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科学运用问题启发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3764175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1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科学运用问题启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科学运用问题启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科学运用问题启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科学运用问题启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零 沛 婿 讨 2 01 4年第 1 8期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科学运用问题启发 杜 兆海 ( 山东省东平 明湖 中学,山东东平2 7 1 5 0 0 )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风,放弃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 避免强迫依从、嘲笑讽刺的 “ 家长作风”。学生学习不迭标,究其原 因,与教师不会科学运用问题启发,或不善于科学运用问题 启发有关。对历史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本文分知识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探讨了各种方法。 关键词 :历史教学;问题启发;科学运用 这样 的问题究竟 有多大价值 一 位 教师在讲授 全面 内战的爆发 时,设计 了这样 一组 问

2、题一一 “ 同学们,最想发动 内战的是谁?” “ 蒋介石。” “ 那么 谁来充当蒋介石的帮凶呢?” “ 美国。”“ 蒋介石要发动内战, 明说 不就得 了,干嘛还 要欺骗人 民呢 ?” “ 时机 不成 熟,内战 的准备还没有完成 。” 显然 ,这样 的例子在我们 的 日常教学中是 相当普遍 的。 学生学习不达标,究其原因,与教师不会科学运用问题启 发,或不善于科学运用问题启发有关。新课程倡导学生探究性 的学习方式,因此,问题启发式教学也得到不少教师的重视, 即教 师在课堂 上通过 问答 来组织教 学并完成教 学任务 。但 实际 上很 多师生 的问答是假 的, 因为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

3、比如 问题过浅、无需思考的提问;题意笼统、题 目过大的提问 等等。 “ 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产生的教学是假教 学 。” 那么 ,教 师应该提什 么样 的 问题 ?用什 么样 的方 式提 出 问 题?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我 们探究的问题。 一 、教师学会提问的意义 从教育学的角度说,提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从心理学角度说,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动机、启迪思维。所 以, 以发挥 学生主体 地位为宗 旨的课堂 教学并不否 定教师 的作 用, 而是 强调教师要 完成从知 识的传授者 到学生学 习的引路人 的角 色转换 。 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在课堂上不失时机

4、地提出高质量的 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干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课堂气氛 也随 之而活跃 。我在多年 的实践 中深深 体会 到:提 问对培 养学 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大有裨益。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 生学会提问,教师首先要学会向学生提问。 二 、历史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 问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从 教材实际出发,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从现实生活中学生比 较熟悉 的例子 出发进行提 问。 i 知识性 的问题 ( 1 )直观设问法。即直截 了当、浅 显明白的发 问。如 “ 五 四 运动的口号有哪些?”提问的目的在于检查和强调应该记忆的 基础知识 。 ( 2 ) 综合归纳法

5、。让学生将相关、 相似内容或纵向或横向, 分门别类一一说明,达到编织经纬,表现全貌的目的。如“ 近 代中国人民是如何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的?”这种提问多用于 归类复习或专题训练,其纵横交叉,是建立知识结构的基础。 记忆性与总结性的问题是源 自于历史学科的知识,在课本 中可找到,是封闭性问题,难度不大,可让学习不大好的学生 多多 回答 。 2 开放性的 问题 开放性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提 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设计这类问题时,要求教师关注史学界的 研究动态,了解各种观点,以保证问题设计的质量以及思路点 拨 的恰 当、到位 。 ( 1 ) 层层剖析法。 由浅及深, 由表及里, 步步

6、深入, 层层发问, 以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揭示历史的本质。 例如“ 面对民族危机, 张学良杨虎城将军采取了什么行动?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后来 又如何处理的?对中国的时局有什么影响?”这样提问,事情 的前因后果表象本质就一层层理清, 有助于对重点问题的掌握。 ( 2 )逆 向思 维法。从 问题 的反面发 问, 以突 出正面事物发 展的必然性, 进而揭示历史的本质规律。 例如:讲完戊戌变法后, 可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 “ 假如光绪帝是一个有才能的皇帝, 戊戌变 法能不 能成 功? ”这一 问题 ,能引起学生 的不 同看法 。 通过 设问,激起 了学生的积极讨 论,教师总结 时,不要求唯一 答案 ,

