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题(二)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834674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题(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题(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题(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题(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名校学术联盟2019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二)文科综合卷(历史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据尚书记载西周“克(能够)明俊(才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睦,平章(分辨彰明)百姓;百姓昭明,协合万邦。”这主要反映了A.分封制的职责和权限 B.宗法政治的突出特征C.中央集权的雏形出现 D.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25.据史记记载在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A.商业资本比较活跃 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2、 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26.欧阳修作易童子问,抨击周易系辞;李泰伯和司马光则深讥孟子。他们的做法体现了A.儒学正统地位严重动摇 B.宋朝的学者有疑古之风C.北宋学人完全否定儒学 D.司马光开创编年体史书27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布政使司”、“藩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明太祖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地方藩王割据势力 B.提高地方机构的行政效率C.削弱丞相行政管理职权 D.改变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28.鸦片战争爆发前后,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大量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还派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

3、是西方国际法学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国际法的编译A.推动了晚清政治体制变革 B.开启了西方法制中国化的历程C.适应了与列强斗争的需要 D奠定了政治近代化的理论基础29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历史的词汇,名目繁多,如孙中山的“一次革命”“武昌之役”等。1930年7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和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此后“辛亥革命”人所共知。据此可知,“辛亥革命”为“人所共知”的原因是A.孙中山的大力提倡 B纪念宣传的制度化C社会习俗的规范化 D.国民大革命的推动30.1942年,毛泽东作了组织起来的报告,号召根据地人民群众组织起来

4、,建立起消费、生产、运输等合作社,并注重“公私兼顾”、“军民兼顾”,有效地组织群众力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大生产运动。根据地的这一做法A.壮大了国营经济 B.意在减轻民众负担C.扩大了统一战线 D.发展了根据地经济31.下图是苏联专家援建新中国宣传画。这一宣传画主要反映出A.中苏两国外交的本质特征 B.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方针C.中苏经济合作的主要模式 D.工农业生产受到苏联影响32.梭伦改革时规定除了橄榄油,禁止雅典城邦出口食品。此外,他还统一了雅典的度量衡,并鼓励外来工匠移民雅典。这些改革措施A.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有利于平民获得民主权利C.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范围 D.有利于雅典城

5、邦经济发展33.亚当斯密在1755年的一次讲演中提出财富增长三要素:除了和平、便利的税收,以及适度的司法之外,把一个落后国家变成繁荣的国家,就不再需要别的什么了。这一演讲A.标志着自由主义政策形成 B.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C.扩大了英国政府的行政权 D有利于英国政治制度的完善34.巴黎公社从1871年3月19日到5月24日先后颁布了423道公告,涉及社会全方位变革的命令与举措。这些公告A.表明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的政权 B.清除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C.体现了巴黎人民改变法国的迫切性 D.表明巴黎公社反对普鲁士的侵略35.下图为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图

6、中现象的出现A.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受益于经济多极化的作用C.表明欧美发展不平衡加剧 D.体现区域集团化趋势优势二、非选择题:共160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 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确定自由贸易原则,允许进行小工业商品以及农产品的私人贸易,来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没有收回国有的小企业,仍归业主所有,已经国有化的小企业则租给私人或合作社。简言之,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归国家经营,中小型企业归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商品流通、自由贸易。当时在苏俄,列宁的指导思想是由“直接过渡”变为“迂回过渡”,表面上是“退却”,其实质是在国家的主导下的一种“激进式”的推进。摘编自林

7、毅夫发展战备与经济改革材料二据邹东涛等发展和改革蓝皮书编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列宁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主要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新经济政策相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施的主要特点。(11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改革的认识。(4分)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盛世危言,是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的重要著作,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式出版。盛世危言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它不讳言中国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落后于西方。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舆论、司法等诸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在政

8、治上不但提出了建立议会式的立宪政体,而且提出了将政治公开于传媒,由朝野各方评论,这样才可能使施政臻于完善;在经济上郑氏主张由民间组建工商业团体,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在教育上,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新见解;在司法上他指出了中国的法律和法律的运用无不体现了黑暗与残暴,所以须得向西方学习,他说:“西人每论中国用刑残忍,不若外国宽严有制,故不得不舍中而言外,取外而酌中。”光绪二十一年,江苏布政使臣邓华煕曾将盛世危言五卷本推荐给光绪,光绪批示印制2000部,分发给各省官员该书印刷达十余万部之多,并成为科举士子的必读参考书籍,它是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版本最多的书。摘编自易惠莉郑观应评传书评,即评论并介绍书籍的

