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课程及教学内容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3644583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9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课程及教学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3章课程及教学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章课程及教学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3章课程及教学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3章课程及教学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课程及教学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课程及教学内容(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内容,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内容概述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第三节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内容的特点,课程与教学内容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它来自人类文明的宝库,又是人类文明的精华。 如果说教学的过程是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那么课程与教学内容就是桥,它能让我们到达彼岸,也能让我们领略其自身的魅力,汲取其丰富的营养。 它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课程与教学内容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和集结点,涉及学科知识、学习者和社会等三方面因素。教育的性质与价值取向决定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特性。,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内容概述,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含义及特点 二、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及原则

2、三、课程与教学内容组织的原则,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含义及特点,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含义 课程与教学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它是在一定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指导下,对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经验中对有关知识经验的概念、原理、技能、方法、价值观等的选择和组织而构成的体系。 三个维度: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经验、活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特点,1基础性 中小学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有效地习得做一个合格公民所需要的、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为学生所选择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一定要体现基础性。(迁移性、生成性

3、、概括性),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特点,2先进性 先进性集中体现在现代性和发展性上,课程与教学内容要体现社会和科学的前沿问题,又要关注它们与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纲要(试行),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特点,3整合性 学科课程与教学内容丰富而广博,这就要求在对课程与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时,要考虑到其整合与平衡的问题。 一是内容广度与深度的融合; 二是情感态度与知识之间的融合; 三是理论探讨过程与实践探索过程的整合。 四是学科内容之间的整合。,二、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及原则,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不同取向 1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静态表达教材 一些学科中特

4、定的事实、观点、法则和问题等等(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原理等组成的知识结构(布鲁纳) 知识或文化要素(要素主义、永恒主义),静态表达考虑的重点在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具有明确的学与教的内容,是课堂教学重点参照的依据和线索。 然而,这种静态知识的外显与生硬的教材表达形式存在严重的问题。正如杜威所言,“即使是用最合逻辑的形式整理好的最科学的教材,如果以外加和现成的形式提供,在它呈现在学生面前 时,也失去了这种优点。”学生常常在“他正高兴地尝着某些完全 不同的东西的时候,吞下和消化一口不可口的食物。”,2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动态表达学习活动 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

5、一切方面。(怀特海)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陈鹤琴) 教育即生活,做中学(杜威) 感知运动和操作活动(蒙台梭利、福禄贝尔) 行为课程:强调以幼儿的行为为中心,注重行为的实践。(张雪门),动态表达强调做中学和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将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起来,使学习者在“切身体会”中发展。 但动态表达“容易使人只注意表面上的热烈,而不是深层次的学习结构,从而偏离学习的本质。”,3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动静整合表达学习经验 泰勒认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的各种事物 ”。在他看来,学习经验既不等同于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具体知识内容,也不等同于

6、各类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而是指学生主体与外部环境的直接相互作用。学生的学习成效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仅仅是教师呈现了什么内容和要求做什么。 学习经验是指学生主体与外部环境的直接相互作用。 学生在动态(做)活动的过程中获取静态知识,在对静态知识理解基础之上进行动态活动,并在这相互作用中形成自己的学习经验 决定学习质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1体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特点 首先,选择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内容的基础性。因为,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有效掌握人类文化资源的精华,吸取养分,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形成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

7、。 其次,选择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应充分考虑其先进性。因为,中小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必须适当了解当今社会前沿的科学技术信息。 最后,选择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应充分考虑其整合性。要注意基础性与先进性的整合、内容广度与深度的整合、知识与情感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以使课程与教学内容呈现出一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结构。,2.关注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应学生的现实发展状况和现实发展需要,要摒弃那种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于不顾的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观念和行为;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指向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三、课程与教学内容组织的原则,

8、协调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编排思想 逻辑顺序指的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与教学内容,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 心理顺序指的是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与教学内容,强调根据儿童发展特点以及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组织课程。 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应该相互协调,不可倾斜方,不可偏废一方。,结合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的编排方法 纵向组织是指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与教学内容,将选出的课程与教学内容要素按逻辑顺序,同时兼顾心理顺序由潜入深、由简到繁组织起来,以强调学习内容要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 ,这是历史上教育家们的一贯主张。,横向组织原则是指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和传统的知

