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初中生诗歌必备常识(一)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3981820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初中生诗歌必备常识(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初中生诗歌必备常识(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初中生诗歌必备常识(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初中生诗歌必备常识(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初中生诗歌必备常识(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初中生诗歌必备常识(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初中生诗歌必备常识(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必备的诗歌常识(一),诗歌小结,意象,定义: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如: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其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皆为意象。,请指出下面诗中的意象,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语序的变换,在诗词中,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在不损害原意的原则下,诗人们可以对语序作适当的变换。 如:“一片孤城万仞山”,“一片”本

2、应在“万仞山”之前; “为君持酒劝斜阳”句中“劝”的对象是“君”而非“斜阳”。 “门掩黄昏”也是一个语序变换句,那么本来的语序是什么呢?,“门掩”,本来语序应为“掩门”。这不仅是个语序颠倒句,也是一个省略句。全句应为 掩门于黄昏。即在黄昏时分,彻底失望之余,关上房门。,含蓄之美,含蓄始终是诗词追求的品格之一,这样可以造成言尽而意无穷的绝妙效果,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造成诗词含蓄的原因通常有: 手法的使用: 1.“直为斩楼兰”中“楼兰”不再是指地名或国名,而是指犯边的敌人。之所以能如此,因为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故事:西汉时,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

3、楼兰王,为国立功。这种手法便是“用典”。作者借这个典故,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 2.“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玉门关”不再单单指其本身,而是泛指广大的边塞地区。这种手法便是借代。,在“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和“乱红飞过秋千去”两句中也有借代的使用,请具体说明之。 “玉勒:玉制的马衔。雕鞍:精雕的马鞍,”指代马。古时,马是重要交通工具,男性一般骑马,女性一般坐轿。因此这里更是指代那个骑马的人,即词中妇人翘首远眺之人。“章台”:汉长安街名。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词中“红”代指花,龚自珍有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红已乱,那自是落花飘零了。,

4、3.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作者没有描写追杀的激烈战斗场景,而是以富有象征性的景句作结,令人遐想,回味无穷。欧阳修的蝶恋花中也有这样经典的句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时词中 思妇心情如何呢,当然是很复杂的,一言 难尽了。作者避开直接的描述,而是以景表现 之“乱红飞过秋千去”,于是一幅凄凉而绝美 的画面浮现读者的眼前,那个妇人的心情也就 可想而知了。愁是很难表现的,李煜以形象的 比喻(景句)巧妙加以表达“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谢谢观赏,WPS Office,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