9、文章。请以郑观应评传中关于盛世危言的相关内容和评述,撰写一个书评概要。概要要包括论题、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要求:论题内容简眀扼要,联系材料,史论结合,不得摘抄材料。)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 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政府为制造枪炮需要,向英国购进3吨酸性炼钢平炉1座,在官办的江南制造局建造炼钢厂。翌年投产,日产钢10吨,开上海钢铁工业之先河。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一年,在城南高昌庙地区(今制造局路)辟地27亩,建设新的炼钢厂,又购进15吨酸性炼钢平炉1座,并陆续购置1吨转炉一座,1.5吨、3吨电炉各一座,直径400914毫米轧钢机4套、冷轧机5套、卷铁皮机1台,2000吨水

10、压机1座等设备,生产圆钢、方钢、扁钢、角钢、工字钢、6-18毫米钢板、枪筒钢、炮筒钢等,供制造枪支、快炮、舰艇及其他机件等军需之用。投产5年产钢7989吨,最高年产量2056吨。因其所产枪炮长期落后,抑制了炼钢生产,光绪二十四年后,钢年产量下降到500600吨,炼钢厂陷入一蹶不振的局面。后该厂几经易名,独立建制为上海炼钢厂,于抗日战争前夕,主要生产设备迁往重庆,结束了上海首家钢铁企业的历史。摘编自张明洋务运动与上海钢铁工业的兴起材料二1811年,德国弗里德里希克虏伯在埃森城建造一个小熔铁炉,发明了一种生产铸钢的新方法。19世纪40年代以后,铁路建设对铁轨、机车和车皮制造等需求的刺激推动了徳国钢

11、铁工业快速发展。1851年,老克虏伯长子阿尔弗里特克虏伯他在伦敦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一件铸钢炮筒。1859年,普鲁士政府一次向他订购300门野战炮。因此,克虏伯的钢材世界闻名。1862-1863年,他建立了欧陆上第一家酸性转炉钢厂。70年代后徳国引进了这一新技术,1865年,徳国巴哈曼勒斯曼发明了轧制无缝钢管的工艺和设备,填补了钢材加工的一个空白,在当时引起过轰动。1867年克虏伯父子发明了坩埚法,进一步推动了冶金工业的发展。在80年代,德国采用托马斯一吉尔克莱斯碱性转炉炼钢法。摘编自二百年历史的德国钢铁工业回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重视钢铁工业的目的,并分析其影响。(6分)(

1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与德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不同点。(9分)江西名校学术联盟2019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二)历史参考答案24. 答案:B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西周通过分封“九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使诸侯归心,使百姓服从统治,使九族至亲和睦,这反映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特征,即B项正确。分封制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A项。“中央集权”萌芽于春秋战国,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于秦汉,故排除C、D两项。25. 答案:A解析:从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以及百分之二十的利率,可以看出,西汉前期,商业资本比较活跃,故A项正确。西汉虽然有惠帝时期的驰商业之禁,但总

13、体看,还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不准确。重农抑商政策是西汉的基本经济政策,故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民间借贷现象,不能反映长途贩运与贸易发展,故排除D项。26. 答案:B解析:材料核心信息是宋朝学者对儒学的部分内容的怀疑与否定,集中体现了宋朝学者有疑古之风,故答案为B项。儒学在北宋发展到理学阶段,其正统地位有所强化,A项错误;C项本身错误;D项错在编年体史书开始于春秋,D项内容与材料没有关系。27. 答案:D解析:设置布政使,并非主要针对地方藩王,故A项错误;分化地方权力,使之相互牵制,不利于效率提高,故B项错误;地方体制变革没有直接冲击中央丞相的职权,故C项错误。由于元朝行省权力上升,威

14、胁中央集权,朱元璋通过设立布政司、派遣布政使等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即改变了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故D项正确。28. 答案:C解析:林则徐翻译大量的外国资料,其核心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并不是要改变清朝封建专制制度,故排除A项。林则徐的编译举措,并没有改变中国传统法律体系,故排除B项。林则徐的做法,是为了满足与列强交涉和斗争的需要,故答案为C项。国际法的编译,与奠定近代化的理论基础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29. 答案:B解析:材料中,孙中山未大力提倡“辛亥革命”一词,故A项不符合史实。国民政府的革命纪念日简明表、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表明辛亥革命的纪念宣传日益走向制度化,故B

15、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社会习俗的变迁,故排除C项。国民革命运动发生在19241927年,与题中材料无直接关联,故排除D项。30. 答案:D解析:由于材料中的合作社,是人民群众组织起来的,不是国营经济;根据地经济建设“公私兼顾”、“军民兼顾”,因此,A项的表述不准确。根据地大生产运动,部队参与生产,自给自足,丰衣足食,有利于减轻民众负担,但目的是巩固抗日根据地,材料侧重点是发展根据地经济,故B项不全面,D项更准确。题中材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无直接关系,故排除C项。31. 答案:B解析: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经济建设情况,与中苏关系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图片的主旨,故排除A项。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以重工业为主,这借鉴了斯大林模式,故选B项。中苏经济合作在多个领域里都有,图片反映不出,故排除C项。图片只反映了苏联专家援助中国工业建设情况,故排除D项。32. 答案:D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