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检修通用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639742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轴承检修通用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轴承检修通用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轴承检修通用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轴承检修通用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轴承检修通用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轴承检修通用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承检修通用讲解(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轴承检修规则一、轴承检修1.1轴承检修基本工序轴承清洗,内圈、外圈、滚子、平挡圈及保持架外观检查、修磨,内圈、外圈及滚子探伤,轴承精洗,轴承零件尺寸检测,轴承防锈。1.1.1轴承清洗1.1.1.1所有退卸待检修的轴承零件均须清洗。1.1.1.2轴承清洗时,须选用对轴承零件无腐蚀、具有防锈作用的清洗介质。外圈组件的清洗液温度90,在溶液中停留时间10min;清洗时须防止零部件磕碰伤。1.1.1.3轴承清洗时,须确保轴承内圈、外圈、保持架和滚子组件原套。1.1.1.4轴承清洗后,其各表面及沟角处须无目视可见的油污、水分、灰尘、纤维物和其他污物。1.1.2轴承外圈外径面锈蚀时可用油石或砂纸机械修磨。

2、1.1.3轴承零件外观检查、修磨1.1.3.1轴承零件须全数进行外观检查,并根据附件2中规定的缺陷类别和程度进行处理。1.1.3.2轴承零件有轻微的碰伤、划伤、锈蚀等缺陷时,可用油石或200#金相砂纸蘸油打磨,经处理的轴承零件工作表面及配合面须平滑,不影响轴承零件的轮廓尺寸时允许使用。1.1.3.3平挡圈不得有裂纹、严重锈蚀和变形等缺陷。1.1.3.4轴承内圈、外圈及滚子须施行复合磁化磁粉探伤检查,须无缺陷。外圈或滚子有缺陷时整套轴承须报废。1.1.4轴承精洗轴承内圈、外圈及滚子探伤后须精洗,去除表面附着的磁粉。轴承零件清洗后的清洁度须符合附件1的规定。1.1.5轴承零件尺寸检测1.1.5.1

3、检测前,轴承检测仪、标准件(样环)、轴承零件在轴承检测间内须同温8h。1.1.5.2轴承检测仪使用前须进行校验。1.1.5.3轴承零件的各部尺寸须按规定项目进行检测。1.1.6清洗后的轴承零件,须进行防锈处理。1.1.7检修后的良好轴承如不能及时装用,应进行防锈、防尘防护。超过10天时应密封存放。1.1.8轴承零件实行原套检修。1.2检修轴承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须整套报废:(1)轴承达到寿命管理要求;(2)车辆颠覆或脱轨后的全车轴承;(3)轴承发生热轴或被火灾损伤;(4)轴承转动不灵活;(5)轴承零件发生电蚀;(6)轴承外圈及滚子有裂纹、剥离、擦伤、麻点、严重锈蚀;(7)工程塑料保持架破损(已断

4、开);(8)铜保持架变形;(9)轴承外圈及滚子外观检查出现无法修复的故障缺陷。1.3综合要求1.3.1轴承组装间的温度应为1630。轴承、轴箱、轮对与相应检测量具在组装前须同温8h,如不能同室存放时,两室温差5。1.3.2轴承、轴颈、轴箱及其附件清洁度须符合附件1的规定。1.3.3新轴承装用前,须清洗后进行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附件1的规定。1.4组装基本工序轴颈、防尘板座擦试,轴颈、防尘板座、轴承、防尘挡圈检测,轴承与轴颈、防尘挡圈与防尘板座选配,轴颈、防尘板座涂油,内圈及防尘挡圈热装,轴承、轴箱总组装,轴承注脂,轴端压板组装,刻打标志板,轴箱前盖组装,轴箱窜动量测量,轮轴磨合试验。1.4.1

