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讲语境与语用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3829055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六讲语境与语用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十六讲语境与语用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十六讲语境与语用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十六讲语境与语用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十六讲语境与语用能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六讲语境与语用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六讲语境与语用能力的培养(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十六讲: 语境与语用能力的培养 (1),高登亮,3,71语境对于语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 :传统的语用能力可以理解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它可以分为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但是,大量的语境学研究证明,语言学习者的语用能力还应该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交际语境中顺利加工语用信息;二是选择与语境匹配的语言形式。这两方面内容实际上仍是指根据语境正确和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4,一般认为,语用能力包括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语用语言能力以语音、词汇、语法能力为基础,涉及语言知识的使用规则,不仅包括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还

2、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现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社会语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也就是如何说话、何时说话和为什么说这些话。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就是培养这门语言的语用能力的过程。,5,2)语境在培养语用能力中的重要性:张志公先生认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环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断孤立起来分析,就难以确定这个语言片断的结构和意义”。学语言如果只求增加词汇量,只求造出合乎语法的语句,是远远不够的,也不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获取语言知识不能过分依赖书本而脱离语言运用的环境。学习一门语言科学的做法

3、是在使用中学,在运用中领会并巩固,边学、边用。学习一门语言并不只是为了了解这门语言,而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这门语言,即获得语用能力。,6,3)衡量学习者的语用能力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准确,二是流利。就交际的效果而言,准确是流利的前提,因为离开准确的流利是毫无交际价值的。语用能力与语法能力(或语言形式能力)都属于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语法能力指语言系统中的语音、语调、节奏、词汇、句法以及抽象的语义或脱离语境的知识,而语用能力则指语言使用者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即语言使用者在具体的语境下准确地理解别人和表达自己的能力。它与语言使用者的多层知识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有

4、关,它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以达到交际目的前提。判断一个人的语用能力如何,主要看他在具体的交际场合或语境能否做到用词准确、表达得体。,7,4)语境对于外语学习者的重要性:要正确恰当地使用外语进行交际,除了必要的外语语言知识之外,还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语境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往往只停留在传授语言知识上,对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细讲、精练,而对语言的实际运用注意甚少,对语境的重要性更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语境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是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实践和练习语言形式,才能培养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作出判断的能力以及结合语境理解语

5、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外语学习者正确、灵活运用语境对培养自己的社会语用能力尤为重要。,8,72语境与听力理解,7.2.1外语听力理解能力滞后的原因分析 尽管我国的外语教学改革进行了多年,但听力仍然是困扰外语教师和学生的一个棘手问题。听力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情况:学生的听音过程是不连贯的,他们习惯纠缠于每一个单词的词义上,而不是着重于篇章大意的整体理解;一遇到生词,大脑对下文信息的输入便会中断,最终听到的是前后毫不关联、相互孤立的词句;有时候,即使听音材料中没有任何生词,学生自感听懂了,但对于关键性信息,却没有记忆。与说、读、写能力相比,学生的听力能力严重滞后。,9,制约听力理解能力的因素很多,比

6、如学习外语的环境、条件、教师的教学能力等等。但是,我们认为,最关键的还是传统的教学理念所致。在传统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听力障碍全部归因于语言本身,如词汇量、语言知识、语速等,因而听力课常常是重“听”而少“教”。听音课堂就是教师反复地放音、然后对照材料原文检查学生听的情况,对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如何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如何掌握听力理解中的信息处理技能却是只字不提。在这种教学方法指导下的学生,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是可想而知了。,10,实际上,学生的听力障碍的根源并不全在于词汇与语法知识的不足,而是由于听力技能的缺乏。听力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地、积极地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语言过程。听力的这种积

7、极、能动的特点表明,要想提高听力水平,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听力技能的培养。而要做到这一点,强化学生的语境反应能力和培养学生根据语境重构信息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节拟探讨语境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践指导作用,并初步提出解决听力障碍的若干对策。,11,7.2.2语境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作用,认知语言学认为,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对意义进行构建的心理过程,是听者积极地对声学信号进行分辨、筛选、组合、记忆、储存和预测的过程。肯尼斯(Kenneth)等多位学者对听力做过大量的研究,他们认为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创造性过程,即通过调动大脑中已有知识进行能动地认知推理来理解说话者所传达的信息和意图

