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考物理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 专题二 实验探究专题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831817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中考物理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 专题二 实验探究专题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西省中考物理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 专题二 实验探究专题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西省中考物理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 专题二 实验探究专题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西省中考物理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 专题二 实验探究专题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西省中考物理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 专题二 实验探究专题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中考物理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 专题二 实验探究专题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中考物理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 专题二 实验探究专题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探究专题1(2016黔东南州)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_吸热_(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不变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_晶体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0_ ,第6分钟时冰处于_固液共存态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2(2016台州)小晨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排水法测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小空桶、溢水杯、烧杯、量筒和水。实验步骤如下:让小空桶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甲;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20 mL,如图乙;将烧

2、杯中20 mL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将金属块放入小空桶,小空桶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44 mL,如图丁。请回答下列问题:(1)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_3.2_g/cm3。(2)在实验步骤和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桶,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_不变_(选填“偏大” “不变”或“偏小”)。3(2016玉林)如图所示,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断开_(选填“断开”或“闭合”)。(2)图甲是未连接好的实验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它连接完整。(3)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都不

3、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小灯泡_断路_(选填“短路”或“断路”)。(4)故障排除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1.4_W。(5)根据测出的数据,画出了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发现图线是弯曲的,其主要原因是_温度升高,灯丝电阻增大_。(6)若把这样的两只灯泡串联接在4 V的电源上,则此时每个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是_1_W。解析(2)把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因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所以电压表应选择03 V,如图所示:4(2016赤峰)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4、(1)实验中应选择规格_不相同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灯泡。(2)用电压表分别测出L1和L2两端电压及串联总电压的值分别为U1、U2、U,经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记录在如表中。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到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是_U=U1U2_(用公式写出)。实验次数U1/VU2/VU/V12.30.73.022.01.03.031.71.33.0(3)进行多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寻找普遍规律_(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解析(1)选择不同规格避免实验结果偶然性,故应选择不相同;(2)实验次数1:2.3 V0.7 V=3.0 V;次数2:2.0 V1.0 V=3.0 V;次数3:1.

5、7 V1.3 V=3.0 V;综合可得U=U1U2;(3)多次实验分析数据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5(2016盐城)小华做测量电阻的实验,电源电压为6 V,滑动变阻器标有“20 1 A”字样。(1)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的滑片移动至_左_端。(3)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准确测量这一电压,接下来小华应进行的操作是_换接电压表的小量程_。(4)实验中,滑片置于某位置时,电压表示数突然变为0,而电流表示数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电压表所在的支路断路_。(5)如表五组数据中有一组数据不是本实验中测得的,它是第_1_(填写表格中表示序号的数

6、字)组,你判断的依据是_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最小为2_V_。序号12345U/V1.02.03.04.05.0I/A0.100.190.300.400.51解析(1)将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如图所示:6(2016南平)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器材如下:电压为3 V的电源,标有“20 2 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阻值为5 、10 、20 的定值电阻各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和导线。(1)小明把5 的电阻接入电路,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_R短路_(写出一种)。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调

7、节滑片P到适当位置,记录电流表的示数。(2)断开开关S,小明用10 的电阻替换5 的电阻,马上闭合开关S,为了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应将滑片P从原位置向_B_(选填“A”或“B”) 端移动。但老师指出此操作有缺漏,你认为应补充的操作是_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最大阻值处,再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原来电压值_。(3)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可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_反_比。实验次数定值电阻/电流表示数/A150.42100.23200.1(4)实验结束后,利用现有器材还可进行的探究实验有:_伏安法测电阻_。(写出一条即可)7(2016河北)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

8、电路“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开关S3连入电路中。(要求:只闭合开关S3后,R1、R2以及电流表串联;导线不许交叉)小明将S3闭合后,发现电流表均无示数。此时他用一只电压表对电路故障(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进行了检测,将电压表接在R1两端时,电压表与电流表均无示数;接在R2两端时,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电路中的故障是_R2断路_。小明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读出了电路中各电流表的示数,得到了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是: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继续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各开关的连接情况是_闭合S1、S2,断开S3

9、_(填写各开关断开或闭合)。分析实验中各电流表的读数(如图2所示),可知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是:_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_。电阻R1R2=_21_。(3)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改变电源电压_。【拓展】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小明两次实验中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与最小功率之比P最大P最小=_92_。解析(1)从电源正极依次把各个元件连接起来,组成了一条电流的路径,电路连接如图所示:8(2016聊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提升高度h/m拉

10、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120.051.00.1566.7%240.051.70.1578.4%360.050.15(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_匀速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2)表格中编号处数据应为_2.4_,编号处数据应为_83.3%_。(3)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_提起物体受到的重力_有关。(4)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不变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9(2016阜新)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A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B可能跟物体

11、的重力有关;C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D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或铜块,依次把它们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1)铁块从位置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说明铁块受到浮力_变大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以验证猜想_C_(选填“A”“B”“C”或“D”)是正确的。(2)从位置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可以验证猜想_A_(选填“A”“B”“C”或“D”)是错误的。(3)分析比较实验与,可以验证猜想_B_(选填“A”“B”“C”或“D”)是错误的。(4)分析比较实验_可

12、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5)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控制变量法_。10(2016丹东)小红想测量冰红茶的密度;小丽想测量一块小矿石的密度,于是二人利用已学过的相关物理知识,做了如下实验:(1)小红利用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测量冰红茶密度,过程如下:她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横梁平衡后如图甲所示,其操作错误是_游码没有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_;改正错误后,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冰红茶的质量是117 g;将烧杯中的冰红茶倒入量筒一部分,示数如图乙所示;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冰红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请你将实验的相关数据填入如表:杯和冰红茶的质量m1/g量筒中冰红茶的体积V/cm3杯和剩余冰红茶的质量m2/g量筒中冰红茶的质量m/g冰红茶的密度茶/(gcm3)1174076.240.81.02(2)小丽利用弹簧测力计、矿石、水、烧杯、细线测量矿石密度,请将她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用细线拴住矿石,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矿石的_重力G_;将矿石_浸没_在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内,不要碰到烧杯底部和烧杯壁,并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矿石密度的表达式为石=_水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水的密度用水表示)。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