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论文-掌叶木的扦插繁殖研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004870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创新论文-掌叶木的扦插繁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科技创新论文-掌叶木的扦插繁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科技创新论文-掌叶木的扦插繁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科技创新论文-掌叶木的扦插繁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科技创新论文-掌叶木的扦插繁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创新论文-掌叶木的扦插繁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创新论文-掌叶木的扦插繁殖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创新论文题 目:掌叶木的扦插繁殖研究 9目 录摘要 31.前言311掌叶木的研究现状312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42.实验材料与方法52.1 实验仪器 522实验材料 523实验方法 53实验步骤 53.1吲哚乙酸溶液的配制 5 3.2处理插穗53.3配制土壤基质63.3.1取材63.3.2配制63.4扦插64.实验结果与分析64.1实验结果64.2实验结果分析64.2.1枝条分析64.2.2土壤基质分析74.2.3所给外界条件分析74.2.3.1温度74.2.3.2光照74.2.3.3其它因素75.参考文献8 6.附录9掌叶木的扦插繁殖研究摘要:掌叶木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现由于诸多原因,此物种已濒临灭绝。为保护此种群,本文主要利用扦插繁殖技术对掌叶木进行研究,通过选择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掌叶木插穗,再观察并比较处理后的插穗生根情况,由此探究出最适合掌叶木插穗生根的吲哚乙酸浓度。关键词:掌叶木;扦插繁殖;吲哚乙酸;生根情况Abstract: As the national level protected plant ,Hande liodendron bodinieri has a high economic value . Nowadays, because of many reasons ,this species is on the verge of e

3、xtinction . In order to protect this species ,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that we take advantage of cuttage propagation technology to research cuttings by choos-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indole acetic to process it . At last , observing and comparising of rooting , to explore the most a

4、ppropriate indole acetic acid concentration of rooting. Key words : Hande liodendron bodinieri; Cutting propagation; Indole acetic acid; Root situation1.前言 1.1掌叶木的研究现状 掌叶木( Hande liodendron bodinieri ) 俗称鸭脚板、平舟木,属无患子科掌叶木属, 该属仅此一种, 为我国广西与贵州接壤地带石灰岩山上特有的残遗植物。与无患子科其他植物的羽状复叶不同,它为掌状复叶,其系统位置介于无患子科与七叶树科之间,

5、对研究无患子科的系统发育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它的木材质坚硬,是建筑及制作家具的优良材料;它的种子含油量很高,其种仁含油量5216% ,在脂肪酸中,油酸占26.9%,亚油酸占6.1% ,花生烯酸15.5%,芥酸33.9%2。油清澈, 有香味,可以食用, 也可作工业用油。从张著林等对贵州掌叶木群落的调查中,显示掌叶木为喜钙种类,适生于海拔4001000 m 的石灰岩山区, pH7.0以上的黑色石灰土上3。 近年来,由于石灰岩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使得掌叶木的生存环境趋于恶劣, 再加上种群数量稀少,为衰退型种群,已陷于濒临灭绝的境地。为了保护该物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专注于掌叶木的研究,其主要集中在

6、生物学特性、种子生态特征、种群生态 、分类学等方面。黄仕训等研究了掌叶木的生态生物学特性, 并初步探讨其致濒原因及解决方法4;熊志斌等研究了掌叶木种子生态特征,得出了播种环境对种子的发芽率有影响5。常进雄等对贵州南部掌叶木种群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掌叶木种群径级和高度结构呈纺锤状,为衰退型种群6。同时,曹丽敏等研究了掌叶木的花器官发生过程,此为进一步研究掌叶木的系统位置和无患子科的系统演化提供证据7。之后,在2011年,贺瑞坤等又对该树种的种群保育遗传学方面进行了研究,同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遗传工具,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喀斯特特有濒危树种掌叶木野生居群,研究其基因流及居群遗传8。李雪萍等建立了

7、ISSR- PCR 反应体系,为利用ISSR 分析掌叶木遗传多样性进行掌叶木种质资源研究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9。可由于人为破坏和掌叶木自身生物学习性某些特性的制约,目前的研究成果远不足以支持该种的保护和利用。因此,不仅要加强对掌叶木生态学、 居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为保护、人工繁育、“ 回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也须探索保护掌叶木的新途径。在保证自然资源不受到威胁的前提下,采用人工快速繁育与栽培技术解决掌叶木在自然状态下自我繁殖能力较低的问题,以此大规模繁殖野生掌叶木10。经查阅文献得知,张著林等研究了掌叶木异地引种的保护,从改变掌叶木的生存条件角度出发,不仅使气温、 日照、 降雨等