7、只要有理有据就行 。 ( 3 )对 比区别法。将相类似 或相反 的事物进行 比较 ,找 出 异同,以加深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理解。例如“ 国民党正面 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有何异同?”这种提问多用于理 清易混淆的概念或事物。要确定好对比项,才能理清脉络、去 伪存真,达到解疑析难的目的。 ( 4 )学生质 疑法。让学 生学会质 疑,并探索解 疑的方法 , 是进 行问题教学 的最高境界 。新课程 理念认为 ,教 学 目标不仅 是预设 的,更是在人性化 的课 堂中生成 的。为此,要创设 民主 、 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 “ 师问生答,生问师答, 生问生答”的师生多元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8、 以上问题启发都是围绕着对历史的看法,是开放性问题, 历史课本中无现成答案,必须在大范围、多章节中,在新旧知 识之 间建立联系 ,经 过深入思索才 能整理 出来 的问题;或是教 材只提供了资料而没有结论的问题。 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帮助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加以体会与理解,难度较大,但它远比 知识性 问题有价值 ,更应该引进教师的重视 。 三、课堂问题设计的注意事项 历史教 育专家 叶小兵认为 ,教师提 的问题 应该符合 以下要 素 :( 1 )围绕着 教学 的重 点提 出 问题 ,使 问题 的提 出与 解答有 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2 )提出的问题是明确而具体的,便于使 学生 领会要 求;

9、( 3 ) 提 出 的问题能够 引起学生 的兴趣 ,促使学 生进行探究;( 4 )问题有一定的疑难性,能够调动、引发学生 积极思考( 5 )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又适合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 学生经过努力是可以回答的,等等。这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自己 的灌输代替学生的思考,历史教师要注意设计问题的语言带有 启发性,做到孔子所说的 “ 不愤不启,不悱 ( 下转第 1 7 0 页 ) 1 2 3 高中语文教学不能忽视 “ 说“的训练 龚天万 ( 重庆市万州第三高级中学,重庆4 0 4 0 0 0 ) “ 听、说、读 、写 ”并重 ,这挺符合当前素质

10、教育的精 神, 可是 , 在 实际的语 文教 学中,大多数语文老师却忽视 了对 “ 说 ” 的训练 。究其原因: 1 与高考指挥棒脱不了干系。当前的语文教学还没有摆脱 重知识传授而轻视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的模式,一份试卷多得 分的是阅读和写作两部分,教学中重 “ 读写”轻 “ 听说”的现 象十分突出,学生没有机会”说”,老师没有给也没必要给, 于 是, 口头表达 的能力就没有得到 应有的训练 。老师之 所 以这 样做,是语文高考语文试卷中没有 “ 听说”的考题,老师自然 也就不会去别费力气了。 2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确定, 不少语文教师的教学仍然是 “ 填鸭式”、满堂

11、灌,一堂课就是 老 师在讲 台上唱 “ 独角戏 ”,这就 使学生没有机 会说 。高 中, 特别是高三, 教学任务重, 压力大,时间又紧, 让学生在课堂上, 老 师觉得耽搁 时间,还不如 自己说了叫学生记住 的好。有时学 生 好不容 易有个 发言 的机会 ,但有 些教师对 口头表 达的 闪光 点 缺乏热情和肯定,若学生口头表达中出现缺点问题,不合老师 的意,不要鼓励 、指导,甚至还会 泼一盆冷水 ,遏 止学生表达 的欲望,因而造成学生想说但又怕说,最终导致不 “ 会”说, 不 “ 能”说 。 3 平时按考题 形式讲课文,复习时按考题 形式练 习,一个 劲儿地训练知识点, 不考的就不训练, “ 说

