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心理学》PPT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3852987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180 大小:9.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安全心理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煤矿安全心理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煤矿安全心理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煤矿安全心理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0页
《煤矿安全心理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安全心理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心理学》PPT课件(1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危行业,中国的煤矿工人伤 亡率在世界所有产 煤国家中居于绝对 高位,而在美国、 澳大利亚等发达国 家,煤炭行业已经 成为“本质安全型行 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煤矿的一般事故平均每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0万元,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损失更大,平均每死亡1人高达30万元以上。据粗算,近年来煤矿年均一般事故损失约7. 5亿元,瓦斯爆炸事故损失约7. 5亿元,共计15亿元左右。,瓦斯爆炸是煤矿灾害性最严重的事故,具有较强的破坏性、突发性,往往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煤矿的第一大“杀手”。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煤矿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有74是瓦斯爆炸或瓦斯煤尘爆炸事

2、故。,建国50年来全国煤矿由于粉尘造成的尘肺病累计达17. 5万人,己有5. 4万人死亡,近年每年死亡2000人左右,尚存患者12. 5万人。尘肺病每人年均医疗费和丧失劳动力造成的损失费达1万元以上,全国煤矿因尘肺病年均还得损失12亿元以上。 以上两项合计则达27亿元,约占国有重点煤矿每年销售收入的5%左右,如不采取措施遏制,其经济损失有增无减。安全是衡量煤矿工作的前提,事实表明,煤矿安全管理不好,就不能健康发展,企业也将失去凝聚力、向心力。,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煤矿事故多、伤亡大,不仅影响到经济,也影响着其它方面。每发生一起特大事故,尤其是瓦斯爆炸事故,都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它直接涉及到社会

3、安定与稳定。使煤矿工作、经营工作、生产建设等受到影响,以致出现煤矿企业招工难、煤矿院校招生难、煤矿工人找对象难等问题。,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矿难、矿难、矿难,艰苦的工作条件,能量在失控状态下都能转化成具有破坏力的危险因素,当这些因素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在某物质系统存在时,就成为隐患。隐患是构成事物的物质基础,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失控的能量多少有关。,隐患是构成事物的物质基础,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失控的能量多少有关。虽然能量是客观存在的,但其转化是有条件的:首先,物质要处于失控状态;其次,要受到外在的错误行动的触发,对频发矿难的反思不能停留在技术性层面,在评价事故发生的原因时,应做多方面的考虑,不仅要从设备

4、、工艺、培训、管理等方面找原因,还要分析矿工们的心理、生理或精神状态方面的变化对工作的影响, 煤矿发生的事故,多数情况下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在中国的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是伤亡人数最多的事故类型之一,一旦发生就群死群伤。从整体上讲,造成的伤亡占到了全部事故伤亡人数的13。 中国95以上的煤矿都是地下开采,瓦斯爆炸、火灾、水灾、顶板冒落等事故因而多发。而瓦斯爆炸是其中最常见的。 据媒体报道,2004年发生特大瓦斯事故、造成166名矿工不幸遇难的陈家山煤矿,作为陕西铜川矿务局的主力矿之一,井下装有瓦斯探头,可随时检测瓦斯浓度,井下电子监测头直通地面调度室。但因为“怕仪器报警影响生产“,负责监督

5、瓦斯的人常常会到井下用塑料袋包住探头。,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人的管理是核心,云南富源矿难原因初步查明,经云南省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初步调查认定,造成此次煤矿瓦斯事故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作业点瓦斯浓度大,接近采空区;二是矿井内通风不够;三是瓦斯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四是机电设备失控。,web,人、机、环境相互作用,从系统的构成可以看出,影响安全的因素有:人的因素、机器(含技术)的因素、环境因素;另外还有人、机器(含技术)、环境三因素伴随着煤矿的动态生产过程相互作用的因素,如图1所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人的管理是核心,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

6、,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大多数事故的根源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各种事故原因中,人的因素占有很大的比重。据我国秦皇岛港务局安检处的统计,1990年以来,该港务局系统的各类工伤事故中,约有95%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据英国国际飞行周刊报导,1994年全球飞机失事47起,死亡1385人,其中有31起事故是由飞行员的失误所致,只有16起是由恶劣气候造成的。 总的说,大多数事故的根源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据统计,我国工伤事故最多的是煤炭行业,而其中以上的事故是由违章作业、违章指挥造成的,且不安全行为又在煤炭事故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煤矿职工的不良安全心理又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原因。,二、人的不安全

7、 心理与行为,安全心理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有: 意外事故的人的因素的分析,如疲劳、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判断错误、人事关系等对事故发生的影响。 工伤事故肇事者的特性研究,如智力、年龄、性别、工作经验、情绪状态、个性、身体条件等与事故发生率的关系的研究。 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如从业人员的选拔(即职业适宜性检查),机器的设计要符合工程心理学要求,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以及培养安全观念和安全意识等。,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导致事故发生的种种原因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一种很重要的原因。要想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及时矫正各种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并运用

8、安全心理学,探索人的安全心理,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以,最大限度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降低和消除事故的根本途径。 这两个途径之间协调统一并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形成事故预防的有机整体。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当一个因素一定时,另一个因素控制得越好,事故发生的概率就越低。前者主要是靠强化安全管理来实现,后者主要是靠安全技术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来实现。,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究其根源,也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纯自然因素如地震、洪灾等除外)。从一些事故的原因分析看,设备故障、预防措施不完善

