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远程经济学材料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625763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大远程经济学材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大远程经济学材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大远程经济学材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大远程经济学材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大远程经济学材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大远程经济学材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大远程经济学材料讲解(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气势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机会成本:指为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许诺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一种资源(如资金或劳力等)用于本项目而许诺用于其他机会时,所可能损失的利益。某项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放弃掉的获利机会所带来的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可称为转换线。英文是production-possibility,简称贷PPF。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

2、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微观经济学:有时也被称为价格理论(Price Theory),主要研究个体消费者,企业,或者产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生产和收入分配。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理性人:经济学里,“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通常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济人”。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牲的

3、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已的。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和一定市场上按照某一价格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函数:是数学的语言(即函数关系)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需求量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供给:指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在每一销售价格相对应的、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种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它就表示这种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市

4、场需求与其市场供给相等时的价格,或者说,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其市场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需求弹性:一般是指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它指的是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或者说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公式是:Ed =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供给弹性:一般是指供给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它表示某一商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公式是:ES=供给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总效用: 是代表消费者从某个市场篮子中所获得的满足水平的数字。总效用(T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

5、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总和。边际效用: 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也就是总效用的增量。在经济学中,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消费者均衡: 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指在既定收人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无差异曲线: 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消费者剩余: 是指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

6、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生产函数:反映在既定技术条件下,一定的投入品数量与最大产出量之间关系的函数表达式.要素报酬递减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需投入各种要素,现假定仅有一种生产要素是可变的,而其他要素保持不变,那么随着可变要素的增加,在开始时,它的边际产量有可能增加;但随着可变要素的继续增加,它的边际产量会出现递减现象。等产量曲线: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成本函数:指一定产量与生产该产量的最低成本之间的关系。短期成本:短期内为生产一定年量的产

7、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平均成本:是指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成本耗费的平均水平。平均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即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边际成本:指厂商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或者,说边际成本就是由1单位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动。长期成本:是指规模可以变动,各种要素数量都能变动情况,生产一定产量必须花费的可能最低成本。完全竞争:它指的是一种不存在丝毫的垄断因素,竞争可以充分展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8、。垄断: 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与买者垄断 (Monopsony) 刚刚相反。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不能同时调节)。一级差别价格: 是指企业利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每个单位的商品销售的增加,逐个降低商品的价格;即对所出售的每个单位的商品都收取尽可能高的价格,这种每个单位的商品都不同的价格又称为完全差别价格。二级价格差别: 是指,垄断厂商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的产量,但是购买相同数量产品的每个人都支付相同的价格。三级价格差别: 即对于同一商品,完全垄断厂商根据不同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实施不同的价格。国内生产总值:指在一定

9、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国民生产净值:指一个国家的全部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净值。一般以市场价格计算。它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个人收入:指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年得到的全部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

10、)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国民生产总值: 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消费函数: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与收入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水平。储蓄函数: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之一。投资乘数:在有效需求不足,社会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被利用的情况下,投入一笔投资可以带来数倍于这笔投资的国民收入的增加,因而投资乘数理论是关于投资变化和国民收入变化关系的理论。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因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而引起的国民生

11、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倍数。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如用公式表示则是:APC=C/Y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它的数值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正数,这表明,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自主消费:指总消费中由于外生变量决定的那部分支出。在收入-支出模型中,指不是由于收入水平发生变动所引起的那部分消费。引致消费

12、:指由内生变量而引起的消费.在收入-支出模型中指由国民收入变动决定的消费平均储蓄倾向(APS):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总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产投资之和。重置投资:是指增加或者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字母I表示)。净投资:是指为增加资本存量而进行的投资支出,即实际资本的净增加,包括建筑、设备与存货的净增加。净投资的多少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及利率等变化情况。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物

13、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自主投资:是指不受国民收入水平或消费水品等经济情况影响和限制的投资。引致投资:指有经济中的内生变量引起的投资,即为适应某些现有产品或整个经济的开支的实际或预期增加而发生的投资。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

14、也被称为通货膨胀率。要想计算某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就用该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除以该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由于存在强大的、对市场价格具有操纵力量的利益集团,从而使生产成本人为提高,导致物价上涨。结构性通货膨胀: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失业: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充分就业: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

15、供求力量自发发挥作用情况下应有的并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加速数:也叫加速系数,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导致资本量的增加量,即资本增加量与产量增加量之比。二、简答题1、机会成本概念与一般理解的成本概念有何联系和区别?生产一种有用物品的“机会成本”与经济效率(或称“效益”)的关系如何?答:在西方经济学中,成本一般指厂商在组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

16、生产要素的价格,即为获取一定经济成果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它不仅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辅助材料、固定资产折旧、员工工资等费用,还包括酱的保持利息、土地租金地租、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是指生产成本中的“正常利润”)。这样的成本也称为生产费用。而机会成本则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时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企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经理的机会成本时他到别处就业可能得到的报酬。生产A产品的机器转向生产B产品,B产品的机会成本时生产A产品时得到的利润收入。显然,生产费用所体现的成本与机会成本是有区别的,因为机会成本并不是生产中直接支出的生产费用。但二者也是有联系的,考虑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