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383808 上传时间:2017-10-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线粒体:1.呼吸链(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chain 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和释放 H+和 e-的化学物质所组成的酶体系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互相关联的链状。2.化学渗透假说(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起质子泵的作用,利用高能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 H+泵出内膜外,造成内膜内外的一个 H+梯度(严格地讲是离子的电化学梯度) ,ATP 合酶再利用这个电化学梯度来合成 ATP。3.电子载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参与传递的电子载体有四种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和辅酶 Q,在这四类电子载体中,除了辅酶 Q 以外,接

2、受和提供电子的氧化还原中心都是与蛋白相连的辅基。4.阈值效应: 突变所产生的效应取决于该细胞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线粒体 DNA 的比例,只有突变型 DNA 达到一定数量(阈值)才足以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这种现象称为阈值效应。5.导向序列:将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 N-端信号称为导向信号,或导向序列,由于这一段序列是氨基酸组成的肽,所以又称为转运肽。6.信号序列:将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 N-端的序列称为信号序列,将组成该序列的肽称为信号肽。7.共翻译转运: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定位信号,一边翻译,一边进入内质网,由于这种转运定位是在蛋白质翻译的同时进行的,故称为共翻译转运。8.蛋

3、白质分选:在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信号肽,经过连续的膜系统转运分选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这一过程又称为蛋白质分选。核糖体:1.原核生物 mRNA 中与核糖体 16S rRNA 结合的序列称为 SD 序列(SD sequence) 。2.核酶:将具有酶功能的 RNA 称为核酶。 3.N-端规则 (N-end rule):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寿命特征, 称为半衰期(half-life) 。研究发现多肽链 N-端特异的氨基酸与半衰期相关,称为 N-端规则。4.泛素介导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通过泛素(ubiquitin)介导,故称为泛素降解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分为两个过程:一是

4、对被降解的蛋白质进行标记,由泛素完成;二是蛋白酶解作用,由蛋白酶体催化。细胞核:1. 核内膜:有特有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 B 受体) ,膜的内表面有一层网络状纤维蛋白质,即核纤层(nuclear lamina) ,可支持核膜。核外膜:靠向细胞质的一层,是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核周隙:内、外膜之间有宽 2040nm 的腔隙,与粗面内质网腔相通核孔复合体:内、外膜融合处,物质运输的通道核纤层:内核膜内表面的纤维网络,支持核膜,并与染色质、核骨架相连。2.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内外膜融合形成的小孔,直径约为 70 nm,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交换的通道。3.核孔蛋白:参与构成核孔的蛋白

5、质,可能在经核孔的主动运输中发挥作用。核运输受体:参与物质通过核孔的主动运输。核周蛋白: 是一类与核孔选择性运输有关的蛋白家族,相当于受体蛋白。5.输入蛋白 :核定位信号的受体蛋白, 存在于胞质溶胶中, 可与核定位信号结合, 帮助核蛋白进入细胞核。 输出蛋白:存在于细胞核中识别并与输出信号结合的蛋白质, 帮助核内物质通过核孔复合物输出到细胞质, 而后快速通过核孔复合物回到细胞核。核输出信号 :作为核内物质输出细胞核的信号,帮助核内的某些分子迅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受体为 exportin。6.核质蛋白 :在细胞质中合成,通过核定位信号运送到细胞核,如各种组蛋白、DNA 合成酶类、RNA 转录和

6、加工的酶类、各种起调控作用的蛋白因子等。是一种丰富的核蛋白, 在核小体的装配中起作用。核定位信号 :核质蛋白的 C 端有一段信号序列,可引导蛋白质入核。 (引导蛋白质进入细胞核的一段信号序列。受体为 importin。 )7.Ran 蛋白,一类 G 蛋白,调节货物复合体的解体或形成。8.核纤层蛋白综合征:由 LMNA 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laminA/C 异常引起的一组人类遗传病。如早老症9.染色质: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染色体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高度折叠、盘曲而凝缩成的条状或棒状结构。10.组蛋白(H1, H2A, H2B, H3, H4): 富含精氨酸和赖氨

