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化工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3654161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化工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化工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化工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化工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化工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化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化工(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工环境保护概论,主编:杨永杰 化学工业出版社,Chapter8 环境保护措施与可持续发展,目 录,环境污染及生态平衡,大气污染防治及化工废气治理,水污染防治与化工废水处理,固体废物与化工废渣处置,环境保护措施与可持续发展,噪声控制及其他化工污染防治,化工清洁生产技术,化工生产与环境保护, 8 环境保护措施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管理,定义: 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是指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措施。 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按照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不超出环境的允许极限。,一、中

2、国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Step 1,Step 2,Step 3,创建阶段(1972年1982年8月),开拓阶段(1982年8月1989年4月),改革创新阶段(1989年月),二、环境管理的内容,从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 资源环境管理 企业环境管理 部门环境管理,从环境管理的性质来划分 环境计划管理 环境质量管理 环境技术管理,三、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统筹规划,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提供服务,基本职能,环境立法与环境标准,一、环境保护法,意义:国家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以保护人民健康和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制定的环境保护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

3、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作用,环境保护法是保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法律武器,环境保护法是推动环境保护领域中法制建设的动力,环境保护法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环境保护法是维护我国环境权益的重要工具,五项环境保护单行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 水污染防治法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海洋环境保护法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九项资源保护法 森林法 草原法 煤炭法 矿产资源法 渔业法 水法 土地管理法 野生动物保护法 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律,综合性,共同性,科学性,特 点,二、环境标准,定义: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人民的健康、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根据环境政策法规,在综合分析自然环境特

4、点、生物和人体的耐受力、控制污染的经济能力和技术可行的基础上,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及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率所做的规定。,种类: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地面水环境质量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工业“三废”排放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锅炉烟尘排放标准,中国环境标准体系,超市购物环境标准,工厂环境标准,环境标准的作用,环境标准的作用,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环境监测,定义:环境监测是为了特定目的,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和空间,用可以比较的环境信息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对一种或多种环境要素或指数进行间断或连续地观察、测定、分析其变化及对环境影响的过程。,一、环境监测的

5、意义和作用,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断定企业周围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各类、各级环境质量标准,为企业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执行环保设施“三同时”和污染治理工艺提供设计参数,参加治理设施的验收,评价治理设施的效率。 3、为预测企业环境质量,判断企业所在地区污染物迁移、转化、扩散的规律,以及在时空上的分布情况提供数据。 4、收集环境本底及其转化趋势的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即“三废”综合利用提出建议。 5、对处理事故性污染和污染纠纷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 总之,环境监测在企业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着调研、监察、评价、测试等多项作用,是环境保护工作中

6、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评价环境质量,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为制定环境法规、标准、环境规划、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收集环境本底值及其变化趋势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保护人类健康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以及为确切掌握环境容量提供科学依据。,揭示新的环境问题,确定新的污染因素,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方向。,二、环境监测的目的和任务,三、环境监测的分类,按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性质可分为 : 监视性监测(常规监测和例行监测)、事故性监测(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研究性监测。 按监测对象不同可分为: 水质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固体废物污染监测及能量污染监测等。 按污染因素

7、的性质不同可分为: 化学毒物监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污染)监测、热污染监测、噪声和振动污染监测、光污染监测、电磁辐射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和富营养化监测等。,四、环境监测的原则,五、环境监测步骤,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确定监测项目 监测点布设及采样时间和方法 采集样品 环境样品的保存 环境样品的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与结果上报,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 地面水中有害物质的部分测定方法,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质量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需要满足程度进行评定。,一、环境质量评价的分类及工作步骤,按环境要素分有大气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

8、量综合评价等。 按环境的性质分有化学环境质量评价、物理环境质量评价、生物环境质量评价等。 按人类活动性质和类型划分有工业环境质量评价、农业环境质量评价、交通环境质量评价等。 按时间域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影响预测评价。 按评价内容可分为健康影响评价、经济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风险评价等。 按空间域可分为单项工程环境质量评价、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区域(流域)环境质量评价等。,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程序,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参数(因子)的选定 根据本地区污染源和例行监测资料,选择带有普遍性的主要污染物作为评价参数。 尘 总悬浮微粒、可吸入颗

9、粒物; 有害气体 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 有害元素 氟、汞、铅、镉、砷; 有机物 苯并a芘、总碳氢。 (2)获取监测数据 (3)评价方法(指数法),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水质评价非常复杂,一般从三个方面来评定:污染强度,即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它们的影响效应;污染范围;污染历时。常见的评价参数有:水温、色度、透明度、悬浮固体、pH、硬度、DO、COD、BOD5、酚、氰、硫化物、汞等。,根据水体评价要求、污染源调查结果、水体污染现状的观察和试验情况来选择评价参数和评价方法。例如上海黄埔江水有时出现黑臭现象,影响饮水质量。经观察、实验认为主要是氨氮(NH3-N)及耗氧有机物污染,降低了水中

10、溶解氧所致。故选择NH3-N、COD、BOD5、DO作为评价参数。其污染指数为:,Rp =,0.4-经验系数,当Rp5为严重污染,出现黑臭现象。 Rp1.2 为水质良好;1.2Rp5为中度污染。,环境质量综合评价,考虑到各个环境要素对环境的综合影响,如水、大气、土壤、噪声等,在各个要素中确定相应的评价因子,再计算各环境要素的污染指数,最后计算环境综合值:,式中:P综-环境综合值; We-各环境要素的加权系数; Pe-环境要素污染指数。,三、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环境影响评价的成果就是以报告书的形式反映出来。其内容包括: 总则; 建设项目概况; 工程分析

11、;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环境影响预测;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各项措施的投资估算;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的著名报告中给予明确:“在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环境资源需求的前提下,寻求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体现公平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1前提发展 2关键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3尺度公平性 4保证社会的广泛参与 5目标生态文明

12、6实施条件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容,美 丽 的 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加速我国经济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贯彻“三同步”方针。,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认真治理城市“四害” 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能源结构 推广生态农业,坚持植树造林,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战略任务,工业污染,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健全环保法制,强化环境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是

13、:用50年的时间,全面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可持续发展能力前20名行列。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单位能量消耗和资源消耗所创造的价值在2000年基础上提高10-12倍。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5岁。人文发展指数进入世界前50名。全国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2年以上。能有效地克服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确保中国的食物安全、经济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2030年实现人口数量的“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的“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的“零增长”,全面实现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三、化学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知识回顾Knowledge Revie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