5、轴承内圈及防尘挡圈组装前,轴端中心孔及螺栓孔内的铁屑和污物须清除。1.4.2轴承内圈及防尘挡圈组装前,应将轴颈、防尘板座擦拭干净,测量车轴轴颈直径、圆度、圆柱度和防尘板座直径。1.4.3轴承内圈与轴颈组装及防尘挡圈与防尘板座的组装前须进行选配,过盈量须符合附件3规定。1.4.4轴颈及防尘板座擦拭干净后,在轴颈及防尘板座表面涂刷变压器油。1.4.5轴承、轴箱体组装 (1)轴承内圈及防尘挡圈须采用热装,干燥箱或油浴的加热温度150,保温时间10min。 (2)防尘挡圈及轴承内圈组装后,防尘挡圈须紧靠轴肩,不得翘曲变形,其端面与内圈及内圈与内圈的接触面须密贴。局部间隙为0.05mm0.1mm时,周向

6、单个长度30mm,累计长度50mm。轴承内圈与轴颈组装后,须冷却到室温后方可组装轴箱组件。 (3)组装后的车轴轴颈载荷中心距须符合规定。 (4)同一轴箱内应组装同厂家、同型号、同材质的保持架和轴承。 (5)轴承组装后外侧轴承内圈滚道直径不得大于内侧轴承内圈滚道直径。两轴承内圈滚道直径差0.015mm。 (6)轴承外圈组件与轴箱组装时,外圈外径和轴箱内径表面涂变压器油。将轴承外圈组件放入轴箱孔内时,不得用铁锤敲打(允许用紫铜棒轻敲外圈端面),两轴承外圈的非打字面须相靠,不得装反。 (7)向轴颈上套装轴箱组件时应平稳、正位,防止碰伤轴承滚子、滚道和密封部位。在橡胶油封的唇口和防尘挡圈上均匀地涂抹铁

7、道车辆滚动轴承的专用润滑脂。1.4.6轴承内须填注专用油脂,油脂应均匀分布。1.4.7轴承、轴箱组装后须检查技术状态,轴箱转动须灵活,轴向窜动量符合规定。1.4.8轴承、轴箱组装后,须进行转速200r/min、时间15min的磨合试验。磨合过程中,须无异音、卡滞,轴承温升40。附件1轴承组装前的清洁度及工作间环境质量要求F1.1轴承组装前的清洁度质量要求F1.1.1目视要求:轴承各零件表面及沟角处不得存在肉眼可见的油污、水分、灰尘、纤维物、锈斑和其他污物,但检修轴承的外圈外表面允许局部留有除锈后的锈迹。F1.1.2手感要求:轴承各零件表面用手触摸时,手感不得有颗粒物存在。F1.1.3白布检查:

8、使用洁净的棉白细布擦拭轴承零件表面后,白布上不得呈现污迹。F1.1.4按规定的方法进行定量检查,杂质含量须符合表F1-1的规定。F1-1 轴承组装前清洁度标准F1.2轴箱及其附件组装前的清洁度质量要求F1.2.1目视要求:轴箱及其附件表面及沟角处不得存在肉眼可见的污垢、水分、灰砂、纤维物、锈斑和其他污物,但检修后的轴箱内孔表面允许局部留有除锈后的锈迹。F1.2.2手感要求:轴箱内部及其各附件的工作表面用手触摸时,手感不得有明显的颗粒物存在;用手触摸轴箱、前盖和后盖的外表面时,手感不得有脱落的颗粒物存在。F1.2.3白布检查:使用洁净的棉白细布擦拭轴箱、前盖和后盖的外表面后,白布上不得呈现浮灰、

9、浮砂和浮锈,擦拭轴箱内孔及其他附件工作表面后,白布上不得呈现污迹。F1.2.4按规定的方法进行定量检查,杂质含量须符合表F1-2的规定。F1-2 轴箱及其附件组装前清洁度标准F1.3轴承检测、组装、存放工作间环境质量要求F1.3.1工作间内空气清洁度F1.3.1.1定性检查(1)目视要求:轴承检测、组装、存放工作间内的空气中不得有明显飘尘,在专用测试板上不得有明显落灰层;(2)白布检查:以洁净的棉白细布擦拭时,不得有明显污迹。F1.3.1.2定量检测:以专用测试板做定量检查时,24h的落尘量为:轴承检测工作间的落尘量60mg/m2;轴承存放、组装工作间的落尘量80mg/m2。F1.3.2工作间

