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阅读与欣赏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113666889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7.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的阅读与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诗经》的阅读与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诗经》的阅读与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诗经》的阅读与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诗经》的阅读与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的阅读与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的阅读与欣赏(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经的阅读与欣赏,一、诗经简介,(一)文学史常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 大约产生于周初到春秋中叶(前1100年至前600年)五百多年间,与古希腊荷马史诗产生与成熟为同一时期。 产生的地域,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的黄河流域。是典型的中原文化的体现。,(二)诗经的采集和编写,1、采诗说: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汉书食货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艺文志)。 2、献诗说: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国语周语上)天子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礼记王制) 3、孔子删

2、诗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史记孔子世家),(三)诗经的体制,1、风:15国风,指各个诸候国所辖地区的乐曲,即和周天子所在的京都地区相对而言的各地方的土乐,篇。 2、雅:指周王直接统治地区王畿的音乐。 “大雅”篇,“小雅”篇,共计篇。 3、颂:宗庙之乐歌。 “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计篇。,(四)诗经在当时的用途,1、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式的一部分;二是用于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2、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为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修养。这种教育称诗教。

3、,1)赋诗言志,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是所谓的赋诗言志。 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左传) 不学诗,无以言。(论语)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2)诗教还具有政治道德意义,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诗三百,一言以之,曰思无邪。,(五)诗经的流传情况,1、汉代诗学:鲁齐韩毛四家诗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今文)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4、。(古文) 2、唐代诗学:孔颖达毛诗正义 3、宋代诗学:朱熹诗集传,(六)诗经的内容,祭祖颂歌和周民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农事诗:七月 燕飨诗:鹿鸣 怨刺诗:伐檀、硕鼠、黍离 战争徭役诗:采薇、东山、君子于役 婚姻爱情诗:关睢、蒹葭、静女,(七)诗经的艺术,1、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盻兮。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

5、逅相遇,与子偕臧。,周南桃 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2、重章复沓的结构方式,所谓复沓,就是指一首诗由若干章组成,章与章字句基本相同,只是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地咏唱。 使用复沓的手法,可以充分抒情,造成回旋跌宕、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可以渲染、强化主题,表达强烈的感情和迫切的愿望; 可以表达感情发展的脉络和事物发展的进程。 风诗中大量使用复沓的手法,还便于诗歌的传播和记忆。,3、句式与语言,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四言诗占90以上。这种整齐的诗句,具有典雅、庄重的美感,与周人注重端庄

6、华贵,、结构方正的审美心理,严肃认真,井井有条的理性精神相吻合。 叠字、叠韵、双声,使诗歌富于音乐美和节奏感。,(八)、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建安诗歌古题乐府 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诗经奠定了我国诗歌创造和文学批评的艺术原则:“风雅”、“比兴”,风雅是指诗歌创作的高尚性,严肃性; 比兴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方式,情景交融, “托物以讽” 。 “风雅”、“比兴”展示了诗经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也培养了我国文学家的艺术审美观念,形

7、成了中国古代诗歌既重内容又重艺术,以含蓄蕴藉、韵味深厚见长的民族风格,二、文本解读,(一)厌战而耐战:诗经战争诗的文化情感取向,1、强调道德感化和军事力量的震慑,不具体写战斗场面。 2、周人热爱和平稳定的农业生活环境,更多的战争诗表现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秦风无 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8、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解析,1、对于形势危急的紧迫感。 2、对于形势危急的责任感。 3、对于战争本身的厌倦感。,豳风东 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9、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 町疃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东山解析,1、情感线索:围绕“家”而展开。 2、抒情模式:在叙事中抒情,虚实结合,使情感表达具体、生动,又空灵、蕴藉,诗味醇厚。,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

10、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君子于役解读,黄昏时候,牛羊等禽畜都按时回家,而自己的丈夫却不能回来,即景生情,因情寓意,在田园牧歌式的农村小景中,渗透了思妇的无尽相思和悲哀。 它所描绘的黄昏怀人的典型情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开创之功。清许瑶光: 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索怀对夕阳。 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二)讽刺与忧患诗经反映社会矛盾的作品,背景:“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诗大序) 变雅:再现了厉、幽时期社会的动乱,礼崩乐坏的现实,反映了贵族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箴诫规谏意识 变风:

11、反映了奴隶们对剥削、压迫的反抗,揭露了奴隶制度的残酷和黑暗。,王风黍 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解读,1、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2、黍离之思的文学情结,饱和着士大夫悲天悯人的情怀,也高扬着爱国热情和深刻的历史反思,在思维模式和作品结构上又或隐或显地

12、表现出强烈的今昔对比的形式。 3、黍离麦秀铜驼荆棘铜人清泪。,(三)文明与野蛮诗经婚恋诗的文化精神指向,1、被纳入“礼乐”文化中的婚恋诗。 2、逸出“周礼”规范之外的情诗。 3、弃妇诗。,周南关 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睢解读,1、传统儒家有关此诗主旨的误读。 后妃之德,乐得淑女以配君子(毛诗序) 2、此诗在思想和艺术上可视为诗经的典范。体现了“思无邪”的道德理想。 孔子: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体现了儒

13、家中和为美的审美理想。,邶风静 女,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秦风蒹 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 葭解读,渲染三幅深秋清晨河滨的图景,烘托了由于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怀想伊人的心情。在铺叙中,诗人反复咏叹由于河水的阻隔,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可求而不可得的凄凉伤感心情凄清的秋景与感伤的情绪浑然一体,构成了凄迷恍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1、秋水伊人的审美意象。 2、情景交融的诗歌意境。 3、未定性与空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