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 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期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3708549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 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 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 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 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 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达标检测(五) 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期(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根据民国惯例,募集社会捐赠救灾恤难的途径主要有:政府公务员薪金扣减充作赈捐,向中外各团体及个人募捐等。1913年民国政府规定:“凡捐款逾一万圆或募捐逾五万圆以上者给特别奖章,凡捐款逾五千圆或募捐逾三万圆以上者给一等奖章凡应给赈抚奖章者随给执照以资证明。”这说明()A以工代赈举措具有时代特色B赈灾政策长期持续实效显著C救灾资金中社会捐赠比重大D政府发挥调配社会资源功能解析:选DA、B两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材料仅体现了社会捐赠的奖励措施,没有体现出其在救灾资金中所占的比

2、重,不能得出救灾资金以社会捐赠为主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中政府扣减公务员薪资赈捐,对捐款较多的给予奖章奖励,反映出政府发挥行政职能,从社会募集赈灾款项,故D项正确。2(2017福州测试)19141925年的十余年间,中国先后制订过三部宪法。其中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的出台最为迅速,当时的国会在曹锟的贿赂和武力逼迫下,仅用了三次会议即制定通过。这表明当时()A封建复辟浪潮卷土重来B宪法地位得到社会认同C贪污腐败现象较为严重D民主宪政思想影响巨大解析:选B根据史实,这一时期仅有袁世凯、张勋倡导复辟帝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十余年间,中国先后制订过三部宪法”,表明宪法成为政治统治合法性的象征,得

3、到了大众的认可,故B项正确;材料侧重于“十余年间先后制订过三部宪法”,故C项错误;材料侧重宪法之于执政合法性的一面,故D项错误。31914年12月,教育部提出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规定“中小学校修身国文教科书,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该规定是为了()A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B顺应“共和民国”的宗旨C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D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教育解析:选A材料提供的时间是1914年12月,在这个时间提出“中小学校修身国文教科书,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4、41919年,中国一些知识妇女仿照男人剪了短发,她们的短发样式被称为“拿破仑”头、“华盛顿”头。这反映了()A知识妇女最先思想解放B男女平等观念已经普及C知识妇女接受了新思潮D封建礼教已被完全抛弃解析:选C知识妇女发式的变化反映出她们思想的解放,但不能推断出是“最先”,故A项错误;知识妇女发式的变化不能体现出她们社会地位的变化,因此不能推断出男女平等观念已经普及,故B项错误;知识妇女发式的变化反映出她们要求冲破传统思想,接受了新思潮,故C项正确;知识妇女对新思潮的接受,不能推断出封建礼教已被完全抛弃,故D项错误。5数据显示,1919年6月份的日本对华贸易较上年同期减少约一半,从2 769万元减

5、至1 405万元,使中国的对日贸易出超460万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中国扭转了对日贸易的被动局面B一战使日本对外贸易受挫C军阀割据混战殃及中国对外贸易D政治运动影响了中日贸易解析:选D据材料“1919年6月份”可知,中日贸易中日本对华贸易减少,主要是受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中国社会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故D项正确。6皖系军阀徐树铮访问法国期间,在巴黎宴请宾客,席间徐树铮致辞:“今晚所备菜肴皆菲薄粗鄙,不堪招待。”酒店经理听后认为徐树铮是对酒店的侮辱,蓄意损害其名誉,于是提起诉讼。这一事件从本质上反映了()A近代中国国际地位低下B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区别明显C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D守旧势力对外部世

6、界茫然无知解析:选C徐树铮在宾馆请客,在宴席上的谦虚之词被酒店认为是侮辱,反映了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故C项正确。7(2018届高三衡阳十校联考)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材料中的“现实”是指()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C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解析:选D材料意在考查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思想的现实背景。A项为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故A项错误;B项不能与批判儒家思想的现实背景联系起来,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批判儒家思想的现实背景,故C项错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运动意图复辟帝制,这种

