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湘江风光带河西核心区段景观设计说明书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582593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株洲湘江风光带河西核心区段景观设计说明书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株洲湘江风光带河西核心区段景观设计说明书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株洲湘江风光带河西核心区段景观设计说明书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株洲湘江风光带河西核心区段景观设计说明书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株洲湘江风光带河西核心区段景观设计说明书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株洲湘江风光带河西核心区段景观设计说明书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株洲湘江风光带河西核心区段景观设计说明书教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株洲湘江风光带河西核心区段景观设计说明书前言在十五计划纲要报告的指引下,湖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在长株潭城市群的基础上,高瞻远瞩地提出建立湘江生态经济带的构想,强化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轴的功能。为加速长株潭一体化的进程,株洲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东提西拓,合拢三角”的城市建设思路。同时株洲湘江经济带作为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一个子项目已经启动,而株洲湘江风光带的建设也已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当中。为力争将株洲湘江风光带打造为一流的城市型滨水风光带,使株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新型滨水城市和湘江景观带上的风光胜地,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在现状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剖析总体规划要求,针对株洲市和滨水区的自身特点,融合

2、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和城市生态学的原理,探讨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活力体现。我们期望看到的是:带动城市发展的活力地带展现城市魅力的滨水走廊连续有机的整体城市空间安全、宜人的城市生活场所和景观环境为此,我们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并且全力以赴。1.规划区现状概况与分析1.1地理位置湘江,江涛如雪,白沙如玉的自然风光带,她滔滔南来,又汩汩北去,是湘楚文化的历史之源。株洲,我国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一个联系华东、华南、西南的经济纽带城市。株洲湘江风光带河西核心区段,一条集自然、人文、城市景观为一体的绿色生态走廊和风光经济带,她的建设,将伴随着株洲的发展,成为株洲辉煌未来的见证者。1.2自然条件株洲属亚

3、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无霜期在286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C至18C,是名副其实的膏腴之地,适宜各种植物生长。湘江河床水面宽阔,水质优良,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1.3规划背景沿江经济带的建设是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莱茵河经济带、塞纳河经济带、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珠江三角洲经济带等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沿江城镇群的快速崛起,成为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心脏。在十五计划纲要报告的指引下,湖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在长株潭城市群的基础上,高瞻远瞩地提出建立湘江生态经济带的构想,北起长沙月亮岛大桥,南止株洲空洲岛,全长公里的湘江风光经济带的建设将起

4、到强化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轴的功能。沿江风光带根据所处地段,分为城区段和市际连接段。城区段遵循湘江风光经济带总体规划基本原则,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由三市各自为主建设。为加速长株潭一体化的进程,株洲市委政府提出了“东提西拓,合拢三角”的城市建设思路。同时株洲湘江经济带作为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一个子项目已经启动,而株洲湘江风光带的建设也已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当中,力争将其打造为一流的城市型滨水风光带,使株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新型滨水城市和湘江景观带上的风光胜地。1.4规划范围株洲湘江风光带河西段设计范围由衡山路以南200米至庐山路以北200米地段,全长5.3公里,为路堤与河床间宽为20100米不等的带状用地

5、。1.5沿江现状用地岸线评价现状地形:沿江现状用地以防洪路堤为界,是一条宽为20100米不等的带状用地,其间地形有平坦有陡峭,岸线残存有大面积的天然沙洲,还有菜地及一些水塘。现状建筑:岸边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多为临时建筑或厂房、仓库,还有少量新建的住宅楼。现状景观:现状岸线景观为典型的当前中国城乡结合态的水域景象,除了近年种植形成的苗圃外,该地段上尚有少量建筑以及大量的沙石码头,整体空间呈现出一种城郊自发无序开发建设的杂乱状态。环境质量较差。现状绿化:目前,休闲带植被主要有公路绿化植物和江滨坡地的针叶林,阔叶林,防洪林等。植物景观上,人工植被和次生植被并存。林内灌木、藤本和层间植物较为丰富,部分

