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3639098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opyright by Sun Tao 2013 Accounting Department of NUAA 2013年11月09日于苏州,主讲:孙 涛 教授 (博士生导师),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2,主讲人简介 孙 涛(1959-),男,山东泰安市人,教授,管理学博士,现任南京航天航空大学金融发展研究所所长,金融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若干国家级学会及社会机构特聘教授。先后在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青岛大学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并担任会计

2、学系主任合计达28年,在企业工作 6年,对财务会计、审计、公司理财、内部控制、公司并购与治理、证券市场等均有较深入研究。曾任山东科技大学惠通科贸实业公司总经理,中煤建集团公司财务顾问,北京光和集团公司投资顾问,参与兖州煤业、新汶矿业、中煤建、胜利油田、神华等多家集团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主持锦州内燃机密封垫公司收购;参加中煤建、华晋焦煤等多家公司的内部审计设计。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出版专著、教材八部,主持、参加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四十多项。其中六项分获省部级技术进步与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3,主 讲 内 容,Part One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Part Two

3、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与内容 Part Five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前调查 Part Four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项目选择 Part Five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编制 Part Six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程序 Part Seven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方法,4,Part One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绪论,一、内部审计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1、内部审计概念(IIA):是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活动,用于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受过训练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2、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是指对省部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企

4、业主要领导人员及内部业务部门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负责、决策效果及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由审计人员对其经济责任进行的监督、鉴证和评价的行为。,5,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形式及经济责任分类 1、经济责任审计的形式 (1)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进行的审计; (2)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企业包括实行年薪制及股权激励机制企业在任期内奖励兑现前的审计、任期届满连任时的审计以及任职时间较长、上级企业根据规定和需要安排的审计; (3)专项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

5、领导干部存在违反廉洁从业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等进行的审计。企业包括任职单位发生债务危机、长期经营亏损、资产质量较差等重大财务异常状况,以及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关闭、重组改制等重大经济事项情况下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6,2、经济责任审计的类型 (1)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省部级以下政府部门、行政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下属业务部门的党政领导干部应负责任进行的离任、在任及专项审计。这类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强制性、遵循性、计划性、全面性、规范性等特点; (2)企业内管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我国各类企业内部的领导干部应负责任进行的离任、在任及专项审计。 国家全资或控股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

6、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偏向于政府党政干部的审计要求,同时具有一定灵活性; 非国有获国家参股企业内管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这类审计具有灵活性、效益型、非规范性等特点。,7,3、经济责任的分类 (1)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直接行为所导致结果应负有的责任。包括: 直接违反过财经纪律应负有的责任; 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纪律应负有的责任; 对失职或渎职应负有的责任等。 (2)管理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分管或主管经济活动应负有的管理失误或不力的责任。包括: 主管责任:对直接管理部门应负有的经济责任; 领导责任:对虽未直接管理,但分工主管部门应负有的经济责任。,8,三、任期经济责任

7、审计的由来和发展 1、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由来 (1)1982年宪法确定实行审计制度; (2)1984年进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的试点; (3)1985年4月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审计局率先实行“场站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4)1986年全面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9月中央及国务院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规定实行“厂长离任审计”,12月审计署发出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推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5)1986年12月审计署发布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9,2、初步发展阶段(1995-1998年): (1)1998年10月山东九届人大4次会议审

8、议通过山东省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条例,这是国内第一部省级立法的任期责任审计法规。 (2)黑龙江等地相继颁布实施任期经济责任的省级法规,逐步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 3、全面发展阶段(1998年2004年):超越县级领导干部及国有企业的界限。 (1)1999年5月24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标志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面展开。,10,(2)2000年6月1日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199920号文件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9、的意见。 (3)2000年6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纪委等部门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199920号文件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4)2000年12月25日审计署印发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 (5)200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1,(6)2003年6月3日发布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扩大到县级以上,省

