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的课件(第六章---俯视透视和仰视透视)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113834101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视的课件(第六章---俯视透视和仰视透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透视的课件(第六章---俯视透视和仰视透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透视的课件(第六章---俯视透视和仰视透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透视的课件(第六章---俯视透视和仰视透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透视的课件(第六章---俯视透视和仰视透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透视的课件(第六章---俯视透视和仰视透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视的课件(第六章---俯视透视和仰视透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俯视透视和仰视透视,第一节 俯视透视和仰视透视的特点和分类 一、俯视透视和仰视透视的特点,画者固定一视点向下看或向上看,即俯视或仰视时,视心线向上或向下倾斜,画面也随之成倾斜状态。所以俯视和仰视透视又叫做倾斜视心透视或倾斜透视,或斜透视。 在俯视或仰视中主视线仍为水平线。 仰视时,视心线向上倾斜,心点在主点上方; 俯视时,视心线向下倾斜,心点在主点下方。 俯视透视图和仰视透视图中的水平变线仍消失于视平线上,垂直于基础面的直立线段成为直立变线它们的透视成为斜线,集中消灭于主垂线上的直立天点或直立地点。如图:6-4、6-5。,二、俯视透视和仰视透视的分类,1、正俯视和正仰视 画者向上看或向

2、下看,视心线与基面垂直时,叫做正俯视或正仰视。 正俯视或正仰视时景物的平行于基面的棱边与画面平行,垂直于基面的棱边成为垂直于画面的直线而消灭于主点(正俯视或正仰视时主点和心点重合为一)。,图 6-1,图 6-2,2、平行俯视和平行仰视,平行俯视和平行仰视的特征: 平行俯视:一组边线与画面保持水平、一组边线向地点消失。 平行仰视:一组边线与画面保持水平、一组边线向天点消失。,在绘制过程中视中线、画面向上或向下与地面呈倾斜状,画面那中物体其中的一组边线与画面保持平行,其投影特征与成角透视相一致,有两个消失点,一上一下,实际上就是两点透视。,三、成角俯视和成角仰视,景物长、宽、高向轮廓线都不平行于极

3、限时的俯视透视叫做成角俯视、仰视透视叫做成角仰视。,在倾斜透视中垂直于基面的直线成了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叫做直立变线,因此也有灭点。 俯视时直立变线的灭点也在视平线下方主垂线上,叫做直立地点。 仰视时直立变线的灭点在视平线上方主垂线上,叫做直立天点。 在天点和地点前冠上直立二字以别于倾斜变线的灭点。 成角俯视和成角仰视透视是典型的倾斜透视,所以一般以此为代表,称倾斜透视为三点透视。,第二节 成角俯视和成角仰视的画法,一室外三点透视作图方法(鸟瞰图) 步骤如下: (1)画出楼房三视图(图6-3)后,首先按两点透视量点法作图原理求出VP1、VP2、S、M1、M2。,然后在S垂直延长线上任意定出VP

4、3,如图6-4所示。,(2)过VP2引垂直于VP1、VP3的直线,再此线上按直角圆周角原理求出SP点。再以VP3到SP得次发行度为半径画弧得到量点M3,如图6-5所示。,(3)两条垂线交得O点,过O点作水平线X,由O点向VP1、VP2引透视线。再过O点作平行于VP1、VP3的直线Y,以O点位中心分别在X线上量取长度尺寸,宽度尺寸,以及在Y直线上量出高度尺寸,分别连端点和相应量点,如图6-6所示。,(4)以深度位置a、b、c分别向各消失点作透视线,窗户高度、高度分别由量点M3、M1、M2得出。再引透视线,完成大楼的六面体,如图6-7所示。,(5)在YO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取屋顶高Oh(屋顶实际高度)

5、,连接M3和h并延长,在VP3中轴线上取得转移点Oh(屋顶的透视高度)。再通过透视线移向屋顶位置,则完成楼房三点透视鸟瞰图。,二室外仰视三点透视作图方法 已知楼房三视图如图6-3所示,作楼房的仰视三点透视图的步骤如下: (1)按照两点透视的作图方法作出HL、VP1、VP2和M1、M2(图6-10)。定出GL并把视心线垂直向上延长、根据透视需要定出VP3。连接VP1、VP3和VP3、VP2,如图6-10所示。,(2)连接VP1、a和a、VP2,从VP2引一条垂直于V.P 1、VP3的直线,以VP1、VP3的中点为圆心画弧交得b点。 以VP3为圆心VP3.b为半径画弧交VP1.VP3于M3。 再以

6、a点起作一条平行于VP1.VP3的直线(GL),并把高度尺寸量在上面,如图6-11所示。,(3)在GL上的a点左右分别量出楼房宽度尺寸和长度尺寸。 由M1、M2分别求出宽度和长度的透视深度点,并分别向VP3连线,如图6-12所示。,(4)由M3分别向GL上的各点连线,在a.VP3线上交得各楼层高度点,而后再分别向VP1和VP2连线,即作出楼房仰视三点透视图。,要注意的是,用这种透视作图方法时,HL和G L的间距很小(视高很低),形体的基透视往往因太窄而不易准确确定透视深度位置。 解决的办法是在基线GL2上(在GL下方并平行于GL)求得各点的透视深度之后,再与VP3连线,引至透视图中,交长宽底部透视线于各透视点(如图6-13)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