6、林份景致优美,但由于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许多地方作为农田,导致植物群落破碎,景观凌乱。以株洲大桥为分界线,株洲大桥以南地段意大利杨树生长良好,林相整齐,株洲大桥以北地段则长势明显减弱,排列稀疏,林相较为凌乱。另外,该休闲带原生草坪面积较大,品种以狗牙根为主,总体生长情况良好,但部分地段由于周边人群的放牧、采矿等人为因素的破坏,造成部分特定区域草坪的不完整。此外,水生、湿生植物非常少,只有一些池塘分布有凤眼莲、蝎尾蕉、水杉等少数水生和湿生植物,这对于有着较大水体面积的休闲带来讲,无论是从景观上还是生态上都远远不够其丰富性。水文情况:湘江洪、枯水期水位变化较大,最高洪水位44.2米(设计),常年水

7、位30.6米,枯水位27.5米,历史最高水位曾达44.59米(1994年), 2002年平均水位34.23米。1.6 现状交通条件评价湘江风光带河西段交通条件较为便捷,现状有路堤结合的滨江北路和已建成通车的株洲大桥,虽株洲新城区内的大部分道路及联系湘江两岸新旧城区的红港大桥、芦淞大桥以及曲尺大桥,尚处在规划建设之中,但在未来的城市整体规划中,将有五条垂直于湘江风光带河西段的城市主干道为这条景观长廊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覆盖范围遍及整个城市新区。1.7生态概况城市滨河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具有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以及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她不仅是城市文明的发源地,为城市提供各种用水,同时也

8、是大量鱼类、鸟类、水生植物以及微生物的栖息生境和迁徙廊道,这一点不同于城市内部核心区的人工生态系统。除此之外,由于城市河道同时还能为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如渔业、运输以及居民的休闲活动)提供场所,所以,与城市外围的流域相比,城市滨河地带的自然生态系统又属于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在现场踏勘以及大量资料中,我们发现规划区段的湘江岸线残存有大面积的天然沙洲,但此时却正在遭受各种挖沙作业船的蚕食。河道沙洲是野生鸟类和水生植物栖息、繁衍的乐园,沙洲以及依托于沙洲生存的野生鸟类和水生植物是城市最为宝贵的自然生态资源,也体现了南方城市滨河地带的景观异质性,对他们的处理方式得当与否直接决定滨江景观规

9、划设计的成败。2.地方特色的认识与体现2.1城市历史株洲,古称建宁,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郡。唐太宗贞观元年,建宁并入湘潭。古时,当地多槠树,湘江过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称槠洲。到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为株洲。株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与黄帝轩辕氏并称的炎帝神农氏就葬于此地,同时,多年的考古发现,远古时期株洲地区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因而株洲还是人类永远的财富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近代株洲又是革命发源地之一,株洲人民在革命战争中,不仅谱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灿烂篇章,还留下了大量的革命纪念圣地。作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母亲河的湘江,

10、地处长江南岸,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湘江发源于广西省灵川县海洋山,经全州斗牛岭流入湖南。湘江沿岸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古迹众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南方南来北往的水上大通道。区内现建有个千吨级的港口,与依江而建的公路、铁路共同构成水陆联运,对保持两岸的经济繁荣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2.2城市文化热土潇湘,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不负惟楚有才、于斯为甚的盛名。湖南在华夏历史长河中一直才俊辈出,各朝各代的杰出思想家、诗人以及近代的革命思想家层出不穷,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精神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是湖湘文化精神的一种写照。2.3城市特色

11、株洲山川秀美、俊才辈出、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悠远流长,有着持续发展两千年的城市历史,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造就了这个我国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在中国交通贸易发展史上曾占有重要地位。株洲是一个重工业城市,机械、冶金、化工、建材是株洲工业四大支柱。在全国72个主要工业化城市中优质产品产值率名列第七位。今天在城市建设发展的浪潮中,株洲市政府审时度势,在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将城市功能定位为南方重要交通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基地、中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和现代物流中心。规划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一流的城市型滨水风光带,使株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新型滨水城市和湘江景观带上的风光胜地,同时要使其成为受人民

