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坝煤矿回风斜井(二标段)井筒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834962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梨园坝煤矿回风斜井(二标段)井筒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梨园坝煤矿回风斜井(二标段)井筒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梨园坝煤矿回风斜井(二标段)井筒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梨园坝煤矿回风斜井(二标段)井筒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梨园坝煤矿回风斜井(二标段)井筒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梨园坝煤矿回风斜井(二标段)井筒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梨园坝煤矿回风斜井(二标段)井筒工程施工组织设计.(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竹县秦家沟煤矿 +340m水平水仓掘进施工组织设计 二O一一年八月大竹县秦家沟煤矿+340m水平水仓掘进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编制依据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交通地理位置第二章 施工组织及布署第三章 施工准备及场区布置第四季 工程测量第五章 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第六章 作业指导书第七章 井筒揭煤层施工方案第八章 施工辅助设施第九章 施工进度、工期及保证措施第十章 质量保证计划及措施第十一章 安全、技术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第十二章 成本控制措施第十三章 冬雨季施工措施第十四章 健康监护及环保措施第十五章 附图、附表编制依据:1、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MT500994);2、矿山井巷施工及验收规范(GB

2、J21390);3、锚喷支护工程质量检测规范(MT/T501596);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0);7、煤矿测量规程(1998);8、煤矿地质规程(2001年);9、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10、本公司ISO2002质量标准;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交通地理位置一、工程技术特征1、回风斜井(1)井口段L=45.035m,S掘=21.1m2,S净=16.3m2倾角=0。f=46。巷道支护,混凝土碹,C20,d=400mm(2)斜井段L=320.325m,

3、S=16.3m2,倾角=26。f=710。巷道支护,挂网锚喷C20,161600mm树脂锚杆,钢筋机制10铅丝,网格间距5050。D=100mm(3)1、2号交叉点混凝土砌碹支护C20(4)引风道L=39.891m,倾角25,混凝土砌碹厚度400mm支护等级C20,引风道井口坐标:X=3154314.053 Y=36368014.926 Z=865.000(5)躲身硐L=101.5m,S=2.92m2,倾角=0。回风斜井井口坐标:X=3154318.200 Y=36367983.200 Z=861.0002、730总回风石门:L=494.7m,S掘=18.4m2,倾角=3。f=46支护形式为锚

4、喷、挂网锚喷C20 ;f=710。巷道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C20,喷厚d=100。3、730总回风上山:L=151.3m,S掘=18.4m2,S净=17.3m2,倾角=30。f=710,支护形式为喷射混凝土C20 ;喷厚d=100。躲避洞每隔40m设一个。4、720回风石门:L=49.971m,S掘=17.4m2,S净=16.3m2,倾角=0。f=710,支护形式为喷射混凝土C20 ;喷厚d=100。5、720主运输石门:L=456.646m,S掘=19.0m2,S净=16.7m2,倾角=0。f=46,支护形式为树脂锚杆喷射混凝土C20 ;喷厚d=100。铺设轨道30kg/m,轨距600mm。

5、6、720总回风巷:L=1209.233m,其中44断面L=565.636m,S掘=18.4m2,S净=16.2m2,倾角=0。f=710,支护形式为喷射混凝土C20 ;喷厚d=100。7、720轨道上山:L=180.3m,S掘=11.0m2,S净=10.1m2,倾角=25。f=710,支护形式为喷射混凝土C20 ;喷厚d=100。铺设轨道30kg/m,轨距600mm。(1)、720轨道上山下车场及绕道:L=52.93m,车场S掘=18.4m2,S净=16.2m2,倾角=0。f=710,支护形式为喷射混凝土C20 ;喷厚d=100。铺设轨道30kg/m,轨距600mm。(2)、720轨道上山上

