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儿童记忆发展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3793159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儿童记忆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五章儿童记忆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五章儿童记忆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五章儿童记忆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五章儿童记忆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儿童记忆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儿童记忆发展(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它是通往过去的桥梁,它帮助我们回溯往昔的岁月,它让我们可以从昨日汲取力量以充实今日的生活,又让我们将现在的信息留存以作为未来的参照。 它塑造着我们的自我、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梦想、我们的知识。没有它,我们将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失去对现实的把握 ,忘记自己是谁。,第五章 儿童记忆的发展,你能解释什么是记忆么? 我们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记忆? 我们早期的记忆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们记不起来婴儿时期的记忆? 幼儿的记忆可靠么? 怎样改善我们的记忆力?,第一节 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强调在头脑中的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保存时多

2、样的,如书籍,雕塑等,但只有在人脑中保存的个体经验的过程才叫记忆。 经验是多样的。可以是经历的事件,亦可以是情绪和动作。,(二)记忆的过程 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征与联系,是大脑皮层形成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 保持暂时联系的痕迹在脑中保留,表现为巩固已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再认事物重新呈现时能够再认识; 回忆事物不在当前时能够回想起来; 再认或回忆在不同条件下暂时联系的再次活跃,(一)按保持时间划分 保持时间是指从识记材料开始到能对材料再认或再现之间的间隔时间,也称为记忆的潜伏期 1瞬时记忆不超过一二秒钟(感觉记忆) 2短时记忆不超过一二分钟 3长时记忆超过一二分钟甚至终生,二、记忆的种类,根据

3、识记目的性和自觉性可分为,有意识记,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任务; 采取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意志努力; 识记效果好。,无意识记,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任务; 不需要刻意付出特殊努力和采取特殊的措施; 识记效果差。,机械识记,在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机械重复所进行的识记。 如三岁小孩背诵唐诗;jeopwu720580这一串字符的识记等。,意义识记,在对识记材料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 如区别品德和道德两个概念,再去识记,按识记材料的性质以及材料的理解程度分为,尝试记忆一下数字: 1491625364964 3,6,9,12,15,18,0,1,2,4,8,16,3

4、2,64 思考: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孰优孰劣?,意义识记的效果要比机械记忆好,按记忆的内容划分 1运动记忆(运动或动作) 2情绪记忆(情绪或情感) 3形象记忆(感知过的具体形象) 4语词记忆(语言材料),【自我分析】 1.在这一堂课中,你的记忆中出现了以上哪些记忆内容? 2.在这一堂课中,你的哪些记忆属于无意记忆,哪些记忆属于有意记忆?,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 (一)胎儿的听觉记忆 在“听觉”部分曾谈到,有研究发现,如果把记录母亲的心脏跳动的声音放给儿童听,儿童会停止哭泣。研究者的解释说,这是因为儿童感到他们又回到了熟悉的胎内环境里。由此认为,胎儿已经有了听觉记忆。关

5、于七八个月胎儿音乐听觉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可见,胎儿末期,听觉记忆确已出现。,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二)新生儿记忆的表现 1建立条件反射 【现象分析】母亲喂孩子时往往先把他抱成某种姿势,然后再开始喂。不用多久(一个月左右),儿童便对这种喂奶的姿势形成了条件反射:每当被抱成这种姿势时,奶头还未触及嘴唇就已开始了吸吮动作。如何看待这种现象?,2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习惯化就是指由于刺激重复出现,反应的逐渐减弱。这时,人的注视程度、心率和呼吸频率都会减弱或减慢,表示兴趣降低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新刺激的出现,又会导致较强的反应。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去习惯化”。 习惯化和去习惯

6、化机制使新生儿不断地关注周围环境中他们不熟悉的那些新东西,这是他们进行有效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三)婴儿的记忆 胎儿及新生儿的记忆,从其恢复形式看都属于“再认”。 【现象分析】 6个月左右,儿童开始“认生”,只愿意亲近妈妈及经常接触的人,陌生人走近时,孩子一般会感到不安。如何从记忆的角度看待这种现象?,婴儿的记忆,延迟模仿(9个月),请你回想:,你最早的记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你能回忆起来3岁以前的事情么?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幼儿期健忘 幼儿期健忘是指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现象与儿童脑的发育有关。儿童脑的各个区域的成熟不是同时完成

7、的,而是有先后的。 先发育的脑区域在3岁左右承担了记忆的任务,但随着脑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晚成熟的脑结构控制了先成熟的脑区域,从而妨碍了原先所学习的东西,使人回忆不起更早发生的事情。,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一)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二)记忆容量的增加 1记忆广度 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人类的记忆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幼儿末期记忆广度大约为6个信息单位。 数字广度测验,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三)记忆内容的变化 儿童记忆的内容也有随着年龄而变化的客观趋势。 1运动记忆出现得最早(出生后2周左右) 2儿童

8、的情绪记忆(6个月以前) 3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612个月左右) 4儿童语词记忆的发展最晚(1岁左右),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四)记忆的意识性与记忆策略的形成 1记忆意识性的发展 3岁以前儿童的记忆往往是没有目的的,或者不明确记忆目的,没有记忆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围环境的教育下,儿童开始出现有意记忆。2-3岁的儿童出现有意记忆的萌芽,有意记忆在幼儿末期才真正发展。,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2记忆策略的形成 记忆策略是学习者采用的接受信息、提取信息的方式。它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 儿童常见的记忆策略有: (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一般