8、均不及原产地,而且土壤条件与原产地也有一定差异, 但掌叶木仍长势很好, 此说明合理的生存条件改善,有可能促进了该植物生长的提高和发育的提前11。张廷忠等研究了掌叶木的扦插繁殖试验,发现掌叶木属扦插易生根树种,特别是夏插,其插穗切口愈合快,生根早,生根率高。用生根粉ABT(2)处理,其生根以刺激愈伤组织生根和皮部生根为主,根条数多,但根较短;而以NAA 处理,其生根全是愈伤组织生根,无皮部生根,根条数少,但根较长12,然而此试验只是对掌叶木扦插繁殖的一个尝试。1.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我们对掌叶木的扦插繁殖进行研究,首先模拟出适合掌叶木的生存环境,如温度、土壤、光照等,然后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溶

9、液处理掌叶木插穗,再观察并比较处理后的插穗生根情况,由此探究出最适合掌叶木插穗生根的吲哚乙酸浓度。进而为掌叶木的大量繁殖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改变掌叶木的濒危现状,为以后掌叶木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2.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500mL容量瓶、玻璃棒、移液管、胶头滴管、烧杯、棕色试剂瓶、剪刀、锥形瓶等。2.2 实验材料 兰石、珍珠岩、细沙、草炭土、有机质、吲哚乙酸、蒸馏水、0.1Mol/LNa0H、75%的酒精、尿素、硝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钾、次氯酸钾 2.3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单因素对照法,只改变吲哚乙酸的浓度,其余条件保持不变,避免了其他因素的影响,科学地得出使掌叶木插

10、穗生根的最佳吲哚乙酸的浓度。3实验步骤3.1吲哚乙酸溶液的配制 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25mg、50mg、75mg的吲哚乙酸粉末,将吲哚乙酸粉末分别置于烧杯中,再加入500mL热水充分溶解,冷却后用容量瓶分别配制好浓度为50mg/L、100mg/L、150mg/L的吲哚乙酸溶液500mL。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棕色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后放入冰箱保存。 3.2处理插穗取形状大小一样的掌叶木硬枝16根,分别用剪刀截成12mL的枝条,然后把上端切为平面,下端切为平面。取4根枝条浸泡于50mg/L的吲哚乙酸溶液中,取4根枝条浸泡于100mg/L的吲哚乙酸溶液中,取4根枝条浸泡于150mg/L的吲哚乙酸溶液中,取

11、4根枝条浸泡于清水中,浸泡时间为10个小时。 3.3配制土壤基质 3.3.1取材 从花鸟市场购买兰石和珍珠岩,到湘江边挖细河沙和泥炭土,到校园拾落叶烧成灰作为腐殖质。 3.3.2配制 兰石、细河沙、泥炭土按照1:2:1的比例,再加入适量的珍珠岩,初步配成掌叶木扦插需要的土壤结构。为满足掌叶木对氮、磷、钾、有机质等营养的需求,通过称量,土壤基质质量为8kg,计算可得,需要加入的尿素为340g,磷酸二氢钾48g,硫酸钾40.8g。此外,再加入适量的落叶灰,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最后,取适量土壤基质加入少量水,静置片刻,取上层液测定PH值,基质呈酸性,则需用低浓度的Na0H溶液调节基质的PH值,直到

12、PH为6.5-7.5 。3.4扦插 取四个大小相同且底部钻了小孔的盆,贴好标签,在盆内放入等量配制好的基质,把浸泡好的掌叶木枝条分别插入基质中,深度为2-3cm。 3.5后期管理根据土壤基质的湿度情况并结合掌叶木的生长条件,定期适量地浇水。初期:扦插的光照强度较弱,温度略低,透气性良好。之后,根据掌叶木的生长状况,改变所提供的外界条件,以适合掌叶木更好地生长。4.实验结果与分析4.1实验结果由于条件的限制及经验的不足,尤为表现在具体细节如:调节基质的PH值、土壤的钙质化、插穗的光照条件和温度等等。此一系列的问题,致掌叶木插穗未生根。4.2实验结果分析4.2.1枝条分析 掌叶木枝条未能做到充分的

13、饥饿处理,其吸收吲哚乙酸溶液能力不强,有碍于掌叶木插穗生根。要达到很好的效果,需把掌叶木枝条放到低温、无光的条件下保存,且保存时间不能太长。4.2.2土壤基质分析 未能完全模拟出适合掌叶木生长的土壤条件,尤为表现在土壤的钙质化(增强土壤钙质化,可用碳酸钙代替硝酸钙)、有机质含量190.0g/kg、全氮量10.030.0g/kg、全磷量1.4g/kg、全钾量4.0g/kg、速效率磷10.20mg/kg。同时,土壤基质组成成分细河沙、泥炭土、兰石、珍珠岩等的配比结构不合理。为了更符合掌叶木生长所需的土壤基质,需精确测量各元素在基质中的含量,多次实验,调整土壤组成成分的配比。此外,在配制土壤基质时,要对基质进行灭菌处理,并注意控制其湿度。4.2.3所给外界条件分析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