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15.12.16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770597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15.12.16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15.12.16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15.12.16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15.12.16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15.12.16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15.12.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15.12.16(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知识复习,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经济手段 (2)法律手段 (3)行政手段,(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2)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主,(副),第十课 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目标,自学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什么问题?(总体小康的表现及特点) 2.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什么区别?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有哪些?,“三步走”战略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

2、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知道吗?说说你所知道的发生在你身边的变化吧!,你认为我国现在的发展状况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继续加强?,住宅的变化,衣着的变化,交通工具的变化,娱乐方式的变化,微观表现(小的方面)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201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5

3、00美元,按国际公认标准,我国已走出了低收入国家的行列。,宏观表现(整体上/大方面)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总体小康水平,(1)成就表现,我国已实现总体小康(实现时间:2000年),(练一练) 1.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战略部署的第二步,

4、即( ) A.解决温饱问题 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现代化,B,材料一:2014年人均GDP增至7575美元。我们的经济总量确实在不断扩大,但是人均水平还是很低,我国人均GDP在世界上还是在90名左右的,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世界银行有关标准,我们恐怕还有2亿左右的贫困人口。,低水平,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是什么水平?,第一阵营:瑞士8万美元,澳洲6万美元,美国加拿大、北欧、新加坡5万美元。 第二阵营:西欧、日本、以色列、新西兰,3-4万美元。 第三阵营:南欧、韩国、台湾,2万美元。,材料二:,不全面,“2014中国消费小康指数”调查中,多达七成的受访者表示

5、,自己每个月收入的最大开销都用在了日常饮食上。目前的小康基本处于生存资料消费,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 就业难、贫富不均、教育、住房、治安、养老、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严峻。,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涵盖各方面吗?,发展很不平衡,材料三:中国的地区差距,如果以省为单位,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阵营。 第一阵营:江浙闽粤鲁辽蒙,人均在1万美元左右,达到了巴西、东欧、马来西亚一线。 第二阵营:中部、西北、东北等省份,人均GDP在5000-7000美元之间,略低于中国7000美元的平均线。在世界上的对应国家是泰国、南非、秘鲁。出口矿产品、农产品、初级工业品等,仍然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

6、 第三阵营:西藏、云南、甘肃、贵州四个穷省。人均GDP在3000-4000美元之间,跟埃及、印尼、菲律宾处于一个水平线上。 最穷的地方,甘肃的南部几个市,新疆的和田,人均GDP刚刚突破1000美元,也就和非洲的肯尼亚、喀麦隆相当。,每年西部的老百姓到沿海地区工作,体现现在的小康有什么特点?,A.低水平,主要指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B.不全面,指生存性消费的过多,而发展性消费过少,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等。 C.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区域、城乡之间,差距大。,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2).总体小康的特点,2.对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的正确认识是( ) A.经济上已经实现全面小康 B.是低水平、不全面、发

7、展不平衡的小康 C.已经实现全面小康,只是水平仍比较低 D.是少数人的小康,B,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总体小康的特点:,较高水平、较全面、发展较平衡,全面小康的特点:,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十六大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12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2.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具体进程 (书P86) (1)时间:本世纪头20年,2000-2020年 (2)主要目标(表现)(政治+经济+文化 3方面): 工业化、综合国力、国内市场 制度完善、社会充满活力和安定团结、对外开放

8、、亲和力、人类文明.,低水平、低标准,更高水平、较高标准,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不全面,更全面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生活环境改善等,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尚未达到,发展比较均衡,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3.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1-2020年),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的具体内容,(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

9、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体系建立,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

10、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新要求的具体内容,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01-2020年),2.注意事项:,4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 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进程 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差距 应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 B. C. D.,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两个特点: 建设时间长,大约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实现现代化。,误区:,(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GDP到2020年要比2010年翻一番,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改正:是人均GDP翻一番,而不

11、是GDP总量翻一番。,(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是各地区同步发展的过程。,改正: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s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更快一些,率先实现现代化落后。,1.中国人均GDP为800多美元,只占日本人均GDP的2.3%,这说明( ) A.我国是处于低水平的小康 B.我们已属于中等发达国家 C.我国处于不全面的小康 D.我国处于不平衡的小康,A,巩固练习:,2. 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

12、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 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 B. C. D.,A,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在经济方面的要求有 ( ) A.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B.解决温饱问题,缩小贫富差距 C.城镇人口比重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较健全 D.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C,巩固练习:,5.关于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比较,正确的有 ( ) 前者是标准低的小康,后者是标准较高的小康 前者偏重物质消费的,后者是各方

13、面的共同发展 总体小康是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会缩小地区、城乡的差距 总体小康是指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设小康是指基本实现现代化 A、 B、 C、 D、,A,巩固练习:,6.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难中之难。这告诉我们( ) A.全面小康的目标在贫困地区是难以实现的 B.我国应力保贫困地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C.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D.解决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只能靠国家的扶持与帮助,C,小结:,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一、总体小康,特点:( )、( )、( ),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

14、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重大进展,三.全面小康的建设进程,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平衡性,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实现现代化,10.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989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表,注:小康标准是人均GDP为800美元。上海、北京、深圳等地2001年人均GDP已经达到或超过三四千美元;而中西部地区一些经济落后地区还处在温饱阶段。2000年还有近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城镇还有1800万人的纯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表格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要达到的经济目标,回答怎样才能实现2020年的目标?,(1

15、)表格反映了1989年到2020年,我国居民收入逐步提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水平,但是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任务是非常重,且重点在农村。,(2) 在优化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大幅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