12、” 的教学安排形同虚设。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尽管和原来的有很大改变,专设了 “ 口语交 际”部分,但没有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大部分没有安排专 门的课 堂时间去落实 ,把时间大都花在 “ 阅读和写作 ”上去了。 忽视 口语 的训练,必然造成 学生 口头表达 能力 的欠缺,进而恶 性循环,最终造成学生整体素质的低下,水平不高的恶果。 4 由于社会和主管部门是拿高考结果来评价一所学校,学 校也以同样的方式来评价老师, 老师自然就按照“ 高考题的模式” 去训练学生 学生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能自由支配时间外, 其余时间都在教室,并且还被老师控制着。学生丰富多彩的课 余生活近乎空白,学生 自己组织的班会

13、、团队活动等己不多见, 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文艺活动、辩论赛、演讲 比赛等几乎被挤 出校园,学生 “ 说”的权力无疑部分或大部分被剥夺。这样, 学生缺乏口头表达的良好氛围,缺乏应有的口语训练的环境, 没有一定的活动形式作为口头表达能了的载体,要想有较强的 口头表达能力, 等于一句空话 。 长此 以往 , 一个个就成“ 哑 巴” 了。 其实 , “ 说 ”在人们 的 日常生活、学 习和工作 中的运用 比 “ 写”更为广泛 。正如汪敷元在 “口头艺术 ”中写的: “ 在重 大 的国际争端 中,有 时一席话可 以话干 戈为玉 帛;在外 交谈判 中,有时一席话可以使是祖国的荣誉和尊严得以维护;在外交 洽

14、谈中,有时一席话能挣得亿万财富;发表施政演说,有时一 席话可以使听众热会沸腾,信心倍增。”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 伊勒特教授也曾说过: “ 在造就一个上流人的教育中一种训练 是必不 可少 的,那就 是优 美文雅 的谈 吐。”二十一世纪 ,西方 社会对口头表达能力十分看重,他们把 “ 舌头” 与 “ 金钱、电脑” 并列当作人生的三大 战略武器 。 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 口 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 中培训学 生倾 听、表达和应对 能力,使学生具有文 明和谐 的进 行人 际交流 的素养 。”显然 ,这 一理 念充分体现 了现代 社会对 未来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它立足

15、于学生的今天,放眼于祖国 的未来 ,具备 无限 的前 瞻性 。因此, 口才 已经成 了现代创造型 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是立身、处接人、待物、竞争、生成的 基础 , 现代社 会对人们 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更好 的要求 。 那么 , 语文教学 中加强 口头表达 能力 的训练就显得尤为必要 了。 怎样进行 “ 说”的训练呢? 1 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一一让学生 “ 敢”说。培养学生的 口语交际能力,应当把 “ 敢 ”说放在首位,在教学中应特别注 意让中学生克服主观障碍。 可循环两个原则:意识生活化原则。 教师应该创设相应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情境应尽 可 能地接近学生 的生活,使学生有话 可说

16、。我担任班主任就 利 用解 决学生之 间的纠纷这个机会对 学生进行 “ 说 ”的训练 。在 了解情况时,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也无畏惧感,都想把 自己的 委屈说 出来 ,双方往往是抢着说 ,这时 ,我就打断他们 说: “ 一 个一个地说,一字一句地说,想好了理顺了再说,不是来吵架 的。”这时学生就冷静下来,把事情的详细经过讲得一清二楚。 二是 情趣 化原则 。教师 可给学生讲些 充满情趣的故事 ,使 他们 专心听讲的同时忍不住要起来发表意见,或者彼此进行讨论, 从而激发学生的欲望。 2 提供 口语交际的榜样一一让学生 “ 会”说。榜样的力量 是无 穷的 ,不妨也 来一个 “ 东施效屏 ”。在 上高一第 一册 诗歌 单元时,把教学 的重点放在 “ 说 ( 朗读 ) “ 上,多方面让 学生 模 仿别人是怎 么朗读的 。一是教师 范读。教师在培育 学生 口头 表达 能力方面所起 的主导地位是 极其突出的 。我在讲课 时总是 做到以读代讲,在读的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