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6月调研考试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949682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6月调研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6月调研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6月调研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6月调研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6月调研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6月调研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6月调研考试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6月调研考试卷高二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你现在拿到的这份试卷是满分100分,作答时间为9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其它地方无效.第I卷(选择题 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面是历史上的几个著名实验的装置图,其中发现电子的装置是( )A. B. C.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黑体辐射的强度与频率的关系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频率的辐射都增加,辐射强度极大值的光向频率较低的方向移动B.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

2、型的主要依据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有复杂的结构D.利用射线可发现金属制品中的裂纹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衰变B. 是聚变C. 是衰变D. 是裂变4.图甲是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光电流与加在阴极K和阳极A上的电压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由图线、可知在光的颜色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B. 由图线、可知对某种确定的金属来说,其遏止电压只由入射光的频率决定C. 遏止电压越大,说明从该金属中逃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D. 不论哪种颜色的入射光,只要光足够强,就能发生光电效应5.如图所示,一沙袋用轻细绳悬于O点.开始时沙袋处于静止,此后用弹丸以水

3、平速度击中沙袋后均未穿出,第一粒弹丸的速度为v1,打入沙袋后二者共同摆动的最大摆角为30,当其第一次返回图示位置时,第二粒弹丸以水平速度v2又击中沙袋.使沙袋向右摆动且最大摆角仍为30,若弹丸质量是沙袋质量的1/40倍,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 v1=v2 B. v1v2=4142 C. v1v2=4241 D. v1v2=41836.一质量为M的航天器远离太阳和行星,正以速度v0在太空中飞行,某一时刻航天器接到加速的指令后,发动机瞬间向后喷出质量为m的气体,气体向后喷出的速度大小为v1,加速后航天器的速度大小v2等于( ) (v0、v1、v2均为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A. B. C.

4、D. 7.如图所示曲线是某质点只在一恒力作用下的部分运动轨迹质点从M点出发经P点到达N点,已知质点从M点到P点的路程大于从P点到N点的路程,质点由M点运动到P点与由P点运动到N点的时间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从M到N过程中速度大小保持不变B. 质点在M、N间的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C. 质点在这两段时间内的动量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质点在这两段时间内的动量变化量大小不相等,但方向相同8.如图所示,是某次试验中得到的甲、乙两种金属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关系图象,两金属的逸出功分别为W甲、W乙,如果用v0频率的光照射两种金属,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甲、E乙,则下列关系正确

5、的是( )A. W甲W乙 B. W甲W乙C. E甲E乙 D. E甲=E乙9.如图所示,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体A、B用细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 初始时刻,A、B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保持静止状态剪断轻绳后A下落、B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各自到达水平地面()A. 速度的变化量相同B. 动量的变化量不同C. 动能的增量相同D. 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长B.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轨道的过程中,原子吸收能量,

6、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C. 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D. 卢瑟福依据极少数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1.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极图。用光子能量为12.75 eV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可以辐射出连续的各种波长的光B. 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3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光的能量最大C. 辐射光中,光子能量为0.66 eV的光波长最长D. 用光子能量为14.2 eV的光照射基态的氢原子,能够使其电离12.如图所示,1和2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两物块间的距离为17m,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

7、= 2kg、m2=3kg。现令它们分别以初速度v1=10m/s和v2= 2m/s相向运动,经过时间2s,两物块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物块相碰时各自的位移大小之比为5:1B. 两物块碰后的共同速度为2.8 m/sC. 两物块在碰撞中损失的动能为21.6JD. 小物块1从开始到停止运动总的位移大小为17.44m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虽不是分子运动,但它证明了组成固体颗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C.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气体中进行,不能在固体中发生D.随着分子间距增大,分

8、子间引力和斥力均减小,分子势能不一定减小E.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容器壁单位面积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越多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B. 空中的小雨滴呈球形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C. 温度相等的水和水银,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等D. 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温度较低的缘故E. 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的结果15.如图所示为两分子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r等于r1时,分子间作用力为零B在rr1区间,分子作用力表现为引力C当r

9、等于r2时,分子间作用力为零D在r由r1增大到r2过程中分子作用力做正功E. 在r由r2减小到r1过程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都增加,但分子斥力增加的快第II卷(非选择题 55分)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18分。)16.如图,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

10、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填选项前的符号)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E.测量平抛射程OM、ON(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4)经测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碰撞前、后m1的动量分别为p1与p1,则p1:p1_:11

11、;若碰撞结束时m2的动量为p2,则p1:p211:_.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为_.17.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在蒸发皿上覆盖玻璃板,描出油酸薄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酸薄膜的面积。改正其中有错误的步骤或完善其中有遗漏的步骤:_(2)若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浓度为0.12%,;一滴该溶液的体积为5.210-3ml,测得其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48cm2,则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m。(3)用油膜

12、法测出油酸分子直径后,要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还需知道油滴的(_)A摩尔质量 B摩尔体积 C质量 D体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7分。)18. (本小题共11分)皮球从某高度落到水平地板上,每弹跳一次上升的高度总等于前一次的0.64倍,且每次球与地板接触的时间相等。若空气阻力不计,与地板碰撞时,皮球重力可忽略。(1)求相邻两次球与地板碰撞的平均冲力大小之比是多少?(2)若用手拍这个球,使其保持在0.8 m的高度上下跳动,则每次应给球施加的冲量为多少?(已知球的质量m0.5 kg,g取10 m/s2)19. (本小题共16分)如图,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着物块B和C,相l1.0 m,物块A以

13、速度10 m/s沿水平方向与B正碰碰撞后A和B牢固地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并再与C发生正碰,碰后瞬间C的速度v=2.0 m/s.已知A和B的质量均为m,C的质量为A质量的k倍,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0.45.(设碰撞时间很短,g取10 m/s2)(1)计算与C碰撞前瞬间AB的速度;(2)根据AB与C的碰撞过程分析k的取值范围,并讨论与C碰撞后AB的可能运动方向20. (本小题共10分)如图所示,一长为L、内横截面积为S的绝热汽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汽缸内用一质量为m的绝热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开始时活塞用销钉固定在汽缸正中央,汽缸内被封闭气体压强为p.外界大气压为p0(pp0)现释放活塞,

14、测得活塞被缸内气体推到缸口时的速度为v0求:(1)此过程克服大气压力所做的功;(2)活塞从释放到将要离开缸口,缸内气体内能改变了多少?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6月调研考试卷高二物理试题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答案】A【解析】A图是阴极射线发生偏转的实验,B图为电子束衍射的实验,C图是粒子的散射实验,D图是光电效应现象A图是阴极射线偏转,从而确定阴极射线是电子流,该装置是发现电子的实验装置,A正确;电子束衍射的实验,说明粒子具有波动性,B错误;C图粒子的散射实验,得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错误;D图是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该装置是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实验装置,D错误2. 【答案】B【解析】A、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频率较高的方向移动,故A错误;B、当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粒子影响很小,影响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原子核,离核远则粒子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改变小只有当粒子与核十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