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937575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余年,鼎盛时有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 封建国家的倡导 B. 宗法制的影响C. 分封制的产物 D. 君主专制的需要2周王族作为原商朝西方的一个“小国”战胜强大的商王国,成为中原新的统治者,不能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周武王克商后“自夜不寐”、周公“一

2、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状态正是这种忧患意识的表现。在“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的思想指导下,周初统治者A. 将新征服的土地分封给同姓亲族 B. 建立了内外服制度C. 加强中央集权 D. 采取了分封政体3在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A. 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B. 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统治C.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 D. 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4礼记表记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诗经商颂中也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

3、句。尚书认为商汤伐桀是“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这说明商朝政治的特点是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实行“家天下”制度C.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D. 科学宣传、信仰自由5按周礼,天子用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而季氏只能四佾,却用了八佾。春秋时期,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季氏财力雄厚 B. 卿大夫势力强大C. 季氏越级夺权 D. 分封制趋于崩溃6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的

4、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表明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 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C. 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D. 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7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实质上说明A. 商周的政治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B.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 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 D. 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8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工程。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A. 三公九卿制的实行 B. 秦始皇的正确决策C. 工匠技艺水平高超 D. 中

5、央集权制的建立9公元前214年,秦平定了岭南并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观察右图,其中象郡位于A. B. C. D. 10考古发掘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如陕西曾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 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 用泥制陶瓷的事实 D.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11(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召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A施恩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满足诸侯子弟

6、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12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13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因为有侯王,依靠祖先保佑,天下刚刚太平,如果再分封诸国,这是在制造战争啊,想求得天下的安宁,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得天下的安宁”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修长城 D. 统一文字14元代枢密院的最高长官枢密使由皇太子兼任,无太子时空而不置;元代的宰相及其他行政官

7、员常常兼任枢密院的要职。有此推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保障枢密院与中书省的双向制衡 B. 巩固枢密院决策机构的地位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军事节制 D. 保证中央政令在军队中贯彻执行15下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A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C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D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和困局16唐代任官制度规定,五品以上髙官的任命,先由中书门下审核,然后以君主的名义颁发委任状,六品以下则由吏部任命

8、。但是,谏官补阙(七品)、拾遗(八品)和监察御史(八品)的任命方式却与五品以上高官完全一样。这反映了唐代A. 三省体制制约了皇权 B. 官吏任命方式相对混乱C. 监察与行政职权分立 D. 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17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祜四年中榜的601名进士的出身统计情况。该数据可以说明A. 科举制彻底改变了特权阶级的地位 B. 科举制消除了九品中正制的门第标准C. 科举制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 D. 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平等18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的独创性举措A. 调整规范了各级官员的编制 B. 提高了决策的周密

9、程度C. 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 使宰相成为国家实际决策者19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各拟意见,再由中书省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返回重拟。因此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材料反映出唐代A. 相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 B. 皇权与相权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C. 三省互相牵制避免了宰相专权 D. 皇帝对军国大事拥有最终决策权20初唐科举考试分为“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和“进士”六科,除了最后的进士一科外,皆可以上溯至汉代,只是以前是察举,现在改用考试登进而已。汉唐的这些科

10、目设置A反映出汉唐的选材标准较为宽泛 B说明了科举制对察举制的完全继承C印证了古代选官标准重专业技能 D体现了政权的社会基础在不断扩大21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材料反映清朝A. 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 B. 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C. 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 D. 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22明朝大诰中规定:凡官吏违旨扰民,或相互勾结,陷害良民者,民众可“连名赴京状奏”,甚至可将害民官吏“绑缚赴京”。各地官府对于因之赴京状告者不得阻拦,否则官吏将受“族诛”。此规定

11、的直接作用是A.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 完善官员监察体系C. 预防地方割据出现 D. 利于规范官员行为23明太祖朱元璋为解决丞相专权而废除丞相制度,由一些低级别的翰林学士协助处理政务,给皇帝提供建议。明成祖以后,由于继任皇帝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内阁成员的权力开始扩大,有了票拟的权力,并开始出任一些高级官职,内阁成为明朝统治的核心机构。由此可见明朝的内阁A. 已经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B. 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C. 已经成为正式机构 D. 地位和权力有所上升24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最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A.

12、 皇权专制不断削弱 B. 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C. 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 D. 皇帝昏庸懒于朝政25“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A. 与皇帝“共治国事” B.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 “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26明朝中央的正式司法机关有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审判专属刑部,大理寺专管复核,两者都须接受都察院的监督。凡遇有重大或疑难案件,三个部门组成“三法司”,进行三司会审,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反映出明朝A司法权力由皇帝直接控制 B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C司法制度开始向近代

13、转型 D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27下表为“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综合表格内容可知,当时总督巡抚汉员旗员合计议员旗员合计1837年3710128201864年731019019A汉员比例上升实现了满汉平等 B出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局面C时局变动导致政权结构的变化 D地方机构开启半殖民地化进程28乾降帝即位后,历时10年,组织编撰出了我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这对于保存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推动了文化中心的转移 B.使科举制走向僵化束缚士人思想C.保存国粹弘扬传统文化 D.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29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要,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扶植清政府,又重新回到了“以华治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更加腐败,甘愿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B.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激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