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繁荣农村经济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3648856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3.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繁荣农村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第十三章繁荣农村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第十三章繁荣农村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第十三章繁荣农村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第十三章繁荣农村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繁荣农村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繁荣农村经济(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繁荣农村经济,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和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了解如何在城乡统筹中发展农业经济和新农村建设问题。探讨和认识如何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现代农业。了解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利益分配的问题。,第十三章 繁荣农村经济,教学要点: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在统筹城乡中发展农村经济 3、现代农业的内涵及推进途径 4、正确理解集体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利益关系,第一节 农业的基础地位,引言: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解 1、概念的理解 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密切相关的三个命题。农业是一个产业概念,农村是一个历史和地域概念,农民是社会活动主体的概念。 2、“三农”

2、问题的内容和由来 2000年初,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以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2001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第一节 农业的基础地位,“三农”作为一个概念则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正式提出,后来成为大陆理论界和官方决策层引用的术语;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生产力水平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经济与城市的差距拉大。 中国农民问题2003年出版后的反响。(作者:安徽文联陈桂隶、春桃夫妇),第一节 农业的基础地位,3、“三农”问题的现状 (1)农业问题 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

3、生态、人口、结构、体制等问题。 (2)农村问题 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教育、卫生、交通、居住条件的落后。 (3)农民问题 集中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城乡居民贫富差距拉大,农民经济权益得不到保证。,第一节 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前提。 2、农业的发展程度制约着工业和其他一系列产业的发展程度。 3、中国农业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4、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第一节 农业的基础地位,总之,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只有农业现代化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只有农村繁荣稳定才能实现全国社会的繁荣稳定,只有农民

4、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保证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第一节 农业的基础地位,二、农业发展的成就和农村经济的薄弱环节 1、中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广大农民的贡献 中国农业创造了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的巨大成就。中国每年生产的谷物、棉花、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6类产品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 19501978年,农业通过各种方式向工业转移的资金,年均净流出额约为155亿元,整个80年代每年约1400亿元,19901998年,每年约1500亿元。,第一节 农业的基础地位,2、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 (1)城乡收入差距和消费水平明显 居民收入差距大 城乡教育差距大 城乡医疗差距大 城乡消

5、费差距大 就业差距大,第一节 农业的基础地位,(2)中国农业小规模生产的特性难以改变 目前我国农户户均农地规模仅0.5公顷,相当于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即使将现有一半的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出去,农业经营规模才能扩大一倍。这种规模生产的农产品与发达国家竞争,劣势显而易见。加上现在农业劳动力成本普遍上升,各种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进一步削弱了我国农业的竞争力。,第一节 农业的基础地位,三、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和新任务 1、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1)新特点: 主要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开始发生变化,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 需求由主要靠要求增加产量解决温饱,

6、转变为要求提高品种质量满足人民改善生活; 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仅受到资源约束,而且受到市场的约束,随着中国加入WTO,农业开始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第一节 农业的基础地位,(2)新要求: 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向现代农业转变;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整个农村经济走上全面繁荣的轨道。,第一节 农业的基础地位,(3)新时期: 在上述意义上,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时期。,第一节 农业的基础地位,2、繁荣农村经济的新任务 繁荣农村经

7、济的新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使经济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第一节 农业的基础地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又进一步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 在经济方面主要是: (1)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2)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第一节 农业的基础地位,(3)农民

8、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4)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第一节 农业的基础地位,生产力方面的实践原则: 就是要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加大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全面稳定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奠定坚实基础。,第一节 农业的基础地位,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实践原则 就是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

9、善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调整不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第二节 在协调城乡关系中繁荣农村经济,一、促进城乡形成统一的大市场 1、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需要形成城乡统一的大市场。 我国农村市场发育程度过低,导致农产品“小而全”现象严重,区域之间相对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农产品市场经常处于无序、混乱的过度竞争之中,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农村经济进入全国统一市场体系,有利于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内部的专业化和产业化经营,增强国际竞争力。,第二节 在协调城乡关系中繁荣农村经济,2、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纳入

10、城乡统一市场 (1)突破城乡地区分割。 (2)着眼于全国统一市场,调整农业区域布局。 (3)发展城乡结合的产业链。 (4)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市场。 (5)增强农产品在国际竞争性城乡统一市场的地位。,第二节 在协调城乡关系中繁荣农村经济,3、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 (1)拓展有序的竞争性农产品市场。 (2)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3)健全大宗农产品的国家调控机制。 (4)建立农产品生产的支持和保障体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新的发展战略思路,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提上了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国事日程。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八部门2005年8月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

11、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农村新型流通方式,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的目标,并部署在全国部分县市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06年2月,商务部又发布关于实施“双百市场工程”的通知,指出国家将重点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着力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材料2: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一,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市场如大型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为促进农产品流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区域比较中,可以明显看

12、出东部沿海省份农产品物流市场发育程度高、流通体制完善,中部地区正在迎头赶上,而西部地区发育比较滞后,具有区域发展不平稳性。,第二,物流主体多元化,但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不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涌现出了多种农产品物流主体,虽然我国农产品物流从业主体绝对数量大,但普遍是一些小农户行为,以简单、零散的经营方式从事小规模运销,缺乏规模效益,从规模和市场竞争力上很难应对来自市场和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的冲击。,第三,农产品销售方式多样化,但现代物流运营方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随着物流规模增大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有现代物流运营方式与之适应。但目前我国物流业还处于不完善时期,粗放经营模式越来越失去市

13、场竞争力。因此,以现代物流理念引导现代物流运营方式建立和改造,是各物流企业的当务之急。,第四,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有进展,但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落后。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发展相对滞后,加上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上市的集中大量性,造成了农产品“卖难”、“丰产欠收”等问题。部分地区农村交通网络不够发达:不通公路、路况不好、交通阻滞、设卡收费和没有多式联运网络等,使农产品物流不畅,增加了物流成本和经营风险。此外,物流设备落后。目前我国汽车运输七成是敞蓬卡车,只有三成密封式厢式汽车,而备有制冷机械、保温箱式冷藏车辆还不到汽车总数的一成。,第五,第三方物流有很大发展、但自营物流仍占主导地位。经过

14、多年发展,第三方物流取得了很大发展,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认识到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和作用,愿意把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做。而自营物流要占用相当的资源和费用,易成为农业发展的包袱,但目前它仍占据主导地位。,第六,物流环节损失率高,保鲜技术有待提高。农产品的生物特性对运输效率和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也就是说有1/4强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第二节 在协调城乡关系中繁荣农村

15、经济,二、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1、完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组织保证 2、制定城乡协调发展的长远规划 3、制定并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 4、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5、动员各行各业支援农村建设,第二节 在协调城乡关系中繁荣农村经济,三、搞好农村社区建设 1、充分认识发展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社区是农村人口集聚的地域,以小城镇或者村落为中心地,是农村社会的基础单元。 它是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重要对象,也是农村接受大中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载体。搞好农村社区建设,对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第二节 在协调城乡关系

16、中繁荣农村经济,2、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原则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2)整合各方资源合力推进的原则 (3)城乡协调推进的原则,第三节 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必须针对我国落后的小农经济与国外现代农业的巨大差距,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第三节 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内涵: 现代农业是指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和商品化。其特征是生产过程机械化、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生产劳动者知识化等特征。,第三节 发展现代农业,关于现代农业的几种观点: 现代农业就是将工业技术成果应用于农业,把物化在工业产品中的劳动投入农业,以物资集约投入取代劳动集约投入实现农业的化学化、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 现代农业就是集约型的农业。是将现代工业的管理模式应用于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社会化、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社会化 现代农业将可持续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