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解释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3673906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16.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三字经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三字经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三字经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三字经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字经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解释(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字经,王应麟,总叙,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故事 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的人。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可是,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性情变的很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 周处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把别人打的头破血流的,所以,村里的人见了他,总是躲的远远的。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在山脚下的大湖里也出现了一只可怕的蛟龙,常常侵害村里的农

2、作物,甚至还把农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觉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不除,村民将永无安宁之日。 周处听说了村里来了这“三害”好打架的个性使他立刻到山里一拳就把老虎给打死了,接着又到湖里抓蛟龙,在湖里追了三天三夜,才消灭了蛟龙。 岸上的村民见周处一直没有浮出水面,还以为他和蛟龙同归于尽了,于是,大家便在岸上庆祝除去了“三害”。 周处回到了村子里,明白了自己竟是第三害后,从此下决心改过自新,不在做个让人家讨厌的人。,故事 我们都知道,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亚圣”,他的学问很好,还收了许多学生,他能有这些成就,全都要归功于孟母。 在孟子小的时候,住家附近刚好是个坟场,每天都会

3、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决定换个环境。 这一次,他们搬到镇上,每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她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正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你读书就想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 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

4、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

5、,把官给争了回来。,故事 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 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 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故事 东汉时

6、,有个九岁的小孩黄香。他非常的孝顺父亲,为了不让父亲太劳累,所有的家务事都是由自己动手做的。 夏天时,他会用扇子把席子给扇凉了,再请父亲上床睡觉。天气变冷了,黄香总会在父亲睡觉前,把被窝躺暖之后,才让父亲入睡。 黄香这种孝行,没有多久便传遍了整个县城,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这种孝顺的行为,的确很令人钦佩。 和黄香同一个时代,有个叫孔融的小孩。有一天,父亲的朋友送来一篓子的梨子,父亲要孔融拿一个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里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很讶异地对他说: “孩子,你怎么不挑大的,反而挑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 “爹,我的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孔融这种友爱兄长的行为

7、,的确很值得我们效法。,一个人无论是要完成一件事,或是求取更高的学问,都应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去做,才能有好的成绩,千万不要学明朝的吴同喔!后面的故事,大家就知道原因了。 吴同是明朝人,从小便跟着泥匠师傅学功夫,但是吴同是个很懒惰的人,每次师傅交代他的事,总是一拖再拖,然后草率的完成。 他一心盼望自己的手艺能象师傅一样好,可是又不肯从最基本的手艺慢慢练习,所以学了几年,还是盖不了一间房子。这天,师傅决定考考他,便要他在一星期之内盖好一间房子。 吴同心想,这实在太容易了,只要把从师傅那里偷偷学来的技术用上就可以了,于是,不到三天,吴同果真盖好了一间房子。 第四天时,突然来了一场暴风雨,使得吴同

8、盖的房间顿时倒塌成一滩烂泥。还没有让师傅看过,自己盖的房子就这么,没有了,吴同心里既懊恼,又羞愧,从此,他下定决心要循序渐进的把盖房子的工夫学好,不再好高骛远了。,故事 如果要改善社会的风俗使天下永远和平,人类的生活幸福,就要建立起君臣、父子、夫妇间的相处关系,一旦建立了和谐的关系,许多纷争就不会发生了。 有一次,楚庄王招待臣子们喝酒,喝到一半,烛火突然熄了,其中有一位臣子便趁一片漆黑时,调戏楚庄王的妃子,妃子不甘心受到欺侮,一把抓下这个人的帽带,准备等烛火从新点燃时清楚庄王将他治罪。 楚庄王知道这件事后,很自责地说: “都是我请喝酒,才会发生这种事,现在大家都把帽带解下来,再继续喝酒吧!”

9、等到烛火从新亮起,在座的每个大臣,没有一个人系着帽带。如此一来,妃子要楚庄王抓的大臣,也无从查起了。 几年后,楚国与敌人作战战争中有位奋勇杀敌,立了不少功劳的将军,正是当年被妃子扯下帽带的人。他为了报答楚庄王的恩情,因此才誓死效忠,好回报他的恩德。他们这种君臣之义,确实让人由衷钦佩。,故事 远古时代的皇帝,是个既能管天上的神,也能管地上万物的神。 当时,有个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蚩尤,由于他不服皇帝的指挥,皇帝决定率领军队攻打他。 但是,蚩尤非常勇敢善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分别掌管八十一个部落,如今遭到皇帝的攻打,他们便团结起来使出自己最拿手的招式来对付皇帝,所以当两方交战时,皇帝的军队显得有些招

10、架不住。 这次,碰巧起了大雾,一片白茫茫中,蚩尤的军队分不出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所以他决定暂时收兵,等雾散之后,再继续战斗。 皇帝使用新发明的指南车参与作战,这种车子的正前方有个铁娃娃,无论在哪里,娃娃的手指一定指着南方。于是,就靠着指南车,皇帝轻易的打败了蚩尤的军队。,古时候的人,看见天下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事物,觉得太复杂了,便想到用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观念来概括所有的事物,也就是认为天下的事均和五行有关。 有个叫邹衍的人大力提倡五行之说。他认为作天子的一定要拥有五行中的一德,这样地位才能稳固。 中是一行克一行,等到一德衰了,就用另一德取代。所以有人说皇帝的了土德,因此当了皇帝,他所代表的

