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980305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10月月考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B.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到的危险时,不能将它看作质点C.飞机着地滑行过程中,飞机舱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向后运动,是以飞机跑道为参考系D.北京时间2017年9月26日12时19分在斐济群岛以南发生6.4级地震,这里的12时19分是时间32 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为正时,物体一定在加速 B.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可能越小C.速度方向为正时,加速度方向一定为正 D.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33对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的加速度增

2、大时,一定做加速运动B.质点的加速度减为零时,其速度也一定减为零C.质点的加速度不为零且始终不变,速度一定变化D.质点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一定做匀加速运动34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1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18m/s B.20m/sC.26m/sD.30m/s35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的位移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s这段时间内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B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mC乙物体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36

3、汽车以3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以大小为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从开始刹车后2s内与刹车后6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A.16:25B.2:3C.3:4D.4:337某质点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保持不变,经2s到达最高点,上升高度为20m,又经过2s回到出发点时,速度大小仍为20m/s,关于这一运动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点在最高点时的加速度为零B. 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零C.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方向竖直向下D. 质点在落回抛出点时的速率与开始离开抛出点时的速度相同38. A和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像

4、如图所示。已知在第3 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出发时B在A前3 m处C运动过程中B的速度变化比A慢D3 s末两个物体相遇后,两物体可能再相遇39.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初速度大小为v0,经过时间t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A. B.C.D.40. 一物块在水平面地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测量得到,物块在最后2 s内的位移是最开始2 s内位移的两倍,且物块最后1 s内的位移为2.5 m,由此可求得A滑块的初速度为3 m/s B滑块的加速度为5 m/s2C滑块运动的总时间为3 s D滑

5、块运动的总位移为4.5 m二、非选择题41.(8分)在用电火花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是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Hz) (1) 根据运动学有关公式可求得vB=1.38m/s,vC=_m/s,vD=3.90m/s(2) 利用求得的数值作出小车的v-t图线(以打A点时开始计时)(3) 利用v-t图线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m/s2(小数点后面保留一位)(4)如图乙,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纵坐标是0.12m/s,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 42.(12分)一个羚羊奔跑完成100m的过程可简化

6、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一次奔跑中,该羚羊用7.5s跑完全程。已知羚羊在加速阶段的第2s内通过的距离为6m,求该羚羊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43.(12分)在某次模拟对抗演习中,一艘军舰以v=28m/s的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正在逃跑的敌舰当两者相距S=1600m时,军舰以v0=58m/s的速度发射一枚鱼雷,经过t1=40s,艇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鱼雷击中敌舰爆炸的火光,同时发现敌舰仍在继续逃跑,于是马上发出了第二次攻击的命令,第二枚鱼雷以同样速度发射后,又经t2=24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并将其击沉求第一枚鱼雷击中敌舰前后,敌舰逃跑的速度v1、v2分别为多大?(

7、物理部分)答案31.B 32.D 33.C34.C 35.D 36.A 37.BC 38.AD 39.BC 40.ACD41. (1)2.64;(3)12. 013.0;(4)打A点时小车的速度(每空2分)42. 解:根据题意,在第1s和第2s内运动员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羚羊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在第1s和第2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s1和s2,由运动学规律得 求得 a=4m/s2 (4分) 设羚羊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1,跑完全程的时间为t,全程的距离为s,依题意及运动学规律,得联立可得:t1=5s , t1/=10s(不合题意,舍去)(6分)设

8、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为s/,则求得s/ =50m (2分)43. 解:发射第一枚鱼雷到第一次击中敌舰过程有:(v0-v1)t1=S解得:v1=18 m/s (4分)击中敌舰时,军舰与敌舰的距离为:S/=S-(v-v1)t1=1200 m (4分)发射第一枚鱼雷到第一次击中敌舰过程有:(v0-v2)t2=S/解得:v2=8 m/s (4分)综上,第一枚鱼雷击中前后,敌舰逃跑的速度分别为18 m/s,8 m/s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