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数据初步整理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4008702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数据初步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二数据初步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二数据初步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二数据初步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二数据初步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数据初步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数据初步整理(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数据的初步整理,第一节 数据的来源、种类及其统计分类,一、 教育统计资料的来源: (一)经常性资料 专题性资料,经常性资料,日常工作记录 学校教师资历、教学情况等的记录; 学生的学期、学年成绩及操行评定; 学校经费使用、基础建设的记录等; 学生健康状况、流失情况的记录等; 统计报表 向上呈报的各类报表,专题性资料,通过专题性的调查或实验所获得的资料。 调查:现状调查、关系调查、原因调查、发展研究,二、数据的种类:点计数据和度量数据、间断变量和连续变量,数据:就是用来描述对客观事物观察测量结果的数值。 (一)按分类特征分成:点计数据和度量数据: 点计数据(计数资料):点计数据是指计算个数

2、所获得的数据。举例 度量数据(计量资料):用一定的工具或一定的标准测量所获得的数据。举例,(二)按数字特征分成:间断变量和连续变量: 间断变量:取值个数有限的数据。举例 连续变量:取值个数无限的(不可数)的数据。举例,三、数据的统计分类,(一)定义:按照对象的本质特征,根据分析研究的目的、任务,以及统计分析时所用统计方法的可能性,将所得数据进行分组归类。,(二)分类:性质类别和数量类别。 性质类别:按事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 数量类别:以数据的取值大小为分类标志,将数据按数值大小排出一个顺序来。,无重复数时 例:有8名学生的 数学运算成绩为89, 72,94,77,87,69, 90,84。,

3、94 90 89 87 84 77 72 69,1 2 3 4 5 6 7 8,数据 等级,有重复数时,例: 10名学生 的测验分数为:71、 78,58、70、71、70、 58、58、70、58。,78 71 71 70 70 70 58 58 58 58,1 2.5 2.5 5 5 5 8.5 8.5 8.5 8.5,数据 等级,第二节 统计表,统计表:把统计指标和被说明的事物用表格的形式加以表示。 优点:用途广,可以给人一目了然、简洁、清晰的印象,表中数据易于比较分析,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类以后一般都用统计表的方式加以表达。,一、 统计表的结构及其编制的原则和要求,(一)编制原则,。,结

4、构简要明了;,层次清楚,具有逻辑性;,(二)结构及注意点:,序号、名称、标目、数字、线条、表注。,表号,标题,表注,数据,表目,基本要求,1标题(title) 标题一般写在表格的上方,内容应包括时间、地点、主要事件,不要过于简练,要求用最少的文字说清楚。 2标目(heading) 横标目要按时间前后或数量大小和事情的重要性等顺序排列,纵标目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注意标目的层次要清楚,不要太多、太复杂。 3线条 统计表的上下端线应画粗线,中间各表目内容用细线隔开。表的左右两端一般不封闭 4数字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同一列的小数位数应一致,且位次对齐。表格中不应有空格,暂无记录或未记录用“ ”(点号)

5、表示,无数据用“”表示,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填“0”。 5备注 不应写在表中,在数字上角用“*”号标出,文字叙述写在表的下方。,二、统计表的种类: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一)简单表:只列出观察对象的名称、地点、时序或统计指标的统计表为简单表。举例 (二)分组表:在标目中只有一个标志分组的统计表。举例 (三)复合表:在标目中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分组的统计表。举例,(一)简单表 简单列出调查名称 、地点、时序或统计指标名称的统计表。,资料来源:全国幼儿教育第五届学术研讨会文选下册,第126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某区教办幼儿园儿童人数一览表,分组表:定语按一个分类标志分组 表 不同年龄组脑