9、、劳动保护用品有缺陷、环境状况照明条件不符合要求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为何会出现这些物的不安全状态?其深层次的原因便可归结为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直接原因。据有关事故分析资料显示,约70%左右的事故发生都直接与人(指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可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应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人的不安全行为 Human Unsaefyt Behaviour,一般来讲,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它们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既然不安全行为是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因此,不安全行为包括两个内涵:一

10、是指肇发事故(积伤)概率较大的行为;二是指在事故(积伤)过程中不利于减少灾害损失的行为。,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 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一、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这个模型表示的是:潜在危险存在的情况下,由于个人因素的作用,事故的发生或避免。在工作情况中,个人因素的不同能够对事故的发生造成影响。,图1 潜在危险存在的情况下,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

11、这个模型表示的是:潜在危险存在的情况下,由于个人因素的作用,事故的发生或避免。在工作情况中,个人因素的不同能够对事故的发生造成影响。,图1 潜在危险存在的情况下,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当个人暴露在危险情况之中,如果没有感觉到危险的存在,泰然处之,就容易形成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当个人已经感觉认识到了危险的存在,并且做出避免事故的决定,这样的行为决定过程是指向安全行为的。,如果没有采取相对应安全的决定或没有避控的能力,就会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导致事故。,如果个人有能力很好地行动,成功地控制潜在的危险或者安全躲避,那么这就是一种安全行为。,意外情况导致的事故,因为在实际情况中,有时安全的

12、行为并不一定绝对可以避免事故,不安全的行为也并不一定绝对导致事故的发生。,根据潜在危险存在的情况下,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工作行为的安全还是不安全取决于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即个人潜在的属性和特征,这些属性和特征与工作行为(感觉、认识、决定、能力)四个阶段之中的每一阶段都有联系。如果在感觉、认识和决定阶段出错,或者没有所要求的躲避能力,那就会导致不安全行为,当潜在危险存在时,就极有可能导致事故。,行为是建立在感知基础之上的,经由思考、总结、判断、决定,而后产生行为,这一过程形成经验。究竟这种行为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并且进行调整,最终目的是实现安全行为(图2)。这一过程

13、中,感知、行为、调整、经验四个因素影响着个人行为的安全性。,事故发生之中个体的差异,行为是建立在感知基础之上的,经由思考、总结、判断、决定,而后产生行为,这一过程形成经验。究竟这种行为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并且进行调整,最终目的是实现安全行为(图2)。这一过程中,感知、行为、调整、经验四个因素影响着个人行为的安全性。,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机理,影响行为主体做出不安全行为选择的因素分为三类。,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类表,二、不安全行为的致因分析 与不安全行为状态识别,不安全行为的致因分析,外在原因 内在原因,1、不适当的环境因素 2、人机不匹配 3、管理因素,1、意识水平

14、2、是否集中注意 3、能力与知识经验的多寡 4、性格类型,不安全行为的致因分析-外在原因,1、不适当的环境因素 人无时无刻不处在各式各样的环境中。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当自然环境中的气温、湿度、气压、光照、空气污染、噪声、风雨等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都会使人难以很快适应,容易发生差错。 2、人机不匹配 人机不匹配是造成操作失误的又一外在原因。做衣服要量身裁衣,设计工具、用具也需要考虑使用者的身体尺寸、力量大小。不按使用者特点设计的产品所造成的事故几乎每日每时都有发生。飞行中常有因飞行员读错仪表而发生机毁人亡的事故,火车司机也有因看错信号而发生撞车事故的 3、管理因素 例如作业制度、操作规程、

15、安全教育、作息安排、检查监督、人事分配、奖惩措施等都属管理因素。此类因素都会对人的操作差错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不安全行为的致因分析-内在原因,1、意识水平 人在觉醒状态时意识水平高,疲劳时意识水平低,瞌睡时意识水平更低。一般说,人处在过于兴奋激动状态或疲劳瞌睡时,都会使意识水平降低,自我控制能力减弱,因而容易发生差错。人处于中等觉醒水平时发生差错的可能性最小,能取得最好的工作效绩。,疲劳概念,疲劳(fatigue)是人在工作中由于经受的活动力度较大或时间较长而产生的工作能力减退的状态。 从生物学上看,疲劳是一种自然的防护性反应,疲劳本身是一种防止机体身心负荷过载的反应。同时,疲劳也是向人发

16、出需要补充活动能量资源的信号。,整体疲劳,整体疲劳(whole body fatigue)是全身性的疲劳,例如当人进行一整天工作时所产生的疲劳就属全身性疲劳。 整体疲劳的表现是多维度的,一般表现为体力衰减,活动速度变慢,效率降低,差错增多,注意不能集中,思维迟缓,动机减弱,精神不振。一个处于全身性疲劳的人,除了渴望休息外,什么都不想做。,局部疲劳,局部疲劳(local fatigue)是指人某一部分由于进行较强或较长时间的活动而产生的疲劳。整体疲劳与局部疲劳有一定的联系。人产生局部疲劳后若继续工作,就可能由于疲劳积累、漫延,发展成整体疲劳。,肌肉疲劳,肌肉疲劳(muscular fatigue)又称生理疲劳(physiological fatigue)。人做体力工作时,必须依靠有关骨骼肌的收缩和伸展运动。较大的体力工作需要肌肉作强烈伸缩。肌肉经一定次数或持续一定时间的强烈收缩后,会产生疲劳。肌肉疲劳时收缩力量强度降低,收缩与伸展的速度变慢,收缩潜伏期增长,操作速度缓慢,工作效率降低。,心理疲劳,心理疲劳(mental 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