12、欢迎的场所,应具备以下特点:具有活力、场所感和可达性。有活力 有活力意味着具有生命力和延续性。城市滨水区既要保证人类城市生活的活力,又要保证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其它生物物种的健康并维持其多样化。有活力的城市滨水区反映在城市用地布局上是建立滨水综合功能区,保证城市空间的活力和景观的多样性,在河边建办公、商业、居住、娱乐和服务设施,让人民无论在白天、夜晚、节假日都集聚在这里,充分激发城市的活力。另外滨水区的自然和生态设计是保持滨水区生态系统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具体体现在滨水护岸的设计和滨水绿化的配置上。场所感 人们对空间的感受能力通常取决于空间的形态和品质。最简单的感受形式就是“地方特色”,即

13、“一个地方的场所感”。城市滨水区可为人民提供独特的滨水感受:开阔的视野、新鲜的空气、享受水的意境和聆听水的声音,为人们提供一个亲水、乐水的场所。人们在此能享受到在其它地方享受不到的乐趣,这也是城市滨水区观光旅游业兴旺发达的原因。可达性 城市滨水区要成为人们喜爱的场所就应具备便利的可达性,以开敞的绿化系统、多样的交通方式,把市区的活动引向水边。因而滨水区应特别注重街道的设计而不是个体建筑的设计,注重滨水视线走廊,保持从市中心到水边的视线通达性。滨水区的街道对比城市的其它道路要更加强调吸引力和步行道设计。从街道的尺度、形状、个性和绿化等方面着手进行设计,使城市空间和滨水区空间有一个自然的、柔性的过

14、渡。另外,城市滨水区要鼓励多种交通方式的运用,包括陆地和水上交通方式。地面交通应方便步行者、公交使用者和乘小汽车者都能方便地进入滨水区,并提供合适的停车场。水上交通可采取水上巴士、水上游艇和水上步行桥等方法。3.滨水开发理念与滨水设计构思3.1 滨水开发理念处理好滨水区开发与整个城市的发展关系在规划中运用城市生态学的原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城市滨河生态系统为对象,贯彻自然生态优先原则,既要划定、预留完整的滨河自然生态发展空间,阻止城市滨河生境的丧失和片断化,保护城市滨河生物多样性,同时又要根据城市滨河地带的自然环境承载力,布置满足不同需求的市民活动空间及设施,创造人与生物共生的滨河开放

15、空间。把滨水区建成为“城市的标志”和“人民的场所”株洲市经过50来年的建设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由河东的旧城区扩展到河西的新开发区,形成了山环水抱的城市格局,因而,湘江滨水区是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发展应与城市的总体布局相关联,要考虑滨水区开发对城市的整体空间布局、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方面的影响。从世界各个成功的滨水区开发与设计的研究,我们得知对滨水区开发应从大局着手,要站在一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使滨水区的开发建设起到不仅能引导新城建设,还能促进旧城改造的作用。3.2滨水设计构思考虑滨水地区与城市的关系滨水地区是城市的一部分,在规划时应注重考虑它与城市的关系。在空间布局上,要力求用一个开敞空

16、间体系将滨水地区与城区联结起来,在交通系统组织上要布置便捷的公交系统和步行系统。考虑滨水地区的共享性 确保滨水地区的共享性,综合考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设置舒适优美的公共步行道,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促进滨水区的开发。采用分段式设计手法,创立不同主题景观带,使滨水区成为一个多功能综合区,以创造一个生动多样的滨水环境。考虑滨水地区开发与防洪设施以及环保的关系 和水文部门密切合作,认真研究开发工程可能对湘江的蓄水以及泄洪能力的影响,采用不同高度的台地的做法,维持其自然状态,同时提高滨水地区及水体自身的环境质量。考虑滨水地区设计的点、线、面、块结合问题一个“景点”的设计,必须放在整条“景观带”的层次来考虑;一条“景观带”的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