9、识体系,找出各种课程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求同存异、整合为一个有机的课程整体,以便于学生获得一个统一的观点,使自己的行为与所学课程与教学内容统合在一起,并有机会探索个人和社会最关心的问题。,横向组织原则是与学科发展综合化的趋势相一致的。 它克服了对学生经验、社会生活以及知识本身的整体性进行分割的缺陷,有利于把学生既有的和新的需要、兴趣、经验等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人格;有利于消除学科之间彼此孤立、壁垒森严的对立局面,以知识的广度求得知识的深度,产生最大限度的累积效应; 有利于抹平将学生完整的生活分割为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鸿沟。,横向组织原则在操作中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任课教师要

10、精通或熟悉各门学科的内容; 学校课程表难以安排; 学生难以应付目前通行的考试方式。,形成直线前进与螺旋上升的编排体系 直线式就是把一门学科课程的内容线性排列,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直接联系的直线,前后的内容基本上不重复。 螺旋式则要在不同阶段上根据课程目标使课程与教学内容不同程度、不同层次地重复出现。,苏联教学论专家赞可夫主张,教师所讲的内容,只要学生懂了就可以往下讲,不要原地踏步。不断呈现新内容,能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美国学者布鲁纳则明确主张采用螺旋式课程设计,认为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学科 的基本结构,要向学生呈现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后不断在更高层次上重复它们,直到学生能从结构

11、的角度全面把握该门学科为止。,直线式和螺旋式各有利弊。 直线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螺旋式则容易照顾到学生认知的特点,加深对学科的理解。,第二节 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内容,一、选择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 二、中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内容,一、选择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科学知识是人类经过漫长的劳动、经验、探求的历史发展,不断累积对现实世纪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加以传授和系统化的产物。它包括物理学、数学、文学、体育等各类事实的本质及其关系与发展法则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产知识。 它的范围很广,而儿童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并且儿童的心智尚未发展成熟,要独立掌握所有的科学知识和成果是不可

12、能的,也是不必要的。,选择有益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 心理条件:智力和能力水平;倾向和潜力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内部条件结合,使儿童产生掌握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主动活泼的思维和活动能力。 经验条件: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兴趣条件:学习兴趣、认知兴趣、活跃认知积极性。 兴趣是儿童真正获得知识的条件和催化剂。,选择有益于儿童学会生存的内容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学习到的书本知识和经验知识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为 此,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生活化:关注儿童生活的现实世界。 问题化:情节性问题和现实性问题。,选择有益于儿童全面发展

13、的内容 综合性:人类知识是一个综合体,因此,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要人为地割裂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前沿性: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动向,必须关注社会发展的前沿动态,以及培养儿童获取前沿科学技术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关联性:主要指儿童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相关性。儿童一旦意识到新知识与旧知识或经验内容相类似、相关联时,便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二、中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内容,关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某些直接经验的内容 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具有认识自然、社会以及了解自己的需要,因而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三类基础知识。具体有以下几种元素

14、:,二、中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内容,1基本事实:指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基本的实际情况以及前人在这些领域进行科学实验的典型事例。 2基本概念:包括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前者指表现基本概念的合乎规律的现象、事物的形状及其性质;后者指以下定义的方式所表达的概念。,二、中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内容,3规则、规律及原理 :是中小学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理论基础知识的核心。 4有关活动方法的知识 5有关社会关系的准则和评价的知识,关于某些活动的方式、方法的经验内容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一系列有关活动方式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后继者来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学生只有吸取前人的这些经验才能将自己所领会的基

15、础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智力技能:是运用知识和经验去完成某种智力活动的方式,是在头脑内部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技能。 操作技能:是运用知识和经验去完成某种机体运动或操作某种对象的活动方式。,关于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内容 能力是完成某种活动的本领,包括掌握某种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二是一定水平的智力; 三是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 四是审美,辨别是非及美丑善恶的能力; 五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是创造力。,这一类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主要任务,不同类型的能力需要不同类型的训练材料;与实

16、际活动有密切联系,用以培养某种能力的训练材料须与某种 实际活动的特点相符合;按照不同的活动方式,提供不同的心理训练材料。,关于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个体的人格构成中居于重要的地位,人的全面发展除了智力的发展外,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而这些素质的发展程度将影响一个人未来事业的发展和人生的质量。,第三节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内容特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因此,新课程在课程与教学内容上表现出以下一些倾向: 一、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三、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一、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传统课程与教学内容陈旧过时,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具体知识过时,包括观点、理论、事实、原理等的陈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