11、颜色就是黄色。后来,土德衰了,克土的木德兴起,就是夏朝的禹。 “五行”的道理有点复杂,小朋友稍微了解一下就够了。 “天干和地支”相传是皇帝制定的,主要是用来计算年、月、日。以天干配上地支,如甲子,就是第一年,一年一年的搭配,到了第六十年,干支全部配完了,再从甲子开始算,所以六十年就是一甲子。 五行和天干、地支,在古代时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故事 很久以前的人们,对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有许多的疑问,有人说,地球是平的,也有人说地球是由一只大乌龟背着,只要走到世界的头,就会掉进大海里。一直到哥伦布饶了地球一周,仍回到原来的地方,才有了“地球是圆的”说法。那时侯,有许多人总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主宰,周围环绕

12、着其他的星球。尽管也有人提出太阳为宇宙中心的说法,可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后,这种说法才被接受。事实上,地球不仅会转动,而且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太阳系又围绕着银河转,对整个大宇宙而言,银河只不过是个点而已,所以,人类在宇宙中,其实是十分渺小的。,故事 在中国民间,有个关于嗅觉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乡下人,成天好吃懒做,他最大的嗜好,就是吃甜食,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是甜的,他都喜欢吃。 他有一个很灵敏的鼻子,专门用来嗅甜味的,就算是掉了一小颗的糖,他也能用鼻子把它找到。 他的妻子见他田也不耕,工也不做,生活就成问题了,便要他出去学些技能回来。 这个爱吃甜食的人,听了妻子的话,之后乖乖出门去了。在路上,

13、他看见一只白鹅掉进泥巴坑里,不久有一群人急急忙忙跑来要找白鹅,他对那群人说: “我用鼻子帮你们找找看。” 于是,他东嗅西嗅的,带领他们来到泥巴坑,大家发现白鹅额果然就在里面,感激之余,便称他为“好鼻师”。 据说,当好鼻师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无数的蚂蚁,这些蚂蚁慢慢演变到现在,变成了东嗅西嗅的昆虫,正和好鼻师生前的习性一模一样。,故事 汉朝时,有个名叫伟伯余的读书人,每当他犯了错误,母亲总是拿着棍子教训他。孝顺的伟伯余,自知做错了事,便虚心听从母亲的教诲,落在他身上的棍子愈重,他反而感到高兴。 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竟然哭了起来,母亲便很着急的问他是否打的太重了。 伟伯余回答说: “以前母亲打我,

14、都打的很重,表示母亲身体还很健康,今天,母亲打轻了,可见母亲的身体不如以前了,我怎么能不难过呢? 这正是伟伯余发自内心的孝心和真情啊! 周朝时,有个治礼作乐的周公。有一次,周公的儿子伯禽有事要见他,竟连续三次被周公打了出来。伯禽觉得很疑惑,便找贤人商子求教。商子带伯禽到南山上,说: “这里有棵乔树,高大又笔直,那里有棵梓树,低矮又卑下,你仔细想想这两棵树,就知道原因了。” 伯禽这才明白自己当时忽略了尊卑的道理。,故事 公羊、左氏、榖梁这三传是用来解释春秋的,而春秋记载着当时国际间的大事。可是,因为春秋所记录的事非常简洁,如“夏五月,郑伯克断于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夏天,郑庄公于鄢这个地方打

15、败了弟弟共叔段。 如果只看这段文字,我们仍然不能了解这场战事的始未,这时就需要借助上述三传的说明了。 原来,郑武公有两个儿子,庄公和共叔段。由于夫人武姜生庄时难产,因此,武姜偏爱共叔段,对庄公则心生厌恶。 庄公继承王位后,武姜要求封地给公叔段,庄公就把京城一地封给了公叔段。有人劝庄公不要把京城分给弟弟,怕他一旦有了贰心,就难应付了,但庄公并没有因此改变他的决定。 果然,公叔段逐步出兵,占领了京城一带的土地,而且朝着庄公所在的国都进攻,庄公才率领军队将公叔段赶到鄢地去。 有了左传对这见事的详细记载,我们才能知道春秋时代许多精彩的故事呢。,我们知道夏的最后一任皇帝是夏桀,他暴虐无道,最后被周朝消灭

16、了,而周朝的末任皇帝幽王,因为宠信皇后褒姒,也落得亡国的下场。 有个关于褒姒的神话故事,已经流传很久了。 据说,远在夏桀时 ,褒城有天飞来了由神人所化身的两条龙,他们对夏桀说: “我们是褒城的两位先君。” 夏桀见了两条龙心里很害怕,便向太史官要如何处理这件事,太史官经过一番占卜后,对他说: “这是吉祥的,不妨将他们涎沫收藏起来,也许可以用来求福。” 夏桀于是照着太史官的话做,将他好好收藏着。 过了九百年,也就是周厉王时,有天装着涎沫的盒子不小心被打破了,从里面爬出一只蜥蜴,恰巧被一个婢女看见。后来那婢女竟然身怀六甲,经过四十年才生下一个女婴,这女婴也就是褒姒。据说,这是上天特地派来惩罚周幽王的,这个传说是不是很有趣呢?,故事 春秋时代,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坐着马车出门,在途中看到许多孩童在路边嬉戏。其中有个叫相橐的小孩在道路上独自玩着筑城的游戏。 孔子的弟子便走到小孩的身边,告诉他车子要经过,请他道路旁玩,只见相橐理直气壮地对他们说: “我只听过马车饶着城走,没听过拆城让马车过的道理。” 孔子听了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