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建功标兵事迹材料:求实、求新、求进【科技工作者】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3708538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巾帼建功标兵事迹材料:求实、求新、求进【科技工作者】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巾帼建功标兵事迹材料:求实、求新、求进【科技工作者】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巾帼建功标兵事迹材料:求实、求新、求进【科技工作者】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巾帼建功标兵事迹材料:求实、求新、求进【科技工作者】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巾帼建功标兵事迹材料:求实、求新、求进【科技工作者】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巾帼建功标兵事迹材料:求实、求新、求进【科技工作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巾帼建功标兵事迹材料:求实、求新、求进【科技工作者】(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巾帼建功标兵事迹材料:求实、求新、求进【科技工作者】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青志,作为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是第十批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第三批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现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东北文学文化学科带头人,东北文学文化研究基地负责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吉林省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吉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吉林省分会会员、长白山文化研究会理事。 以“求实、求新、求进”的丰硕科研成果引领东北文学文化研究 1956年,何青志出身于一个普通干部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宽松自由的生活

2、氛围,为她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最初的启蒙基础。1974年,何青志高中毕业后,经历了三年上山下乡生活,做过记者、等工作,这期间锤炼了何青志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和勇于挑战自我的思想品格。1977年,何青志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本科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何青志已经初步展露出文学研究的才能,并逐渐寻找属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构建自己的批评话语方式。大学毕业后,何青志就从事教师、科研等工作,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独特的人生阅历,为她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何青志承担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重担,但她并没有放弃进一步提升自己学术视域和拓展自己学术领域的机会,曾先后考入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和吉林大学文

3、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学习,并取得博士学位。 何青志研究员作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东北文学文化学科带头人和东北文学文化研究基地负责人,始终致力于东北文学文化研究,以自己的学术研究参与到东北文学与文化的发展进程之中,以自己的学术实践丰富、延伸和拓展了东北文学的内涵和价值,并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实践中,在学术研究的知识构型、话语方式、批评范式、文学史观念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自性”和鲜明的学术品格,以“求实、求新、求进”的丰硕科研成果站在了东北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推动了东北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建设和发展。 何青志研究员自1980年代中期开始,就将自己的研究视域潜沉在东北文学与文化之中,相

4、继在社会科学战线、浙江社会科学、文艺报等权威期刊发表一系列与东北文学与文化相关的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其论文被多次转载和引用,论文全球化视野中的地域文化研究获得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十七年东北文学论获得首届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优秀项目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论文十七年东北文学论获得中国作家世纪论坛xx年优秀成果奖特等奖。同时,独立和编著出版专业学术著作当代东北小说研究、当代东北小说论纲、东北文学五十年、东北文学六十年、走进吉林文学等6部。其中由其主编的东北文学六十年获得吉林省第十届长白山文艺奖、吉林省第三届吉林文学奖一等奖、首届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优秀项目成果奖专著类

5、二等奖和长春市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由她主编的东北文学五十年获得吉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专著当代东北小说研究获得首届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优秀项目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九届年会优秀成果奖。文艺报、吉林日报、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信息报等相关报刊对其学术成果进行评价和推介,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和社会反响。 何青志研究员作为吉林省唯一的东北文学文化研究基地的首席专家和负责人,多年来承担7项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和十余项吉林省社科院项目。尤其是由其主持的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东北文学六十年”是国内第一部在整体上研究当代东北文学史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概括和总结了

6、当代东北文学六十年的历史与逻辑,提出和探索了东北文学发展史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思考和展望了当代东北文学的趋势与走向,具体地阐释了当代东北文学的价值意义,论述了当代东北文学的文学起源、经典著作、研究范式,为当代东北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以“学理、学风、学问”的理念构建科研团队 何青志研究员在以丰硕的科研成果引领东北文学文化研究,拓展东北文学文化影响的同时,也以东北文学文化研究为学术根基,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成员为核心,构建了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何青志研究员认为个体的学术研究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和历史效能与构建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相比,永远处于次要位置,她以“学风、学理、学问”的基本理念建设

7、了一支具有良好学术能力的东北文学文化研究团队,为科研团队建设树立了典范。 何青志研究员构建科研团队始终秉持一个基本理念:坚守学理。这一传统学理由坚实的学术根基和良好的学术传统构成。坚实的学术根基是获取学术资源的最为基本的保证,继承和发展吉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历经几代学者多年积淀所形成的东北文学文化研究的特色和传统是何青志研究员及其科研团队的自觉意识,只有在此基础上团队的学术实力提升才能具有根基。多年来,科研团队始终以东北文学文化为研究的基本点,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拓展和延伸东北文学文化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科研团队成员承担与东北文学文化相关的吉林省社科基金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