7、酸的碱性蛋白,带正电荷,对维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起关键作用。其与 DNA 结合可抑制 DNA 的复制和转录。非组蛋白:含天冬氨酸、谷氨酸等酸性蛋白,带负电荷,促进复制和转录。11.基因组:一个生物贮存在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称为该生物的基因组。12.自主复制序列:是 DNA 复制的起点,酵母基因组含 200-400 个 ARS,大多数具有一个11bp 富含 AT 的一致序列(ARS consensus sequence, ACS) ;着丝粒序列:由大量串联的重复序列组成,如卫星 DNA,其功能是参与形成着丝粒,使细胞分裂中染色体能够准确地分离;端粒序列:不同生物的端粒序列都很相似,由长

8、5-10bp 的重复单位串联而成,人的重复序列为 GGGTTA。13.核小体组蛋白:H2B、H2A、H3 和 H4,帮助 DNA 卷曲形成核小体的稳定结构。没有种属及组织特异性。H1 组蛋白:在构成核小体时 H1 起连接作用 , 它赋予染色质以极性。非组蛋白构成的染色体骨架(chromsomal scaffold)有种属差别,及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微带是染色体高级结构的单位,大约 106 个微带沿纵轴构建成子染色体。 14.动粒:由着丝粒结合蛋白在有丝分裂期间特别装配起来的、附着于主缢痕外侧的圆盘状的结构。 控制微管的装配和染色体的移动。15.着丝粒指中期染色单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特殊部位,着丝点

9、指主缢痕处两个染色单体外侧与纺锤体微管连接的部位。16.核仁组织区:是细胞核特定染色体的次缢痕处,含有 rRNA 基因(5S RNA 的基因除外)的一段染色体区域,与核仁的形成有关,故称为核仁组织区。具有核仁组织区的染色体数目依不同细胞种类而异,人有 5 对染色体即 13、14、15、21、22 号染色体上有核仁组织区。17. 随体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圆形或圆柱形的染色体片段, 通过次缢痕与染色体主要部分相连。它是识别染色体的主要特征之一。有端随体和中间随体两类。18.端粒染色体末端的特化部位。有极性。由高度重复的富含鸟苷酸的短序列组成,高度保守。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19.核型:核型是指染色体

10、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 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20.带型:用特殊的染色方法, 使染色体产生明显的色带(暗带) 和未染色的明带相间的带型, 形成不同的染色体个性, 以此作为鉴别单个染色体和染色体组的一种手段。21.核仁是细胞核内由特定染色体上的核仁组织区缔合形成的结构,是细胞内合成 rRNA,装配核糖体亚基的部位。22. 核基质或称核骨架:为真核细胞间期核内的网络结构,指除核被膜、染色质、核纤层及核仁以外的核内网架体系。主要成分:中间纤维(一)绪 论细胞(cell)是生物体形态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从细胞整体、亚显微结构以及分子三个不同的层次上把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1、统一起来研究,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正常菌群(normal flora):人类的生存和生长发育需要许多微生物的共生关系.病原微生物(pathogen): 微生物能导致人类或动植物的疾病发生 .条件致病菌: 一些细菌在机体健康时不致病,而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感染(infection): 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生活中与宿主相互作用并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细菌侵袭力:病原菌突破机体屏障进入机体并定居、繁殖并扩散毒力:细菌产生的毒素损害了机体的组织、器官并引起生理功能的紊乱和病理性的改变(二 ) 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核糖体 、线粒体(mitochondrion)

