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中数学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675393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高中数学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中数学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中数学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高中数学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高中数学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和教学目标定位1、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必修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第一课时,是高中解析几何内容的开始。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与代数表示,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坐标法(解析法)的方式来研究直线及其几何性质(如直线位置关系、交点坐标、点到直线距离等)的基础。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直角坐标平面内几何要素代数化的过程,初步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研究方法。直线倾斜角是描述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课本结合具体图形,在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中给出直线倾斜角概念。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都

2、描述了直线的倾斜程度,倾斜角用几何位置关系刻画,斜率从数量关系刻画,二者的联系桥梁是正切函数值,并且可以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坐标表示。建立斜率公式的过程,体现了坐标法的基本思想:把几何问题代数化,通过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本课涉及两个概念倾斜角和斜率。倾斜角是几何概念,它主要起过渡作用,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研究斜率、直线的平行、垂直的解析表示等问题时都要用这个概念;斜率概念,不仅其建立过程很好地体现了解析法,而且它在建立直线方程、通过直线方程研究几何问题时也起核心作用,这是因为在直角坐标系下,确定直线的最本质条件是直线上的一个点及其斜率,其他形式都可以化归到这两个条件上来。2、教学的目标定

3、位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直线有了直观的认识,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它具有平直性,并向两方无限延伸等。但是这只是定性的研究,用这种方法,并不能具体刻画或描述一条直线。在初中阶段,学生也认识了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但研究途径是先有数量关系(一次函数表达式),后建立其直观表示:直线。在解析几何中,我们是先有图形(或曲线),然后根据图形(或曲线)的几何特征确定图形(或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方程。因此,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将直线放入平面直角系,利用代数方法对它进行研究,从中体会解析几何的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从知识目标上,使学生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从能力上,让学生在理

4、解概念的基础上,能应用相应概念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从情感上,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经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二、教学内容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本课是解析几何第一课时,本课有着开启全章,奠定基调,渗透方法的作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都应当得到适当的体现,因此教学内容不仅有倾斜角、斜率的概念,还应当包含坐标法、数形结合思想等。倾斜角和斜率都是反映了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倾斜角是直接反映这种倾斜程度的,斜率等于倾斜角的正切值,通过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把斜率坐标化,所以,在研究直线时,使用斜率常常比使用倾斜角更方便。建立斜率公式的过程,体

5、现了坐标法的基本思想:把几何问题代数化,通过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直线的斜率是后继内容展开的主线,无论是建立直线的方程,还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讨论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正确理解斜率概念,熟练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是学好这一章的关键。“坐标法”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是本课内容蕴含的核心思想。三、教学诊断分析1、学习本内容时学生容易了解的地方由于在之前学生已经在初三就经历了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一个点的位置的过程,也学习了一次函数,因此学生对直线以及用坐标表示直角坐标系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的过程并不陌生,从而为本节课将直线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

6、打下基础。2、学习本内容时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平面几何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没有“参照系”的,如何使学生在这一知识的基础上,顺利、自然地过渡到直角坐标系下用一个点和倾斜角确定一条直线,从而用解析几何的思想来研究一条直线,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直角坐标系下刻画直线的几何要素的认识倾斜角概念的形成;用坐标刻画倾斜角的方法斜率概念本质的认识也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四、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1、教法特点教学的指导思想是: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思考、探索、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同时不断内化成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整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的方式

7、展开教学,以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尽可能围绕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考,从而理解本节课的新概念。设置的例题由学生讨论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讲解例题时,如何利用图象,使代数问题直观化,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是讲课的重点。在整节课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也是时刻要把握住的主线。2、预期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很好地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能较好地理解倾斜角和斜率是分别从几何与代数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从而理解解析几何中将几何问题转化代数问题进行研究的数学思想,并能在之后的学习中逐步利用这种思想来研究解析几何问题。教学中紧紧把倾斜角

8、与斜率概念的得出作为重点,强调学生在得到概念这一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步步深入,最后概念在头脑中呼之欲出,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得出概念这一过程是自然的,是清楚的,是水到渠成的。之后通过一定的例题沟通数形关系,充分利用正切函数的图象,加深概念理解,明确可以用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但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并非所有的直线都有斜率。让学生逐步体会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 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