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835681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宜春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总分:4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两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流经扬州的一段是()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2. 下列选项中不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的是( )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C.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D.重视人才的选拨和任用3.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ABCD4.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有修造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

2、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手工业生产发展B对外贸易活跃C经济重心南移 D商业经济繁荣5.“有容乃大”体现了唐朝超越前朝特有的文化气派。以下能说明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三次征辽东A. B. C. D.6. 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 A.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7.安史之乱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表

3、述不正确的是( )A.皇帝荒废朝政 B.发生严重灾荒C.社会矛盾尖锐 D.节度使权力膨胀8.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与辽、西夏、金的战争往往以付出一定的代价议和,最终被少数民族所灭,然而,历史学家陈寅恪对宋代文化给以极高赞誉“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开拓创新的史学著作,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确属中国文化之瑰宝。由此观之,宋代()A文武兼备B重文轻武C重武轻文D以文驭武9.下列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相关信息搭配正确的是( ) 辽契丹族 西夏元昊 阿骨打党项族 金阿保机A. B. C. D.10.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4、A卫青北击匈奴B岳飞抗金C文天祥抗元D戚继光抗倭11.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件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的一次巨大变迁。”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元时期12.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A辽B西夏C金D元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正确的请填写“T”,错误的填写“F”)13. 589年,隋灭陈朝,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14. 南宋的对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和苏州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 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5题6

5、分,第16题6分,共12分)15.阅读下列材料: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 摘编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材料二 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1870年6月4日,英政府颁布的正式确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的枢密令标志着文官制度在英国的建立),该考试

6、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选拔人才标准上隋唐时期与魏晋时期有何不同?(2分)(2)材料一中提及的隋炀帝和武则天,在科举制的发展过程中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制的哪些“合理内核”?(2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元朝统一全国并设置机构直接管辖西藏。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请回答:(1)北宋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统一后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管理的?(2分)(2)比

7、较材料二中两图,指出图二疆域有何特点?为此元朝政府采取什么重大措施来加强管理?(2分)(3)观察材料二中的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政府是如何加强对西藏和台湾管辖的?(2分)宜春市第九中学(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卷参考答案1、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题号123456答案CBCDAD题号789101112答案BBABCD3、 判断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正确的请填写“T”,错误的填写“F”)13. T 14.F4、 综合题(第15题6分,第16题6分,共12分)15 、(1)隋唐:考试成绩(1分) 魏晋:门第(1分)(2) 隋炀帝:正式确立科举制(1分) 武则天:发展或完善科举制(1分)(3) 竞争考试、择优录取、向平民开放、公平取士、唯才是举(任意两点2分)16、(1)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1分); 地方: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分权(任意一点1分)(2) 特点:辽阔(1分) 措施:实行行省制度(1分)(3) 西藏:设立宣政院(1分) 台湾:设澎湖巡检司(1分)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