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676148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习目标】1.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2.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自主学习】一、赫鲁晓夫改革1原因: 的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2内容:(以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1)经济改革:农业方面:试图改变 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 ; ,以此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大规模 。 工业方面:对 进行了改革,扩大了 ,但并 的经济地位。(2)政治改革:主要是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 ,强调集体领导原则。3评价:(1)积极:赫鲁晓夫的改革 ,打开了 ,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局限性:由于 、

2、,改革虽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 。改革后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内容:(重点在工业方面)(1)经济方面: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 方面,推行“ ”,改进工业管理,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2)政治方面: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同时提出扩大党内外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原则。2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1)改革结果:前期取得一些成果,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但最终失败。(2)失败原因:主要原因是仍然没有突破原有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只是 性的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1.背景:(1)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严重。(2)苏联经济继续滑坡,社会陷入危机边缘。(3)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改革

3、。2.主要内容:(1)经济上:提出了“加速发展战略”,并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经济结构更加失调。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 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政治上:戈尔巴乔夫提出用“ ”思想,代替“ ”,而且逐渐背离了 道路,造成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混乱。推出“ ”和“ ”,纵容 ,使党内外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成为难以控制的政治力量。1990年,戈尔巴乔夫又推行 , ,从根本上动摇了 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3.结果:经济连年滑坡,思想极度混乱,国内局势逐渐失控,最终导致 。【史料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

4、、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历史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材料二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额下降6.9%摘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材料三 我这是最后一次以总统的身份在大家面前发表演说,我认为有必要说出自己对1985年以来所走过的道路的评价。更何况这方面有不少无法自圆其说的、肤浅的、不客观的见解。命运作了这样的安排,就是我当上国

5、家元首之时就已经很清楚: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 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愈来愈落在他们的后面。原因已经清晰可见:社会在官僚命令体制的束缚下几近窒息。它注定要为意识形态服务,注定要承受军备竞赛的重负,已经精疲力尽。所有局部的改革(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敗告终。国家没有前途可言。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应当从根本上改变一切。戈尔巴乔夫告苏联公民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戈尔巴乔夫初期改革重点在哪里?结果如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的改革有何重大调整?(2)材料三中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怎样的困惑?你怎样理解他的“原因分析”?(3)结合

6、所学知识,你认为戈尔巴乔夫应该为苏联解体承担什么责任?(4)苏联的改革和解体,对当今中国改革开放有何启示?【巩固检测】1.赫鲁晓夫是第一个敢于向社会主义旧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实践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大规模开垦荒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B扩大地方和企业权利,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C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 D一定程度上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2在这一时期,苏联的整体实力大有提升,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同时苏联在这一时期四处扩张势力,并把大量资源花费在与美国进行的军备竞

7、赛中,而国内的经济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逐渐暴露出了危机。“这一时期”执政的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3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516个。这一措施( )A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要内容 B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C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4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一位元老痛切地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

8、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答案:(1)重点:经济改革 结果:没有取得成效调整:转而进行政治改革。(2)困惑:苏联占有丰富的土地、石油、天然气等自然源,拥有不错的人才资源。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而且差距越拉越大。理解:他的分析有一定合理性。(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4)启示: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复杂、艰巨、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