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新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13596218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栏杆拍遍新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把栏杆拍遍新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把栏杆拍遍新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把栏杆拍遍新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把栏杆拍遍新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把栏杆拍遍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栏杆拍遍新(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栏杆拍遍 梁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楹联: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言,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

2、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 “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 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善

3、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形成了独具一格的 “稼轩体”,是最杰出的南宋词人。有稼轩长短句传世。,辛弃疾大事年表: 公元1140年五月十一日诞生于山东历城(今济南), 自幼由祖父辛赞抚育。 公元1141年,辛一岁,宋向金称臣,岳飞遇害。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辛弃疾21岁, 聚众起义,归义军耿京,为掌书记,劝耿京南向归宋, 僧人义端归耿京后窃印叛逃,辛追杀义端。 公元1162年,辛弃疾22岁,奉耿京命赴建康。叛将 张国安杀耿京降金。辛率五十骑活捉张国安,驰献 于建康。改任江阴签判,从此居南方。,公元1165年,辛25岁,奏上美芹十论,言复国战略。 公元1170年,辛

4、30岁,上九议,论述国土恢复之大 略。 公元1181年,辛41岁,落职罢任,上饶带湖新居落成, 以稼轩名,字号稼轩居士。 公元1204年,辛64岁,知镇江府,积极备战。 公元1205年,辛65岁,在镇江守任上,因弹劾罢职, 返铅山闲居。 公元1207年,辛67岁,九月初十逝世。 公元1279年,辛逝世72年后,南宋亡,元入主中原。,文题思考:,为什么作者将题目拟为“把栏杆拍遍”? 大家想想“把栏杆拍遍”有哪些含义?,走进文本,一个叫刘孟节的人, “与世相龃龉(jy)”,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栏杆

5、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典故介绍,阅读文本探究:,1.第一小节用两个词语概括了辛弃疾和他的词的特性,你能找出来吗?,唯一,独特,2.浏览全文,找出表明辛弃疾的词与其他文人的词有什么不同的句子。,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3.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 ”,辛弃疾在“哭诉”和“表白”什么?,辛弃疾的表白?,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

6、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的表白什么?,醉里挑灯看剑,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在秋风冽冽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词的下片,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他率领

7、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

8、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辛弃疾和杜甫、岳飞比较,壮烈和悲凉,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以文人的姿态,旁观者的想象写出金戈之声的力作,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苦痛之词,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楚地的天空辽远空

9、阔,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浩荡的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 遥望远处起伏的山岭,有的如玉簪般峭立,有的如螺髻般回旋,向我呈献出无限的愁苦和怨恨。 在落日斜照的赏心亭上,在孤雁的哀鸣声中,流落江南的游子站在楼上瞭望。 我仔细把吴钩宝刀看过,把亭上的栏杆拍遍,但没有人能领会我登高望远的心情。,1、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断鸿,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显得空寂苍凉。,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 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江天,山景,思考,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浩渺壮阔气势雄浑苍茫

10、悲凉,思考,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2、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仔细端详抽出鞘来的宝剑; 用手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上片:,景色: 江天、山景、落日、断鸿,动作:看、拍、会、登,寓情于景 报国无门的忧愤,辛弃疾的表白:,忧伤、愤怒,忧愤之词,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

11、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赏析,上片:风雨、落红、草迷归路 象征 朝廷昏暗,奸佞当权,蔽塞贤路,志士无路请缨 下片: 陈皇后 自比 自己的遭遇 (这不仅是辛弃疾个人仕途得失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宋室兴衰的前途问题。),失意之词,辛弃疾的表白:,忠心、痴情、心酸,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

12、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焰火,车马,宝马雕车香满路服饰华贵 观者之盛,如花树如星雨形态之美,音乐,凤箫声动音乐美妙,花灯,玉壶光转光彩夺目,士女,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妆扮、情态之美,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怎样的场面?,总结:车多、人多、灯多;焰火美、音乐美、花灯美、服饰美、情态美。极尽渲染烘托铺排,写出了元宵节的热闹非常,盛况空前。,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从哪些方面来写?表现了她们各自怎样的特点?,心中关切的“那人” (意中人),服饰,笑声,香味,环境,仕女,对比,“那人”的孤高、淡泊、自甘寂寞。,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际上有 作者自身的影

13、子,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写出了作者尽管无法实现自己的志愿,也不愿 随波逐流,而甘愿在这疯狂的热闹中独守着孤 高、淡泊,自甘寂寞。,辛弃疾的表白:,孤高、淡泊,自甘寂寞,心寂之词,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醉里挑灯看剑,何处望神州,无人会,登临意,忧伤 悲愤 痴情 忠心 寂寞,“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 ”,辛弃疾在“哭诉”和“表白”什么?,岁月虚度 壮志难酬,恢复中原,了却君王天下事,无人会登临意,伤民情,复国志,心不安,思考: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不为朝廷喜欢呢?,1.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 2.一有

14、机会还要真抓实干,时刻摆出一服要冲上前线的样子。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 3.闽南与漠北相隔虽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国情、复国志。,主观原因:忧国情、复国志 客观原因:朝廷(君王)苟安,28,辛弃疾名句知多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9,思考: 能否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你对辛弃疾的印象?,热血男儿,风云人物,英雄志士,才高、性烈,英豪,大将军,大文豪,辛稼轩,词中之杰,人中之龙也。 白雨斋词话,笔作剑锋长 词寄英雄气,辛弃疾, 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 诗歌只有在血雨腥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在英雄里,他是个文人,在文人中,他是个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