9、来说,15岁没有策略;57岁不能主动运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示例】有一个6岁儿童,在1分钟之内,正确记住了17位数字:81726354453627189。为什么呢? 他是经过思考,抓住了这些数字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进行记忆的。他发现,每两个数字之和都是9,去掉最后一个9字,其余的数字排列都是对称的。,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表现容易记住,也易被遗忘。记得少,忘得快。 如教幼儿诗歌,幼儿背诵一两遍就有可能记住,但不及时组织幼儿复习,很快就忘了。,2、无意记忆效果好,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形象鲜明的对象,引起兴趣的事物或引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能记住; 幼儿的有意记忆不是自觉发展的,是

10、在生活的要求下,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在成人的指导下,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适当的提出要求,有益于有意记忆的发展;,3、以形象记忆为主,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虽然幼儿中后期,词语记忆的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但在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的效果仍高于词语记忆的效果。(如两种记忆效果的比较),4、机械记忆用的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四岁后幼儿意义记忆开始发展,两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意义记忆的效果要比机械记忆的效果来得高。,5、记忆不精确,记忆的精确性和巩固性较差 幼儿记忆的精确性较差,主要表现在回忆时记忆材料大量被遗漏。记忆不完整、相互混淆、歪曲事实和易受暗示等方面。 【现象分析】一个母亲问幼儿园

11、回来的孩子,今天舅舅到幼儿园看你了吗?他回答说是的,事实上他舅舅今天没有来而是前几天来过,他被母亲一问就认为今天来过了。,四记忆恢复(回涨)现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曲线揭示 遗忘的发展规律:先快后慢 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记忆恢复或回涨现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学习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 这一现象最早是由巴拉德(Ballard)在1913年发现的。 国内的相关研究发现这一特点在年幼的儿童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 洪德厚(1981)曾让小、中、大班幼儿识记故事,然后间隔3天、7天、14天检查记忆保持量。结果发

12、现幼儿小班的记忆恢复现象比中大班更为明显,具体见下表:,记忆恢复(回涨)现象,间隔不同时间幼儿记忆保持量的比较,原因:,产生记忆恢复现象原因可能是幼儿的神经系统还比较弱,刚识记时接受大量的新异刺激,神经系统疲乏了,转入抑制状态,所以不能马上恢复。过了一段时间后,经过休息便能回忆出来。,研究还表明,记忆恢复的现象儿童比成人普遍; 学习较难的材料比学习容易的材料表现得更为明显; 学习程度较低时比学习纯熟时更易出现;记忆恢复的内容大部分处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位。,第三节、学龄儿童的记忆的特点,(一)小学生的记忆特点 1、记忆策略逐渐形成 记忆策略是学习者采用的接受信息、提取信息的方式。它直接影响着记忆

13、的效果。 小学生常用的记忆策略有: (1)复述。 (2)能够更好的使用组织策略。,(1)小学生的复述策略,弗拉维尔等人曾进行了一项研究(1966),主试给幼儿园的儿童和二年级、五年级的小学生呈现一组图片,并要求他们在15秒钟之后对所呈现的图片进行回忆。主试观察并记录了被试在这5秒钟的准备时间里的唇动次数,以此作为被试复述量的指标。结果发现,随年龄的增长,被试的复述量及回忆量均有所增加。 85%的五年级小学生具有自觉的复述行为,60%的三年级小学生表现出复述行为,仅有10%的幼儿园的儿童有复述行为。,(2)小学生组织策略,请看两组词: 第一组:小船、火柴、钉子、外套、草、鼻子、铅笔、狗、杯子、花

14、 第二组:刀、衬衫、汽车、叉子、小船、裤子、短袜、卡车、调羹、盘子 哪一组词组更好记呢? 9.10岁的孩子记忆第二组单词的时候成绩才会优于第一组单词。年幼的儿童不经过提醒不会使用组织策略。,例:你能记住圆周率小数点后几位数字?,3.1415926535897932384626。 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 尔乐苦煞吾(26535) 把酒吃(897) 酒杀尔(932) 杀不死(384) 乐尔乐(626),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并居优势地位,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们不会进行有意识记。而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 小学生入学时,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到了小学中高年级

15、,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识记,有意记忆的记忆效果比无意记忆效果好。,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无意记忆改善课堂教学? 客观事物的性质。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以其突出的物理特点,容易引起儿童的集中注意,也容易被儿童在无意中记住。 客观事物与主体的关系。对儿童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儿童兴趣的事物,能激起儿童愉快、不愉快或惊奇等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都比较容易成为儿童注意和感知的对象,也容易成为无意记忆的内容。,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多种感官参加的无意识记效果较好。 比如,同一年龄班的幼儿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学习同一首歌,第一次,甲组边看图片边听歌词,乙组不用图片,只听歌词。第二次,两组交换识记方法,

16、学另一首儿歌。结果,通过视听两个通道识记时,儿童平均得分为76.7,而单纯通过听觉识记的平均成绩仅为43.6分。说明多种感官参加有助于提高无意识记的效果。 活动动机。活动动机不同,无意识记的效果也不同。有研究表明,儿童在竞赛性游戏中积极性较高,无意识记的效果也较好。,3、意义识记在逐步发展,1)儿童的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都在不断发展 小学三年级是记忆发展的关键年龄,高年级的儿童理解记忆越来越多。初二后机械记忆的效果开始有所下降。 2)机械记忆用的多,理解记忆效果好 (1)机械记忆用的多。 (2)理解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案例分析】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案例分析】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