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陵口镇八年级物理下册 10.4 浮力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827786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陵口镇八年级物理下册 10.4 浮力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陵口镇八年级物理下册 10.4 浮力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陵口镇八年级物理下册 10.4 浮力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陵口镇八年级物理下册 10.4 浮力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陵口镇八年级物理下册 10.4 浮力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科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浮力2【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浮力有关知识.2.会解有关浮力计算题【课前准备】1.浸在 或 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 称为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推导出物体所受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液体密度的关系:F浮= 3.把从图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的弹簧秤和量筒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出相应的物理量。(g=9.8牛/千克)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课堂助学】求浮力的方法 1、 ,F浮= 2、 原理,F浮= = 例题1、质量3kg体积1dm3的物块挂在弹簧秤测力计下全部浸入酒精中,求物块所受的浮力?弹

2、簧秤测力计的读数?例2、790g的铁块浸没在某种液体中称重6.7N,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例3、矿石重9.8N,浸入水中重4.9N求矿石所受浮力?排开水的体积?矿石体积?矿石的密度? 【课堂检测】1关于阿基米德原理下面哪一个是正确的( )A.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体积和液体密度的乘积B.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C.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所减小的重力D.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水的重力2我国沉船打捞人员在南海打捞宋朝的商船。潜水员在水面下作业,当他继续下潜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3、 所受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B 所受浮力变大,压强变小C 所受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D 所受浮力不变,压强不变3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铁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牛。将铁块逐渐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铁块受到的浮力将_.将铁块的一半没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5牛;这时铁块受到的浮力是_牛. 4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_有关(2)分析图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_N【课后作业】1弹簧测力计下挂

4、一铁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8牛.将铁块逐渐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铁块受到的浮力将_,将铁块的一半没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牛;这时铁块受到的浮力是_牛. 2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在继续下沉10厘米后(没接触容器底),它受到的浮力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把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铜铁)分别挂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下,然后将它们全部浸入水中,比较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A挂铁块的示数大于挂铜块的示数 B. 挂铁块的示数等于挂铜块的示数C挂铁块的示数小于挂铜块的示数 D.不知浮力大小,无法确定4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3:5,质量之比为3:4,现将它们完全浸没在

5、水中,则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F甲:F乙为( )A3:5 B4:5 C4:3 D5:45. 把质量是270g的铝块挂在弹簧秤的挂钩下面,并把铝块浸没在水中,问(1)铝块受到的浮力多大?(2)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大?(铝的密度是2.7103kg/m3, 取g=10牛/千克).6、弹簧秤下端挂着一个物体,在空气中弹簧秤的示数是39.2牛,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是19.6牛,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物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组成物体的物质密度是多少千克/米3?7、如图甲所示,将一挂在弹簧秤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图乙中能正确反映弹簧秤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是()。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