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北边陲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370300 上传时间:2017-10-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北边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北边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北边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北边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北边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北边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改革开放 30 年伊犁经贸成就展示(文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丝绸之路的要冲,总面积 35 万平方公里,发展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沿边地缘优势,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矿藏种类繁多。是新疆粮、棉、油、甜菜、亚 麻和畜牧业基地、生物宝库、旅游胜地。经过 30 多年开发建设,一大批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建设项目在伊犁河谷相继建成使用,已经具备了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条件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伊犁州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三十年以来,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工业企业通过改革改制、技术进步、大力开拓市场,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包括

2、食品、纺织、饮料、制革、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近三十个行业。产业门类较为齐全。2007 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生产总值 527.22 亿元,比 2005年增长 28.4%,其中州直生产总值 235.63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29.5%。州直人均生 产总值 9618 元,比 2005 年增长 27.1%。全州实现工业增加值 130.39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77.3%。其中州直工业增加值 52.1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59.01%其中。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分别比 2005 年增长:纱13336 吨(2.51%)、糖 21.9 万吨(75.62%)、饮料酒

3、 4.36 万千升(-24.9%)、卷烟 20 万箱(42.86%)、食用植物油 12.64 万吨(17.36%)、原煤 359 万吨(44%)、发电量 252235 万千瓦时(102.99)、水泥 43.67 万吨(11.97%)、生铁 367761 吨(197%)。州 直 规 模 以 上 工 业 企 业 主 营 业 务 收 入 89.9 亿 元 ,比 2005 年增长 71%;实 现 利 税 20.22 亿 元 , 比 2005 年增长 133%;工 业 经济 效 益 综 合 指 数 为 211.43%。商贸经济也呈现健康发展态势,州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0.62 亿元,比 2005

4、 年增长 31%。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31 亿元,占整个市场的比重为 46.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2.32 亿元,占整个市场的比重为 53.3%。分行业看,州直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48.07 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 9.98 亿元,其他业零售额 2.57 亿元。州直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 153077 万美元,其中进口 43307 万美元,出口 109770 万美元。30 年以来,伊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立足州情,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了涵盖酿酒、冶铁、卷烟、纺织、乳业、粮油、饲料、建材、果蔬等二十几个领域,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制糖产业甜菜产业以“中粮四方 ”和“新源糖业”为龙头

5、 ,已在霍城、新源、伊宁县等地形成了 40 万亩,总产量 150 万吨的甜菜生产基地。油脂产业油脂产业以“康尤美”为龙头,带动了新源、巩留、昭 苏为中3心的的油料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年加工大豆 4.5 万吨,生产国标一级“康尤美 ”豆粕 3.7 万吨,国标二级豆油 7650 吨,产品远销独联体各国,创产值近亿元,带动 25 万亩大豆生产。特色果饮产业果饮产业以“农夫果园 ”、“新天国际”和“伊力特果汁”为龙头,带动 10 万亩小浆果、10 万亩红地球葡萄生产基地,开发了野生资源饮品市场。建立 30 万亩逆温带优质苹果基地,产品已远销沿海内地等多个省份和国外市场。乳品产业目前,伊犁州直建有较大规模

6、的乳品加工企业总资产达 2 亿元,具有乳品工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伊犁州直牛奶产量 48 万吨,人均占有量 110 公斤左右。依托“中洲” 、“麦科特”、 “新源酪蛋白”等企业,重点发展工业奶粉、保鲜乳饮、酸奶饮料及各种乳制品,延伸乳品产业链,加快食品级干酪素、乳清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肉制品产业巴口香公司建立标准化养牛生产基地,并率先在全疆取得绿色产品认证和出口产品认证,出口吉尔吉斯斯坦冷鲜牛羊肉 460吨,与乌兹别克斯坦、日本签订了牛、羊、马肉出口合同,计划到2010 年达到日处理肉牛 300 头,年处理 10 万头屠宰牛的加工生产线, 带动 5 万农户增加 1.5 亿元的收入。西安兆龙、深圳好

7、新鲜、上海海湾食品、华凌集团等企业也落户伊犁建设了 6 个肉食品加工厂,形成一批肉制品加工企业。4白酒产业酿酒产业以“伊力特”、 “肖尔布拉克”为龙头 ,年消耗高梁、豌豆、绿 豆、小麦、大米等农产品 12 万吨,带动农作物面积 20 多万亩。两 龙头企业共上缴利税近亿元。饲料产业伊犁州具有丰富的饲料原料和独特的养殖资源,目前饲料产业形成以“ 泰昆” 、“天康” 、“向新” 、“玖牧”为龙头的格局,带动 50 万吨饲料生产,年消耗玉米 30 多万吨,可带动 40 万亩玉米生产,可转移劳动力 500 人,增加劳动力工资收入 480 万元。在伊犁州注册的饲料公司就有 38 家。蔬菜产业以屯河华新、索