8、,以及听者根据语言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及自己的社会经历和背景知识创造性的构建意义的过程。,12,听力理解涉及言语交际行为,它的特点是根据已有知识准确地把握和判断出话语所传递的重要信息和思想意图,其中听者的积极主动参与以达到与语篇意义的互动和深层次认知推理是理解的关键。在听力过程中,听者必须有效地调动和激活自己的内在认知结构,利用语境线索,选择重要信息,创造性地建构意义,才能及时推导出说话者的思想意图。所以,语境对于听力理解至关重要。,13,723听力理解的语境化策略,所谓语境化策略就是在听力过程中利用语境进行预测的能力。韩礼德和哈桑曾经说过,学习外语的大部分功夫应花在学会正确预测。(Hallida

9、y & Hasan, 1984)我们在“语境与语言学习”一章中较详细地介绍了语境在语言学习中各种作用,如解析说话人的言外之义、消除含糊、排除歧义、识别反语、确定所指语义等等都可以帮助我们在听力过程中正确预测。,14,研究证明,听力理解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所听内容的语境时刻进行预测,并不断加以证实和调整所做的预测的过程。针对学生被动听音和听力记忆的问题,建立听力预测实施语境化策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实际听力过程中,不可能对所有的信息都接收,首先必须确定需求信息,以便有选择地去听。而根据书面材料的备选答案,我们可以猜测所提问题的内容,也可以预测可能的语境信息,积极组织和创造有利于解读的语境,这样便减少

10、了不确定因素,以获取需求信息。 例如:,15,(1)Supposed Answers: A. The woman is seeing a doctor B. The woman is a close friend of the man C. The woman is tired of her work D. The woman has been working too hard Tapescripts: M:Hello, Mrs. White. What can I do for you? W:I dont know whats the matter with me. Im always fe

11、eling tired. Im usually worn out at the end of the day. Q: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16,(2)Supposed Answers: A. Coming back for a latter show. B. Waiting in a queue. C. Coming back in five minutes. D. Not going to the movie today. Tapescripts: W:The movie starts in 5 minutes and theres

12、bound to be a long line. M:Why dont we come back for the next show? Im sure it would be less crowded. Q:What is the man suggesting?,17,语境预测也适用于短文听力。而且,相对于简短对话而言,短文长度长了、生词量增多了,所以语境预测也就更显得重要,学生应积极营造可能的语境情况。一般来说,短文的语篇方式有三类:记叙文、说明文、论述文。不同的语篇方式,有其特定的结构安排、叙述方式和顺序,因此需要不同的听力技巧。再以折鸿雁主编的研究生学位考试试题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

13、999)中的Test 1听力的第一个短文为例:,18,(3)1. A. Mans ability to resist disease. B. Mans unceasing thirst for danger. C. Mans unyielding desire for progress. D. Mans spirit of invention. 2. A. Order of importance. B. Spatial order. C. Simple listing. D. Time order. 3. A. Buying a strip of land. B. Starting the b

14、uilding of the canal immediately. C. The prevention of illness. D. The Spanish-American War.,19,Tapescripts: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much thought was given to building the Panama Canal. The discovery of gold in California in 1848 brought an increased demand for a transportati

15、on link across Panama. A railroad line was completed after six years of hard labor in the swamps and jungles. Over two thousand workmen died from yellow fever and malaria. In 1881 a French organization tried to build a canal across the Isthmus. For eleven years workmen struggled against heat and dis

16、ease. At least 15,000 died before the French gave up their attempts to build the canal. For years the abandoned machinery lay in the jungles. At the close of the Spanish-American War the United States bought a strip of land ten miles wide across the Isthmus. Immediate attention was given to the control of diseases. In two years yellow fever was completely eliminated. Because of the work of American medical heroes, it was possible to build the splendid Panama Canal.,20,Qu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