12、细胞膜的特性1、细胞膜具有流动性(1)膜脂分子的运动 影响脂双层流动性的因素: 脂肪酸链的长短、饱和度 胆固醇的含量 蛋白质的影响 温度的影响(2)膜蛋白的流动性2、细胞膜的不对称性(1)脂质双层的不对称性:磷脂、胆固醇、糖脂的分布不同 (2)膜蛋白的不对称性分布:外周蛋白、内在蛋白、糖蛋白 细胞表面是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包括细胞外被、细胞膜、细胞质溶胶。细胞外被功能:决定血型、细胞识别和黏附、抑制增殖、保护液态镶嵌模型核糖体:细胞内一种由蛋白质与 rRNA 组成的复合物颗粒核糖核蛋白颗粒,能按照 mRNA 的指令由氨基酸高效且精确地合成多肽链,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13、 大亚基,小亚基 原核的核糖体:70S(30S,50S ) 真核的核糖体:80S(40S,60S )*蛋白质的合成:原核生物核糖体中有四种与 RNA 分子结合的位点,其中一个是与 mRNA 结合的位点,另三个是与 tRNA 结合的位点。A 位点(A site) , P 位点(P site), E 位点(exit site ,E site)具体步骤:1、氨基酸的活化和转运(活化的氨基酰 tRNA)2、肽链合成的启动(启动复合体)3、肽链的延伸(进位、转肽、脱落、移位)4、链合成的终止(终止因子) 。多聚核糖体的意义核酶:某些 rRNA 具有酶的功能,能够自我剪接。将具有酶功能的 RNA 称为核酶

14、。线粒体(mitochondrion)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形成 ATP 的主要场所。含丰富的心磷脂和较少的胆固醇是线粒体在组成上与细胞其他膜结构的明显差别。线粒体内、外膜在化学组成上的主要区别是脂类和蛋白质的比例不同, 内膜上的脂类与蛋白质的比值低(0.3:1), 外膜中的比值较高(接近 1:1)。细胞呼吸:在线粒体内,在 O2 的参与下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产生 CO2;与此同时,分解代谢所释放的能量储存在 ATP 中,这一过程称为细胞呼吸,也称为生物氧化或细胞氧化。呼吸链(电子传递链):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和释放 H+和 e-的化学物质所组成的酶体系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互相关联的链状氧

15、化磷酸化偶联机制: 化学渗透假说(内膜上的呼吸链起质子泵的作用) 、ATP的合成(结合变构机制)线粒体半自主性1、线粒体有独自的遗传系统和独自的蛋白质翻译系统,mtDNA 主要编码线粒体的 tRNA、rRNA 及一些线粒体蛋白质2、线粒体中大多数酶和蛋白质仍由核编码3、 与细胞核的遗传系统构成一个整体。(三) 、细胞骨架、细胞核(3 个英文选择)细胞骨架定义: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交织而成的立体网络体系,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膜骨架、细胞质骨架、核纤层、核骨架、细胞外基质,构成细胞内外的一体化网络结构。狭义:指细胞质骨架,位于细胞质中,由微丝、微管、中间纤维构成纤维型的网络结构。弥散性、

16、整体性、变动性共同特点:由蛋白质亚基构成的线性多聚体、动态,可组装和去组装、高度保守微管 (中心粒、鞭毛、纤毛、纺锤体)由 13 根原纤维呈纵向平行排列而成微管蛋白(tubulin): 微管蛋白、 微管蛋白(结合 GTP,可水解为 GDP)异二聚体聚合 首尾相连 原纤维 微管(13)微管相关蛋白是一类可与微管结合并与微管蛋白共同组成微管系统的蛋白,主要功能是调节微管的特异性并将微管连接到特异性的细胞器上。踏车现象:微管蛋白、GTP 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在正端结合上去的微管蛋白与负端释放出来的速度相同时,出现的现象。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 MTOC):微管在生理状态或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功能(功能控制位点):在细胞质微管装配过程的成核步骤起重要作用(提供核心,两种作用)。如中心体、有丝分裂纺锤体极、基体微管的功能:1 支架作用 2 细胞内运输 3 鞭毛、纤毛运动 4.有丝分裂 5. 物质运输微丝 (m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