10、部级以下领导干部,审计署并对5名省级领导干部实施了离任审计的试点。 (7)2004年8月23日国务院国有资产委员会发布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将国有企业的审计范围扩展到企业内部对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至此,标志着我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基本趋于成熟。 (8)2000-2004年,有17.4万党政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接受了经济责任审计, 查出违法违规金额3912亿元,损失浪费252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398亿元。全国利用审计结果选拔任用领导干部1.4万人,降职1730人,撤职983人。,12,4、成熟阶段(2004年以后至今) (1)2004-2007年加强对国有资产审计,同时对省部级以下

11、领导干部以及国有企业内部的主要负责人实施全面审计; (2)2004年以后国家要求国有企业在董事会下建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参与决策,并可以接受国家有关部门授权对董事长、党委书记及总经理等领导人员实施离任审计; (3)2010年2月11日修订我国审计法;2011年7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5号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规范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4)内部审计队伍规模不断扩张,到2011年底,全国内部审计人员超百万,在三大审计中人员规模最大。,13,四、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长期性 (1)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写进了我国宪法,在我国已经形成一项制度,在全部普遍展开; (2)

12、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经过十多年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已经被理论和实践界所认同; (4)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之中,贪污、受贿以及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现象还十分严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5)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既是一项经济监管手段,也一项重要的监督制度。,14,五、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动因及必要性 1、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动因 (1)党委、人大、政府考核干部工作业绩的的要求; (2)组织人事部门弥补考察手段缺陷和不足; (3)离职领导干部要求通过审计分清责

13、任; (4)增加干部管理的透明度,选拔称职领导干部的要求; (5)分清任其责任,正确考核和评价干部。 2、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制度改革的需要; (2)适应培养领导干部管理和决策水平的客观需要; (3)适应对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客观公平评价的需要; (4)适应维护经济秩序和加强廉政建设的需要; (5)市场经济发展及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需要。,15,六、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区别 1、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1)直接对人的监督; (2)时限较长; (3)内容广、评价事项多; (4)审计结果报送政府级干部任免机关; 2、主要区别: (1)审

14、计对象不同:领导干部任期责任;经济活动及责任; (2)审计结果的关注对象不同(限定对象;被审计单位); (3)审计立项的依据不同(委托;自行); (4)审计的目的不同(公正确认领导干部的业绩和经济责任,提供任免依据;揭露问题、判断合法性、纠错防弊); (5)审计时间跨度不同(前者整个任期,后者一般为年).,16,七、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职能 1、基本含义: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在功能,即能够适应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具有的能力。 2、一般职能: (1)经济监督:是指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按预定轨道正常进行; (2)经济鉴证:采用特定程序及方法对被审计人负责单位全部经济活动实施审计

15、并作出书面证明的法律行为。 (3)经济评价:审计机关及人员通过对审计项目的分析与评价,以对评价对象作出结论的活动; 3、辅助职能 (1)预防职能:预防领导干部经济犯罪,保护干部: (2)服务: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服务;,17,八、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 1、依法审计原则: (1)2010年修订的审计法; (2)2003.6指导意见和2004.8暂行办法; (3)2011年7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5号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 (4)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 2、客观公正的原则: (1)对被审计人员要客观地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2)证据要充分并且要真实; (3)审计

16、机构和人员要独立地实施审计; (4)贯彻回避等相关制度。,18,3、重要性原则: (1)要抓住重要问题实施任其责任审计; (2)主要对重要问题的重点环节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3)合理确定重要问题,并分清主次关系。 4、谨慎性原则: (1)审计评价要准确; (2)分清任期经济责任的性质; (3)要功过分明,慎重下审计结论; 5、实事求是原则: (1)对存在问题不隐瞒、夸张、回避、遗漏; (2)判断问题性质既要合法,又要考符合实际情况; (3)从份考虑环境、目的、动机等重要因素。,19,九、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作用 1、强化领导干部监督手段,提高干部监督力度; (1)对所有离任领导干部进行审计; (2)审计问题的层次较深,隐蔽经济问题也不会漏网; (3)可以发现萌芽状态的经济问题; (4)对领导干部的审计长期坚持,不间断进行; 2、完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实行部门职能互补; (1)审计结果可作为干部提拔和处理的依据; (2)审计结果可作为考查干部的历史资料分别存档;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