6、车场:L=131m,车场S掘=18.4m2,S净=16.2m2,倾角=0。f=710,支护形式为喷射混凝土C20 ;喷厚d=100。铺设轨道30kg/m,轨距600mm。8、720排水平硐: L=916.35m,其中混凝土砌碹厚250mm,S掘=8.71m2,挂网锚喷厚100mm,S掘=7.3m2,喷射混凝土厚50mm,S掘=6.9m2。S净=6.5m2,倾角=3。f=710,半园拱型断面,树脂锚杆=161600mm,机制10号铅丝网,网格5050mm。锚杆间排距800800mm。平硐井口段设双向风门及U型水沟,水沟铺底混凝土强度等级C20。井口坐标:X=3154663.00 Y=363686

7、27.50 Z=720.00(底板)9、落水洞处理:落水洞上口为一近似椭圆形,长轴31m,短轴27m,有梯级收缩坎,洞底为一长方形(长10m,宽5m),长边方向与长轴一致;落水洞上口至洞底垂高31m;整个落水洞近似一个上底为椭圆形、下底为一长方形的棱锥。10、720永久轻便道:斜长310m,坡度26,轨型15kg/m,轨距600mm,水泥轨枕,间距700mm。11、工程量另有:工业广场临时公路;排洪沟;挡土墙;平场土石方开挖及回填等。二、交通及地理位置秦家沟煤矿位于大竹县周家镇,井田范围包括仙洞河以南的张狮坝井条田和秦家沟井田。其中,秦家沟井田地跨重庆、贵州两省。矿井进风要井筒及工业广场位于重

8、庆境内,行政区划属重庆市綦江县石壕镇所辖,矿区内有公路四通八达,国道210线渝黔公路赶水至温水支线通过。矿部有矿区公路与上述公路相连。由矿部至松藻煤电公司所在地打通镇约23公里。打通镇至重庆市区174公里,至贵阳市340公里。 矿区北端有渝黔铁路沿松坎河通过,本矿井原煤通过井下与逢春煤矿井下运输线相连,原煤运至白岩装车站后,与标准轨专线铁路在赶水车站与渝黔铁路接轨外运,三、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缘与贵州高原过渡带,山脉走向大致与地层走向二致。地势东南高北西低,东部边缘为仙洞河、井田北东翼被羊叉河切割成低谷深沟,南西翼被秦家沟和切割成低谷。井田内地形最高点为羊角脑海拔1255.4m,最低点

9、为羊叉河与仙洞河汇流处,海拔550m,属低山浅切割地形,侵蚀剥蚀地貌。四、河流本井田的河流有三条,由西向东分别为秦家沟河、羊叉河、仙洞河,为常年性小河,同属长河支流綦江水系。秦家沟河发源于贵州习水县温水区茶园小湾岗一带,流经温水星文井田罗半台进入本井田,顺嘉陵江组石灰岩槽谷流至学堂坡下(K28号落水洞)潜入地下,于穿洞(K40暗河出口)泄出汇入羊叉河。洪水流量6.56m3/s,枯水季节流量0.236m3/s,洪水标高909.95m906.41m,洪水淹没的最大范围0.5平方公里。羊叉河发源于贵州习水县白杨坪,流经河坪子进入本井田后,横切阳新统、龙潭组、长兴组等地层,至穿洞转向北东流入张狮坝井田

10、。河流上游毛坝嘴至穿洞间,河床狭窄,两岸多悬崖绝壁,河床坡度大,水流喘急。流量0.103.06m3/s,二般流离0.546m3/s 。洪水位标高810.5m683.89m。仙洞河发源于贵州新田湾,至下坝流入井田,切割阳新统地层后测得较小流量0.042m3/s ,较大流量4.08m3/s 。流至张狮坝与羊叉河汇合。五、气象本区属大陆性亚热带气候,温和潮湿,多云雾和雨。最大年降水量1348.6mm(1982年),最小年降水量819.20mm(1969年),平均年降水量1071.2mm。一般六至八月雨量充沛,十二月至次年二月雨量较小。历年一次最大降水量为131.4mm(1975.9.1920)。冬季