10、地面清洁度定性检查 F1.3.2.1目视要求:工作间地面应呈原色,不得存有油泥、杂物。 F1.3.2.2手感要求:工作间地面用手触摸时,手感不得有明显的颗粒物存在。F1.3.3工作间内的温度:轴承检测、组装工作间内的温度要求为1630。F1.3.4工作间内的湿度轴承检测、组装工作间的相对湿度60%;存放工作间内的相对湿度40%。F1.4轴承检测工作台及检测工卡量具的清洁度要求 F1.4.1.1目视要求:轴承检测工作台及检测工卡量具应无可见的污垢、灰尘和锈迹。 F1.4.1.2手感要求:轴承检测工作台及检测工卡量具用手触摸时,手感不得有明显的颗粒物存在。 F1.4.1.3白布检查:以洁净的棉白细

11、布擦拭轴承检测工作台及检测工卡量具时不得有明显污迹。F1.5定量检查方法及杂质、落尘量计算方法F1.5.1测试仪器、设备与工具材料F1.5.1.10.52英寸规格的尼龙扁刷、圆刷,1套。F1.5.1.2与被清洗零部件尺寸相适应的带盖的桶等容器,1套。F1.5.1.3永久性磁铁,1块。F1.5.1.4万分之一自动加码光电天平,1台。F1.5.1.5烘箱、干燥器和称量瓶等,1套。F1.5.1.6带刻度能放大40倍以上的显微镜,1架。F1.5.1.7滤膜(5m微孔),若干。F1.5.1.8滤网(300360目,约40m),若干。F1.5.1.9测试板(250mm250mm的玻璃板、有机玻璃板或镀钢板

12、),1块。F1.5.1.10清洗液(GB/T19222006规定的5号溶剂油),若干。F1.5.1.11其他常用工具,1套。F1.5.2准备工作F1.5.2.1清洁度的测定工作应在环境清洁、通风良好并具有安全设施的室内进行。F1.5.2.2操作人员应身着洁净的工作服和工作鞋帽,洗净双手。F1.5.2.3所有清洗工具和容器等均应清洗干净。F1.5.2.4所使用的清洗液应用备好的5m微孔的滤膜过滤。F1.5.2.5将滤网平整地放在清洗液中浸泡10min,取出后待清洗液挥发干净再臵入(1005)的烘箱内烘干60min,取出后再臵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然后称重(G1)待用(用万分之一自动加码光电天

13、平,以两次称重值相差0.4mg为准)。F1.5.3操作方法F1.5.3.1清洗轴承零件及其附件时,对可分解的零件应全部分解,对不可分解的轴承零件组件在清洗过程中应施行转动清洗,清洗时用尺寸合适的洁净刷子将每个零件洗刷3遍,再用没有清洗过零件的新清洗液冲洗2遍,收集清洗液待查。F1.5.3.2清洗测试板时,将已取样的测试板放入盆中,用刷子洗刷3遍,再用没有清洗过零件的新清洗液冲洗2遍,收集清洗液待查。F1.5.3.3用300360目滤网过滤清洗后的清洗液。F1.5.3.4将滤有杂质的滤网臵于称量瓶中,放入(1005)的烘箱中烘干60min,取出后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然后称得滤网质量为G

14、2(用万分之一自动加码光电天平,以两次称重值相差0.4mg为准)。F1.5.4杂质及落尘量计算方法F1.5.4.1轴承及其附件杂质质量按下式计算:GG2G1式中:G杂质质量(mg); G1过滤前滤网质量(mg); G2过滤后滤网质量(mg)。F1.5.4.2用包有玻璃纸的磁铁分拣杂质中的铁屑(必要时可到有条件的试验室分拣出其他金属杂质),称出铁的质量并计算其占杂质的比例(%)。F1.5.4.3用40倍及以上的显微镜测出杂质最大颗粒物的尺寸(长宽,m)。F1.5.4.4工作间落尘量按下式计算:W(G2G1)/S式中:W落尘量(mg/m2); G1过滤前滤网质量(mg); G2过滤后滤网质量(mg); S测试板面积(m2)。附件2 外观缺陷术语、程度分类及处理原则F2.1 麻 点F2.1.1 定义:零件表面呈分散或群集状的细小坑点。F2.1.2 形态特征:呈黑色针孔状凹坑;有一定深度;个别存在或密集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