7、情况下,新文化运动批判作为封建统治基础的儒家思想,故D项正确。8“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就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批判。”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重大缺陷是()A具有形式主义的倾向B对权威的蔑视与挑战C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D具有崇洋媚外的特征解析:选A“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批判”可得出对凡是传统的东西均要批判,说明其更注意形式,故A项正确。9(2017长沙模拟)下表是19131920年中国国内工业品和原料价格指数表(以191

8、3年为100),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批发物价上海粉麦价天津布花价汉口纱花价工业品农产品绿兵船粉汉口货小麦14磅粗布西河棉花棉纱棉花1913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915131.8100.3120.6120.3108.379.01917130.0103.0116.3102.1116.9118.61919137.7112.5105.383.9171.0130.8159.2115.41920168.0125.8131.692.1169.0139.9159.9109.9A传统自然经济顽强抵抗着外来经济侵略B中国被进一步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9、C西方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此时得到了较快发展解析:选D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农产品(原料)的价格指数的上涨幅度要小于工业品的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说明国内民族工业得以迅速发展,从而使工业品的价格指数上涨,故D项正确。10(2017武汉模拟)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负责指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并亲自核准了农民协会章程工会条例。这一做法有利于()A改组中国国民党B唤起民众投身国民革命C壮大中国共产党D提高工人农民经济地位解析:选B该措施是在改组国民党之后实行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重视工人、农民,可知这一做法有利于

10、唤起工人和农民参与革命,故B项正确;孙中山是国民党领导人,故其做法不是为壮大共产党,故C项错误;从“负责指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可知材料中的措施不是为提高工人和农民的经济地位,故D项错误。11(2017珠海质检)1924年3、4月间,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就民权主义发表了一系列演讲。他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其解释的本质目的在于()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解析:选D据材料可得孙中山对民权主义进行改造,A项属于旧三民主义;B项属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思想来源

11、;C项属于民族主义;据材料可得国民党一大和国共合作建立后,孙中山增加了民权主义的内容,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通过“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来实现,故D项正确。12(2017保定模拟)下表为1927年学灯编辑部对社会上婚姻观念的抽样调查情况,由表格信息可看出当时婚姻观念()婚姻一经成约,即不宜解散婚姻一经成礼,即不宜解散双方同意,即可解除婚约赞成反对赞成反对赞成反对16.40%83.60%28.50%71.50%94%6%A崇尚自主自由B受政局变动影响较大C保守思想占主流 D淡化了门第观念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27年”和赞成解散婚姻比例的增多,得出此时受新文化运动传播民

12、主、科学思想的影响,故A项正确;影响婚姻观念的主要因素是内因,政局动荡是外因,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比例可以看出新潮思想占主要地位,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门第观念,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世纪上半期,随着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为:一方面,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

13、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最终形成了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由于这一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成长的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构成了德意志民族的自信,而且最终催生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摘编自邢来顺德国贵族文化史材料二陈独秀说:“吾宁思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思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胡适也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根本意义是承认中国旧文化不适宜于现代的环境,而提倡充分接受世界的新文化”,中国应该“接触新世界的科学民主文明而复活起来”。摘编自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民

14、族主义”的内涵。(10分)(2)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启蒙时期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与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的主要异同。(1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启蒙运动的扩展并结合所学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及德意志的分裂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第二小问,根据“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启蒙运动在德国成长的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过程”概括其内涵。第(2)问,结合材料从二者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倡导的新思想及其目的上概括相同点;从二者对待本民族传统文化的

15、态度以及产生的影响上比较概括不同点。答案:(1)背景:启蒙运动的扩展;(2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2分)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德意志国家分裂阻碍。(2分)内涵:宣扬科学、民主、理性、宽容、进步、文明、民族情感;(2分)民族意识与民族文化相伴共生,共同发展。(2分)(2)相同:都反对迷信和传统,提倡科学、民主、理性、进步等启蒙思想。(2分)都要求实现国家统一,使本民族适应世界而生存。(3分)不同: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是在强化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新文化运动是在彻底否定中国旧文化的基础上,主张以世界新文化取代中国旧文化。(4分)前者催生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加强了民族自信,滋生了极端的民族主义;(3分)而后者在推动中国近代文学艺术转型的同时,削弱传统文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