“(三)议论文的结构” 要具体分析其结构层次,需抓住文章的显性标志和隐性标志。 (1)显性标志:起到分层

12、作用的词句,如关联词语、顺序词语、时间词语、空间词语和重复使用的某个词语或语段、过渡句等,这些既是层次转换的标志,又是文章组合的手段。如本文第段句首同时出现的“古印度”,第段同时出现在句首的“欧洲中古”,,第段句首出现的“总之”,就可作为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的标志。标点符号,如问号、分号、引号等往往表明文章的段落层次及其关系。 (2)隐性标志:指文章层与层之间的意义联系、转换和过渡。,2.真题11题从第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4分) 【答案】_,作强辩,作遁词,作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共4分。意思对即可),考点6 内容理解与概括2016.13/2014.

13、11/2012.6 【方法指导】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从题干寻找提示,如答案可能出自哪一段,可能有几点,应紧扣什么内容等。 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 (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快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抓关键议论段:它们往往起着突出论点的作用。抓中心句:它是概括文章内容的基石,常常是阐释文章大意的一个分支。抓关键词:便于概括文段内容,弄清文段所要揭示的主旨。,(2)“概括”实际上是对材料内容进行简要提炼,有以下三种方法:摘录法:提取原文中心句、结论句、论点或分论点句,将其摘录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拼接法:即组合文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来进行概括。着眼点要放在文章或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上。自拟法:即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适用于提炼文章中心、概括作者观点等方面的概括性题目。 第三步: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求规范。 第四步: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3.原创文中“学者的态度与精神”给你带来哪些关于“学习”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