11、有短暂积雪。最高年平均气温19.5(1983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8.1(1982年)。最高日气温42.2(1975.8.27),最低日气温均在10左右,尤以十二月至次年一月气候较为寒冷。相对湿度一般在7481,绝对湿度一般在16.818.5mg/s月间。本区属山区风向,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0.32m/s,月变化在0.51.3m/s。地震:据重庆市地震办公室鉴定,重庆市地震烈度为56度,个别地区7度,松藻矿区为6度。六、井田地层井田内出露的地层最新为中三迭统雷口坡组,最老为中志留统韩家店组,各地层走向呈北东东向延伸,以三迭系分布最为广泛,其次是二迭系,志留只分布于井田南缘,

12、第四系坡积物和残积物分布于地形凹陷地带和羊叉河两岸。七、地质构造本井田位于桑木场背斜北向端西翼。由一单斜组成,单斜地层走向N4085E间,倾向北西3045,浅部较深部为陡。(1)、断裂本井田经地面和钻孔揭露共发现断层74条,其中地面可见断层47条(秦家沟井田30条、张狮坝井田16条),对煤系地层影响较大和对施工有影响的断层如下:F13、F131、F30断层,是一组产状一致,大体互相平行排列逆断层组。F13逆断层:地面出露于8110勘探线之间花地嘴至马村以东,出露长度700m。走向N70E,倾斜NW,倾角70,落差1530m。F131逆断层:地面出露与F13断层二致,走向N7075E,倾向NW,

13、倾角70,落差1540m;F30逆断层:地面出露于89勘探线间马鞍山至花地嘴附近,出露长度370m。走向N70E,倾向NW,倾角70,落差3035m;(2)、煤系地层本井田的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含煤地层属海相和过渡相交替沉积,为潮坪成煤环境。龙潭组下平行不整合于下二迭统茅口组灰岩上,上覆长兴组石灰岩二步。煤系地层最小厚度66.13m,最大厚度89.48m,平均厚度76.64m,含煤611层,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6层,自上而下的编号是6#、7#、8#、10#、11#、12#煤层,可采总厚7.70m,可采含煤层系数10,区内煤层整体倾向北西,煤层倾角3045,属倾斜急倾斜煤层。其可采煤层有6

14、#、7#、8#、11#煤层。6#煤层局部可采,7#煤层绝大部分可采,8#煤层全区可采。八、水文地质(1)大气降水本井田各含水层均有出露,因此,大气降水成为矿井水主要补给和充水水源之一。(2)、含水层阳新灰岩(含栖霞组、茅口组)含水层厚364m,出在煤系地层下方,井田范围广泛出露,其岩溶发育,尤其在距煤系地层底板30m以外,暗河甚多,在浅部该层为强含水层。长兴灰岩岩溶裂隙水长兴组灰岩含水层在煤系地层之上,厚50.77m在地形上多呈反向坡或陡坡,不利于大气降水的渗透,加之厚度不大,地面出露泉水极少,含水性弱。玉龙山灰岩裂隙水玉龙山灰岩含水层在煤系地层之上,厚131.67m,其二、三段为厚至中厚层钙

15、质石灰岩或泥质灰岩,裂隙水发育,地面时有泉水出露,流量中等,是区内富水性中等的含水层。嘉陵江灰岩含水层嘉陵江灰岩一、二段厚109m,岩溶发育,并有暗河出露,如秦家沟至穿洞暗河长达1500m就发育此段,是区内的强含水层;第四、五、六段共厚564m,为富水性中等含水层。(3)、断层导水情况井田内断层较多,其中地面暴露式或半暴露式断层46条,隐伏断层28条,多为逆断层,地面未发现断层泉水出露,经多数钻孔揭露,遇断层后加次水位和消耗量变化不大或无变化,说明断层导水性较小,即断层富水性弱。(4)、瓦斯、火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煤层瓦斯测定资料,瓦斯含量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本井田内8#煤层为强突出层,其次为7#煤层,再次为12#煤层。因此,该矿井属煤与瓦斯突出的高沼气矿井。M63煤层易自燃发火(二类),M72煤层属自燃发火(二类),M8煤层属有可能自燃发火煤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