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感悟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979434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整体感悟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单元整体感悟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单元整体感悟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单元整体感悟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单元整体感悟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整体感悟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整体感悟教材(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整体感悟,基础知识梳理,基础要点训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本单元主要从近代以来、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三个时期分别介绍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生活习俗 2、交通通讯 3、大众传媒,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生活习俗:自19世纪中期起,随着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从而引起了人们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取、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种种变化。自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吃、穿、住和风俗习惯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交通通讯:近代以来,水上交通、铁路交通、公路交通、民用航空等现代交通工具在中国得到了较

2、快发展,新式通讯工具电报、电话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也发生了巨大变迁,取得了巨大进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3、大众传媒:报刊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前两类属于传统媒介,后一类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媒介类型。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类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纲考点: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课程标准: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3、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生活习俗,交通通讯,大众传媒,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现代,西方的影响,轮船、铁路、汽车、公路、航空的发展,电报、电话、电讯事业发展,报刊业的繁荣,影视业的发展,清政府提倡,互联网的发展,政府的重视,经济的发展,国内政治运动的影响,列强的侵略,西方生活方式和习俗(文 化影响)的传入和影响。,与外国人联系密切的买办、富商、洋行 职员、留学生等的效仿,开风气之先。,进步人士的鼓吹与提倡。(如

4、维新派人 士倡导的不缠足运动,在婚姻、家庭关 系上主张平等、自由等。),政府的政策以及不同时期科技发展水平 的影响。如民国政府推行移风易俗的法 令、政策等。,近代以来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受西方影响明显。,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发展不均衡。(如在空间范围上,开放口岸、都市变化快、大,广大农村、偏远落后地区变化慢、小。从主体上看,市民阶层接受新事物较快,农民接受较慢。),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文化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

5、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推动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和抗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产生的历史影响,戊戌变法期间,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时务报,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维新改革的进展,辛亥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报, 宣传民主共和的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发生奠定了 思想基础。,列举民主革命时期,我国各大阶级、阶层在不同时期创办的代表性报刊,并说明它们在当时的主要舆论作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新青年 宣传民主和科学,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马克 思主义

6、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红色中华报、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宣传 革命思想,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1.(2010山东文综)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 B C D,D,基础要点训练:,2.(2010江苏单科)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

7、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B,3.(2010上海单科)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B,4.(2010福建文综)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A,5.(2010海南单科)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

8、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 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D,6.(2010韶关一模)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C,7.(2010茂名二模)近代以来,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最早出现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A鸦片战争

9、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8.(2010梅州一模)2008年10月,l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中国新时期的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北京奥运、炒股、中国特色和崛起。其中处的流行语是对其余九条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概括,它应该是 A西部开发 B市场经济 C改革开放 D大国崛起,C,9.(2010梅州二模)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人们审美观的变化 断发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民众盲目模仿西方

10、A B C D,A,10.(2010清远模拟)广东省政府将城市的轻轨建设规划到清远,这个项目如果建成,广州到清远只需要25分钟。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B,11.(09年上海卷)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11、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A,12.(09年安徽卷)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B,13.(09年广东卷)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C,(09年江苏卷)(12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

12、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

13、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

14、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 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 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 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09年江苏卷)(12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

15、15日) 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 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近代中国城市的生活习俗发生重大 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不包括 西方的影响 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的逐步建立 受农村生活习惯变化的影响,D,基础要点训练:,2.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 A不可能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有可能人们之间互称“同志” C不可能有人在西餐馆就餐 D文明婚礼在农村广泛流行,B,3.20世纪初的中国 农村传统的风俗习惯仍是坚如磐石 “洋油”“洋火”“洋布”等已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 女子缠足的恶习已在农村停止 一些高官显贵住进了花园式洋房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