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研究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833694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是研究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学是研究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学是研究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学是研究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学是研究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是研究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是研究汇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 铁钦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2.机能主

2、义心理学詹姆士 杜威 安吉尔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 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 考夫卡 苛勒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 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

3、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 皮亚杰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 保持功能 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

4、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论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1.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 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 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且到一定的程度不再遗忘。防止遗忘的方法-复习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有: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

5、;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和反复识记相结合。一般把记忆分为三种系统:瞬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的容量一般是59个项目,平均值是7。复述是保持短时记忆的有效方法(机械复述或保持性复述,精细复述)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

6、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直接性和间接性)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创造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1. 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1.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3. 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5. 思维的创造性。试述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 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2) 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 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7、:第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第二,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2)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第一,保护好奇心;第二,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第三,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第四,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此外,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使学生受到创造者优秀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挖掘自身优秀个性品质的潜力。(3) 开创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头脑风暴法,直觉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问题解决是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 定势与功能固着;2. 问题情境;3. 原型启发;4. 已有

8、的知识经验; 5.情绪与动机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批评和反思。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试述在教

9、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途径:(1)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 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而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从情感的社会内容角度来看,人类的情感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三种状态。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教师如何帮助中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

10、(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心理过程。良好意志品质的特征:1.意志的自觉性;2.意志的果断性;3.意志的自制性;4.意志的坚韧性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 加强生活的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 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4. 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

11、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抽象概括力为核心。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启示:(1) 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是教学真正成为愉快教学、成功教学,而不是吧学生分为三六九等。(2)

12、科学的智力观。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智力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差异性,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低位。(3) 因材施教的教学观。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尤其是要根据学生智力中的优势智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4) 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只要这一智力优势得到合理的发展,都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成才的道路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力的培养途径:1. 培养创造认知能力。包括培养创造力的知识基础和培养创造性思维。2. 培养创造性人

13、格。3. 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包括创造性的社会环境、鼓励性的支持环境、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评价体系完整的教育环境。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良好性格的培养:1. 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2. 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 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 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 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人生全程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受精卵形成胚胎)经过新生儿、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

14、、中年和老年各个时期直至生命终结的发展全程。全程发展的主要观点:1. 个体心理发展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有若干发展阶段构成;2. 发展是多维度、多侧面、多层次的;3. 个体发展有多种因素决定,且存在极大的可塑性。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前运算阶段(2岁-7岁),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1. 场依存性与场独立型;2. 冲动型与沉思型;3. 具体型和抽象型;4. 发散型和辐合型。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一般学习理论: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 华生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作用、消退、泛化和分化行为主义桑代克联结试误学习理论:提出学习的主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和副律学习理论 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