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人员招聘——新闻学·理论篇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3648815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新闻学·理论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新闻学·理论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新闻学·理论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新闻学·理论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新闻学·理论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新闻学·理论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队文职人员招聘——新闻学·理论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新闻活动第一节 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广义新闻活动:了解和传播新闻这样一种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第二节 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1.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结论: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2.在奴隶社会,社会条件有了很大变化: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日益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出现了社会分工。社会关系比原始社会复杂。人们不但需要了解自然界变

2、动,还必须了解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的变动。这就使奴隶社会的的新闻活动比原始社会频繁得多,规模大得多。3.在封建社会,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人们联系更加密切,社会对新闻需求量更大。 第一.国家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常有战争和武装起义,需要新闻(情报)传递工作。 第三.农民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第四.地主阶级需要用精神麻醉品奴化农民。 第五.分工明确,城镇出现,城乡、城镇内各行业之间联系频繁,需要有更多的新闻活动。4.从奴隶到封建社会,新闻活动有两点共同: 第一.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第二.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

3、观世界的永恒变动。5.从奴隶到封建社会,新闻活动的发展: 1活动规模越来越大 2内容大大丰富、复杂了 3传递手段多样了6.结论: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7、新闻活动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1)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2)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整个社会各个阶层对新闻需求量增加,迫使人们扩大新闻活动的规模,增加新闻的内容,增加新闻传递的手段。3)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决定了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规模、方式和内容。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又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们之间相互联系越密切,社会的变动就越剧烈。社会变动越剧烈,所产生的新闻就

4、越多;人类相互之间关系越密切,社会对新闻需求量越大。 第三节 新闻活动的渠道1.亲身传播:对象明确。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不同方法交替使用。但传播面窄,速度慢,保真度差。2.大众传播:无明确对象。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但是反馈慢,互动性差。3.群体传播:既是定向又是无定向传播。 第二章 新闻 第一节 新闻的基本特点1.新闻与生俱来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真实,二是新鲜,由此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这两电视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2.新闻的基本特点并非人为规定,而是出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3.从原始人到现代人,人类传播新闻的手段日趋丰富、复杂,但新闻的真实、迅速的特点并

5、没改变,改变的仅仅是人们对新闻真实、迅速要求的程度不同。4.在现代社会,真实、迅速决定新闻工作的方向,塑造新闻工作者的品格,决定媒介的形式和技术的采用。 1新闻归根到底是依靠真实和迅捷吸引受众。 2人类对于传播工具的选择归根到底是由新闻特性决定。 3真实和迅速的要求还决定了对新闻工作者素质的基本要求:首先必须诚实,公正和严谨,其次必须有敏锐的反应和判断能力。 第二节 两种新闻定义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节 新闻本源1.新闻界对新闻本源的普遍表述: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2.新闻本源与新闻来源: 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所

6、以又称新闻出处。 交待新闻来源的最大目的是让受众了解该新闻的权威性、可靠程度。 新闻来源一般有三条途径:一是记者采访他人;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信函。 第四节 新闻要素1.新闻五要素:who what when where why,都以w开头,所以在国际上又简称为新闻五w, how。2.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的作用: 1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要点。 2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能做到全面、简洁。 第五节 新闻类别1.以新闻内容分类: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文教卫生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2.以新闻发生地分类:国际新闻、全国新闻

7、、地方新闻3.以新闻时间性分类: 1突出性新闻: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 2延缓性新闻: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4.以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1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必须迅速,越快越好;还要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2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无明确时间界限,多属延缓性新闻;发表也没有时间紧迫性;讲究写作技巧,须用生动活泼的文笔来写,即人们常说的“散文笔法”。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一、信息:(一般)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信息与物质,能量构成

8、客观世界,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所有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二、信息的特点:1、信息最基本的特点:信息必须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2、除此之外还具有五个特点(一般特点):1)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正是信息的共享性才使得信息得以传播。这是信息和物质的显著区别。2)扩缩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这说明信息是可以无限发掘的。3)组合性。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组合,可以产生出新的信息来。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这也是信息和物质的又一显著区别。5)相对性。信息的相对性是和人们对外

9、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的;而所注意到的信息又和接受者的内在需求相关。信息的这一特点,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了解、熟悉受众的需要。3、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1)新闻工作者在观念上必须明确: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媒介以向社会提供广泛而及时的信息作为其生存的前提,一切宣传都必须建立在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因为信息是人们任何行为的先决条件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2)新闻工作在业务上: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信息的强烈的时间效应要求我们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事前有预测报道,发生时有动态追踪报道,事后有总结反馈报道。加强深度报道。即根据信息扩缩性特点,对信息展开深加工。加强新

10、闻综合评述。这是信息的组合性特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运用。加强全方位报道。这是运用信息使用的多角度特点,对新闻做多角度、多侧面全息报道。 第五章 新闻与舆论1、定义: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注意:媒介现实、媒介拟态环境、拟态公众,P53主流意见(优势意见)】2、本质:舆论作为公共意见(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众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特点:1)公开性。舆论在公开讨论中形成,又公开表达以实施干预。自始至终它都是在社会公共领域内产生并发挥作用的。2)公共

11、性。具体体现为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3)急迫性。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现实的带迫切性的问题才能引发舆论。指向与目标的现实迫切感决定了舆论的社会急迫性。4)广泛性。舆论的广泛性是指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这种存在和影响的广泛原因主要在于舆论主体公众聚合的随机和多元舆论以及意见指向的涵盖范围的广阔。5)评价性。舆论是一种意见,它不是一般的客观评述,而是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也就是具备了一种评价性。4、舆论的社会功能:(1)舆论作为一种公开的社会评价,它所实现的社会功能是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社会生活。这

12、是由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的显示”的本质特性决定的。舆论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主要功能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控制形式之一。(2)舆论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A.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舆论针对公共事务。作为最大公共权力的国家权力成为舆论监督和制约的最主要对象,体现在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决策实行结果和相关决策执行人物的监督这三个方面。B.对于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鼓舞公众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

13、制止损害公德的行为的发生;鼓舞公众成员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舆论还在社会改革和革命中担当思想启蒙、争取群众的先导作用,为改革和革命赢得人心,这时它又是先行者和启蒙者。舆论的两面性及其衡量标准:1)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志倾向的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在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集中意志并非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2)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真理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其作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3)衡量舆论质量高低好坏的标准就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短期与长期的结果等。5、

14、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相生相灭,互为依托。新闻媒介因自身的特性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构成了它与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介与舆论建立起一种天然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反映并代表舆论。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所以舆论的形成始终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初也是最经常的承载作用,使得新闻媒体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代言人、民意代表的位置,即拟态公众。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常是舆论主体(公众)的影子。2、引发舆论。舆论形成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意见指向特定公共事务,即公众必须首先了解、认识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务的信息,才有可能发表意见。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公众对于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断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序。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这是媒体长期潜在地影响、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