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端午日》课件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3737819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4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端午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端午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端午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端午日》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端午日》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端午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端午日》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你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吗?,辞旧迎新是( )。 兔子灯,走马灯,灯灯相会在( )。 ( )时节祭奠先人,路上行人欲断魂。 五月初五是( ),吃粽子、( )。 八月十五( ),( )送祝愿。 九月初九逢( ),尊敬( )不能忘。,春节,元宵,清明,端午,赛龙舟,中秋节,亲人团圆,重阳,老人,中国三大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

2、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吃粽子,挂香袋,画“王”字,悬 艾 叶 和 菖 蒲,你们知道端午节,有

3、哪些习俗吗?,赛龙舟,赛龙舟,端午日 沈从文,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现代作家,一生共出版了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部中长篇小说 ,还有散文集湘行散记等,作品表现湘西美丽的景色和纯朴的民俗风情。,读准字音,峒 伶俐 嘭嘭铛铛 擂鼓 呐喊 老鹳河水战 戍守 蘸,dng lng l png dng li,n gun sh zhn,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红布包头, 手上(抓 、拿、 捧)两支 小令旗,左右(甩、 晃、 摇、 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 聚、 围)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

4、起来,为划桨水手 (调理、 调节、 调换)下桨节拍。,拿,挥,坐,调理,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 哪些风俗民情?,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赛龙舟,追鸭子,思考1:,“莫不穿了新衣”、“莫不倒锁了门”、“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文章开篇一连用了三个“莫不”,有什么作用?,表现了全茶峒人都去观看的热闹场面, 也表明赛龙舟是全茶峒人的庆祝活动, 渲染当天热闹的气氛,为下文赛龙舟 的热闹场面设置悬念。,剖析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龙舟比赛的精彩场面的。,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分别找出这些人最具表现力的动作、 外貌,思考2:,龙舟赛的精彩场面,外貌描写:,“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 着红布包头”,正面描写,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桨手 带头的 锣鼓手,持、划,外貌、动作描写,刻画出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缠裹、拿、挥动、指挥,敲打、调理,动作描写,正面描写,龙舟赛的精彩场面,鼓声如雷鸣 两岸人呐喊助威,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联想,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实写,虚写,追鸭子活动设置的目的是什么?,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端午日,沈从文,龙舟竞赛,竞追鸭子,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详,热烈 欢腾 紧张 激烈 团结合作 奋力拼搏,略,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