6、电平均频率分布 01月 1月1岁 1岁 3岁 7 平均频率 (周 / 秒) 2.0 4.0 6.4 8.5 8.5,幼儿在不同空间密度的活动室内的合作行为登记表,三、频数分布表列法(简单运用),次数分布表 :就是将数据按照大小分组,并统计每组的频率分布,这就是编制次数分布表。 频数:观察值出现的次数。,(一)统计分组,一组37位同学的语文考试成绩如下:,76 82 93 87 78 80 70 70 87 73 97 67 98 85 95 64 85 75 76 80 85 90 78 80 72 76 77 84 70 82 60 67 80 57 88 80 82,统计分组的方法-1 1

7、.求全距 全距也称两级差。它以R表示,就是用全部数据中的最大数减最小数。本例全 距 (两级差): R=9857=41,统计分组的方法-2 2.确定组数 组数 K = (N为数据个数,K取近似整数) N在100以上,取12-16组,数据较少时,取7-9组。 一般以10组以上20组以下为宜,这样可使计算方便而又不失其精确性。本例中全距为41,分为9组比较适当。,统计分组的方法-3 3.求组距 组距就是每一组内最大数与最小数的间距,即每组所包含的单位。组距以“i”表示。 组距=全距+1/组数=46+1/9=4.6 为计算方便可以将组距定为5。 在组数与组距的设定上,人们往往有习惯的做法。比如在学生的

8、考试成绩上,将组距设定为“5”或“10”就比较容易接受。,统计分组的方法-4 4、确定各组的上限与下限 上限就是每组的最高分,下限就是每组的最低分。根据本题分数分布情况,我们把第一组确定为5660分,第二组为6165分,其余类推。 求各组的组中值: 组中值=(上限+下限) *2 第一组的组中值=(56+60) *2=58; 第二组的组中值=(61+65)*2=63; 同样,第三组为68;第四组为73,依此类推。,对资料进行分组整理后,就可以按数值大小列入各个相应的组别内,便可以呈现一个有规律的表式。这种统计表称之为次数分布表。,(二)编制次数分布表和累积次数分布表,次数分布表的制作步骤-1 1

9、、标记各组次数 把原始分数里的每一个分数标到次数分布表中的“标号”栏,一般用“正”或“标号。例如,57和60都属5660这一组,就在这一组的“标号”栏中划“n”。这主要是为计算次数方便。,次数分布表的制作步骤-2 2、根据标号记次数 (又称频数),次数分布表的制作步骤-3 关于37位同学成绩分布累计次数分布表,从累计次数分布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成绩在81分以上者有15人,占全体人数的41%,成绩在85分以下的有29人,占全体人数的76%。,第三节 统计图,一、统计图的结构及其绘制规则(领会) 定义:用来表达统计指标与被说明的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的图形。 优点:直观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容易记忆。一般与

10、统计表相配合使用。,统计图 横坐标表示自变量,纵坐标表示因变量。 举例: 图1 全市教师职称统计图,图号,图题,图目,X轴,图形,图尺,Y轴,(1)直方图 观察“关于37位同学成绩分布直方图”,它是以矩性面积来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图形。横坐标用以表示数据分组的情况,可以用数据的上限与下限来表示,也可以用每组的组中值来表示,纵坐标则表示次数,形成的矩形面具的大小可以反映数据分布的特征。,2、统计图的类型,次数分布表的制作步骤-3 关于37位同学成绩分布累计次数分布表,关于37位同学成绩分布直方图,Figure1. 直方图,(三)多边图: 1、意义:以纵轴上的高度表示频数的多少。 2、制图方法:与直方图相同,不同在于:以各组的中点为横坐标,以各组的频数为纵坐标描点,然后把每相邻两点用直线连接,即成多边图。图形两端必须延伸到外侧各一组的中点处(在基线上)。,(四) 累积频数和累积百分比分布图:,1、步骤: (1)作横轴:将表格中的分组按各组上下限在横轴上标明; (2)作纵轴:在纵轴上标明尺度和单位,指示累积频数。 (3)描点:以各组上限为横坐标,以各组累积频数为纵坐标描点,用直线连接每相邻两点,形成累积频数多边图。 (4)图形左端延伸到第一组以下那一组的下限与基线相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