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981089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信阳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信阳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信阳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信阳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信阳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2、将第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第卷的答题表(答题卡)中。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叶腋花与茎顶花C豌豆的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空 2 分,共 60 分))B果蝇的红眼与复眼D果蝇的长翅与残翅下列有关交配类型的应用错误的是( )A杂交可用于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B自交可用于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C正交、反交可区分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 D. 测交可检测显性个体产生配

2、子的种类和数量3. 关于科学家方法与结论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科学家方法结论A孟德尔假说演绎法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B萨顿类比推理法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摩尔根假说演绎法基因在染色体上D艾弗里同位素标记法DNA 是遗传物质A. AB. BC. CD. D4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 F1 全为高茎(Dd),种下 F1 让其自交得到 F2,种下 F2 豌豆种子,发现 F2 豌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两种植株,且高茎矮茎31。关于实现 F2 中高茎矮茎31 的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在 F1 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含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含

3、不同基因组成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ABCD5用基因型未知的灰鼠和白鼠进行杂交育种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杂交亲本后代实验母本父本灰色白色灰色白色8278灰色灰色11839白色白色050灰色白色740高二生物第 1页(共 8页)如果来自杂交组合的亲本中的灰色雌鼠与来自杂交组合的亲本中的灰色雄鼠交配,那么下列哪种情况是最可能的( )A所有后代都是灰色的 B所有后代都是白色的C后代中的一半是灰色的 D后代中的 1/4 是灰色,或者后代中的 1/4 是白色6在某种植物中,若 D、d 和 T、t 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且两对等位基因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4、)ADDTT 和 ddtt 杂交得 F1,F1 自交得 F2,则 F2 中具双显性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4BDDtt 和 ddTT 杂交得 F1,F1 自交得 F2,F2 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 5/8 C基因型为 DdTt 的个体,若产生有 DD 的配子类型,则可能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D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接近 11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 DdTt 和 ddtt7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 Aabb 和 AAbb 两种类型的个体,AabbAAbb11,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个体之间能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A1/2B5/8C1/4D3/48已知

5、小麦种子的颜色遗传受三对基因的控制,此三对基因的影响力均相等且有累加效应,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 aabbcc,颜色为纯白色;基因型 AABBCC,颜色为深红色。设定纯白色为第一级,深红色为最高级。若亲代为 AABBCCaabbcc 得F1,F1 自交得 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1 有七种不同深浅的颜色BF2 中的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3/4CF2 中出现几率最高的是第四级DF2 中出现第二级的几率是 1/89果蝇的基因 Aa 控制体色,Bb 控制翅型,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常染色体上,且基因 A 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已知黑身残翅果蝇与灰身长翅果蝇交配,F1 为黑身长翅和灰身长翅,比例为

6、 11。当 F1 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62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果蝇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黑身和长翅BF1 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个体占的比例为 1/3 CF1 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 3 种DF2 中的黑身残翅果蝇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1110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任取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F2 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实验中发现有些基

7、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黄色短尾亲本能产生 4 种正常配子BF1 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有 5 种C若让 F1 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 F2 代中灰色短尾鼠占 1/2 D.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的小鼠基因型只有一种11. 一个基因型为 AaXbY 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 AaXb 的精子,则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A. aXb、Y、YB. Xb、aY、YC. aXb、aY、YD. AaXb、Y、Y高二生物第 2页(共 8页)12.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两次,

8、染色体也复制两次B.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等行为C.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D.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基因主要来自母方13 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 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 ZW 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WW 后代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A雌雄=11 B雌雄=12 C雌雄=31 D雌雄=41 14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许

9、多基因,如人类的 1 号染色体上包括以下几种基因:基因控制的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性状红细胞形状E:椭圆形细胞 e:正常细胞RH 血型D:RH 阳性 d:RH 阴性产生淀粉酶A:产生淀粉酶 a:不产生淀粉酶若父母的 1 号染色体分别如上图所示。若不考虑变异,据此我们不能得出哪一个结论()A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椭圆形红细胞B他们的孩子可能是 RH 阴性C他们的孩子可能能够产生淀粉酶D母亲有两对基因是杂合型15已知果蝇基因 B 和 b 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 W 和 w 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右图表示某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基因 B 与 b 的不同主要在于

10、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B基因 B、b 与 W、w 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萨顿用类比推理法得出果蝇白眼基因位于 X 染色体的结论D若对此果蝇进行测交,后代出现黑身白眼雄果蝇的概率是 1/816如图是某红眼果蝇细胞分裂示意图,若图中的 a 与一只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蝇,则 d 与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果蝇表现型为( )A白眼雄果蝇 B红眼雄果蝇 C白眼雌果蝇 D红眼雌果蝇17现有一粒绿色(yy)圆形(Rr)豌豆,它们的相对性状是黄色、皱缩形。已知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该豌豆种植并自花受粉结实(称子一代);子一代未经选择便全都种植,再次自花

11、受粉,收获了 n 枚子粒(称子二代)。可以预测,这 n枚子粒中纯合的绿色、圆形粒约有()高二生物第 3页(共 8页)A2n/3B3n/8Cn/4Dn/818下图是有关细胞分裂过程中 DNA 分子含量的测定结果模式曲线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 点和 F 点处进行 DNA 复制BAD 点表示有丝分裂,EI 进行减数分裂CF 点对于维持种的染色体数恒定具有重要意义D图示两个细胞周期19下图为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生命活动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 a 具有分裂和分化的功能 B细胞 c 和 h 中染色体数目与细胞 b 不同C细胞 f 中同时含有 X 和 Y 染色体 D细胞

12、 e 所示生理过程取决于膜的选择透过性20下图甲是真核生物细胞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中是 RNA 聚合酶B乙图中共有 8 种核苷酸组成C图中所示过程发生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D中含有的密码子共有 61 种21右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 DNA 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 cd 期的细胞都含有 23 对同源染色体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 cd 段C该图若 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 bc 时期D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 ef 期的细胞中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22下列关于

13、DNA 复制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会发生 DNA 复制BDNA 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CDNA 复制形成子链时先形成氢键,后形成磷酸二酯键D含 32P 的 DNA 分子在 31P 环境中连续复制 3 代,子代 DNA 分子中含 32P 的占 l/823在氮源为 14N 和 15N 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 DNA 分子分别为 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 a)和 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 b)。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 14N高二生物第 4页(共 8页)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和),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代细菌 DNA 分子中两条链都是 14N B代细菌含 15N 的 DNA 分子占全部 DNA 分子的 1/4C预计代细菌 DNA 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 D上述实验代代的结果能证明 DNA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24下列有关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蛋白质和 DNA 会分离B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好培养时间C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将亲代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D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以直接说明蛋白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