8、篇,出版专著十余部,成为东北文学文化研究的“重镇”。科研团队的学术实力得到了社会和学界的一致肯定和认同,承担了吉林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吉林文学通史”,这一项目的完成将填补吉林省文学史缺失的空白。 何青志研究员提倡团队成员要时刻塑造自己的学术声誉,保持良好的学风,学术研究要尊重他人学术成果,坚守学术道德,遵循学术规范。何青志研究员以身作则对自己每一篇学术文章中的学术观点的创新性、学术引用的规范性都要认真求证和仔细论证,以确保自己的每一篇学术文章都能够得到学术界的认同。多年来,何青志研究员在学术界塑造了良好的学术声誉,担任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被聘用为吉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生

9、导师,被多次邀请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争取学术资源过程中,何青志研究员及其团队以“明确责任、坚守规范、以身作则”的基本理念开展工作,对申请项目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论证充分,做到有理有据,每一个词、句和段落表达都要经过严格审核,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认真修改,力求完美。这是因为如此,何青志研究员及其团队申请项目的成功率远远超过学界的平均水平。 何青志研究员十分注重科研团队的“做学问”的自觉意识。她提出做学问一要有创新的思想,二要有坚韧的精神。她要求科员团队成员要在不断的学习积累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熟练掌握本研究方向的基础理论资源,进一步确立和完善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在其中找寻突破点,并

10、对此作出独立思考和理论论证。注重引导团队成员体会“表象与真实、理论与阐释、读书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真正学会“做学问”。同时,要求团队成员要有坚韧的精神,要以持之以恒的心态来对待学术研究,将“做学问”作为贯穿人生始终的崇高事业。 以“尚真、尚实、尚美”的思维开展行政工作 何青志研究员除了担任东北文学文化学科带头人,东北文学文化研究基地负责人之外,还担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作为文学研究所的行政负责人,她倡导以“尚真、尚实、尚美”的思维开展行政工作。在如何处理和协调文学研究所内部个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她极力推崇“尚真”的工作方式,人与人之间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以宽广的胸襟、

11、包容的心境和无私的精神去相互面对,将真实的自己袒露给对方,同事之间要相互尊敬和欣赏,遇到矛盾要及时沟通及时解决。何青志研究员也以自己的实践验证自己“尚真”的工作方式,每次遇到矛盾和困难都能够与同事真诚沟通,研究所每一位科员人员的申请课题都经过她耐心、仔细和认真的修改,从中发现同事的学术优点和缺失,并能够及时的鼓励、学习和补充,并多次在课题申请上为集体的发展牺牲个人利益。 何青志研究员始终秉承“尚实”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精神,在工作中她极力反对不切实际的工作态度,无论是文学所的行政管理人员,还是普通的工作人员,都要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事,不仅仅要按计划完成自己的科研工作,而且还要

12、对自己科研成果进行反复的修改和完善。正是这种“尚实”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精神使文学研究所的工作有了极大的提高,建设了东北文学文化研究基地,并在院会的工作考核中多次获得优秀,文学所科研人员也多次在权威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并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和评介,同时在院会工作考核中多次获得优秀。 何青志研究员将自己学术研究中“尚美”的学术品格带到了日常的行政工作中。她倡导在日常行政工作中发现工作的美感,时刻感受工作给我们带来的精神快乐,在遇到工作压力和困难时,能够沉浸在东北文学文化的大美之中,养成良好的工作愉悦感,职业归属感和事业成功感。“工作并快乐着”是她始终坚持的工作信念,并为文学研究所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这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文学所的全体成员形成了极高的精神凝聚力和工作向心力。文学所成员积极参加院会组织的各项工会活动,为院会同事带来了科研工作以外的另一份快乐,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何青志研究员在布满荆棘的科研道路洒满了绚烂的鲜花,作为一名行政负责人何青志研究员在琐碎的管理工作中发现人生的快乐,作为一名女性何青志研究员以“非女性化”的社会实践验证着自己崇高的人生追求和绽放自己独特的人生魅力。 t:150%;color:rgb(0,0,0);font-size:14.0000pt;mso-font-kerning:0.0000p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