8、菲娅食品、昌泰实业等企业为龙头的蔬菜产业链,在伊宁市、霍城县、伊宁县、察布查尔县等蔬菜集中产地引进一批蔬菜加工、保鲜、贮藏、运销企业。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努力提高蔬菜品质。提高采后清洗、分级、预冷、保鲜、破碎、 杀菌和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程度 。烟草产业伊犁州烟草行业的代表是新疆卷烟厂。新疆卷烟厂是新疆惟一的卷烟生产厂家,是自治区的利税大户,伊犁州的主要财源,奎屯市的财政支柱。2002 年通过了 ISO9000 质量体系认证,2005 年 12 月与红河卷烟总厂合并重组。 “十五” 技术改造完成后,企业已形成 30 万箱的年生产能力。5皮革制品产业2005 年,伊犁州提出要将自治州

9、建成全国四个第一“第一马伊犁马,第一牛新疆褐牛,第一羊新疆美利奴羊,全国最好的草原” 。目前,以霍尔果斯卡森皮革有限公司 为龙头,引导企业发展服装革、工业用革等中高档产品。麻纺产业亚麻产业以 “金鹰集团” 为龙头,在伊宁县、新源县、巩留、特克斯等县形成了面积 30 万亩,总产 10 万吨的亚麻生产基地。目前加工亚麻能力达 10 万吨,带动 30 万亩亚麻生产。目前,伊犁州直亚麻生产基地达到 40 万亩,产量达 15 万吨,以伊宁县、新源县为中心,带动巩留、特克斯、尼勒克、昭苏亚麻的种植,同时也注重亚麻品种的改良,加大引种、试种推广力度,还在探索在冷凉区发展亚麻的栽培模式和适用技术,尽快发展适合

10、工业加工的亚麻新品种,把亚麻产业做大做强。煤电、煤化工及下游产业煤化工产业是州直最具潜力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州直紧紧抓住国家将伊犁列为全国七大煤化工产业基地和国务院 32 号文件确立新疆伊犁等四大煤炭基地要加快发展煤化工等煤炭深加工产业的机遇,加快煤化工基地规划与国家、自治区相关产业规划衔接,扎扎实实地做好前期工作。山东新汶集团、开滦集团、葛洲坝集团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先后入驻伊犁。山东新汶集团伊犁煤化工项目伊宁矿区总规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伊犁一矿已开工建6设。州直全力推进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支持新汶集团、国投公司、开滦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煤化工产业,伊犁有望在 510 年内建设成为国家和自治

11、区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基地。建材产业近年来,伊犁水泥产业快速发展水泥产量由 2000 年的 106万吨增加到 2007 年的 250 万吨。水泥企业工艺装备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山东新汶阳光陶瓷等一批新型建材企业正在伊犁兴起。到“ 十一五” 末在现有 200 万吨生 产能力的基础上新增产能 300 万吨以上。冶铁产业伊犁州直属县市钢铁行业,主要由新源县伊犁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和伊犁兴源实业有限公司。州直将通过整合铁矿石资源,全力支持伊犁钢铁公司和兴源钢铁公司加快技术改造和产能扩张。到 2010 年形成年产 215 万吨钢铁生产能力,同时加快上游矿山开发、 选矿、球团生产能力建设,配套建设 200

12、 万吨焦化生产能力。实现 工业总产值 100 亿元,工业增加值 60 亿元,利税 15 亿元以上。实现把伊犁建设成为自治区第二大钢铁基地的目标。石油化工产业以奎屯独山子石化工业园为重点,凝聚奎屯、农七师、独山子三方的力量。围绕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积极关注上游,适度介入中游,重点发展下游,最大限度的拉长石化产业链,积极发展乙烯下游产品、化工新型材料、塑料加工、精7细化工等产业,成为新疆重要的石化产业集聚地。生物制药产业在生物制药方面,新疆特丰药业在新源县投资一亿多元生产以孕马血清结合性雌激素为主的生物制药园区已经初显成效,江苏南京老山药业控股伊犁百信蜂业使伊犁蜂业走向全国走出国门成为现实,伊犁天药生物科技公司从伊犁亚麻成功提取生产的“亚 麻酸乙酯” 使该企业准备近期再投入 亿元扩大规模。伊犁州各族人民在州党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及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总体呈现出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顺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为“十一五”计 划的全面实现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