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复习纲要地理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582550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业水平复习纲要地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业水平复习纲要地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业水平复习纲要地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业水平复习纲要地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业水平复习纲要地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业水平复习纲要地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业水平复习纲要地理讲解(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编写:田必胜必修一部分01.地球宇宙环境与地球运动1.知道天体系统的层次性总星系(即观测到的宇宙)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中的第3颗行星,其左邻右舍分别是金星与火星。3.了解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4.分析地球适宜生物生命存在的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液态水。5.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光热,维持地表温度;(2)为大气、水的运动提供动力;(3)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6.

2、说出太阳的大气分层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7.知道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冕层,活动周期都约为11年。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会引起电离层扰动,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粒子,会在两极地区夜空形成极光。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灾害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9.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与速度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时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速度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极

3、点为零;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零外,全球各地一样,都是150时不管是角速度还是线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10理解昼夜交替及时差的成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由于地球不停自转,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一纬线上,总是东边先看到太阳升起,因此东边的时刻比西边早,产生了地方时差。11.了解北京时间的含义北京时间是我国的法定时间,即在我国境内所使用的计时标准。北京时间使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东经1200经线的地方时,不是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比北京地方时略早16分钟。1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1)地方时计算:“经度相差1度,地

4、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即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用加;若所求地点在已知点西,则用减。(2)区时计算:每相差1个时区,区时相关1小时;东早西晚,即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用加;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西,则用减。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圈)是一个大圆,它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该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为00,该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该线一年中只有春分日、秋分日与经线圈重合。13.知道地转偏向力及其影响地转偏向力是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的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与极点无偏向。地转偏向力对气流、水流等流向均有很大影响。14.解释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

5、)黄赤交角为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026。(2)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从而出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产生了四季更替。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形成了五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和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和极点之间为寒带。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从而使得气压带、风带也出现了季节性移动,部分气候的形成与此密切相关(如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各地的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变大。15.运用太阳光照图说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

6、律(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900(太阳直射点与所求地的纬度差)。如果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则纬度差等于两地纬度之差;如果两点位于不同半球,则纬度差等于两地纬度之和。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赤道及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赤道及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太阳直射,即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最大值。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楼房间距应越大。技巧:刚好发生极昼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纬度的两倍。(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

7、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除极昼区外)。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越往北)昼越长。太阳直射点朝北回归线移动,则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反之亦然。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技巧: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相等,即南北半球同纬度的两地昼长之和为24小时。(3)昼长、日出和日落时间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日出时间=12-昼长/2(或0+夜长/2),赤道上各点的日出时间都是6:00。日落时间=12+昼长/2(或24-夜长/2),赤道上各点的日

8、落时间都是18:00。技巧:太阳直射南(北)半球时,极昼地区的太阳从正南(北)方出现、其余各地从东南(北)方出现。16.理解季节的成因昼夜长短影响光照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夏季是一年中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因此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气温最高;冬季是一年中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因此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少,气温最低;冬季过渡到夏季的季节为春季,夏季过渡到冬季的季节为秋季。17.知道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名称及分界面(1)不连续界面,即分界面:自上而下为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由外到里分为地壳(地表到莫霍界面)、地幔(莫霍界面一古登堡界面)、地核(占登堡

9、界面以下)。18.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上正确标注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19.区分三类岩石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02.物质、能量迁移与转换1.理解三大类岩石及与岩浆的相互转化关系岩浆经冷却凝同形成岩浆岩,各类岩石经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同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经重熔再生作用又形成新的岩浆。2.知道内、外力因素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主要表现形式有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可分为水平运动(常形成褶皱山脉、裂谷、海洋)和垂直运动(会起地势的

10、起伏和海陆变迁)。(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22.结合实例,分析褶皱、断层及与地表形态关系(1)褶皱: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常形成山地,有利于储存石油、天然气,也利于修建隧道;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常形成谷地,有利于储存地下水。(2)断层:相对升上升的岩块形成断块山,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谷地。大型工程建设要避开断层。3.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内外力因素向斜成山的成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背斜成谷的成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4.知道六

11、大板块岩石圈分为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边缘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5.结合实例分析流水作用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1)流水作用形成流水地貌,如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河谷、沟谷与峡谷等;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三角洲、冲积扇、洪积扇等。(2)风力作用形成风力地貌,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6.分析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及其对大气热力过程的影响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是受到的大气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强烈吸收地面

12、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关注目前全球变暖的现象,这与大气逆辐射增强密切相关。7.运用示意图描述大气热力环流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大气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导致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气压区,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气压区)导致大气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形成热力环流。8.描述三圈环流和全球气压带、风带及移动规律(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2)移动:北半球夏季时,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季时,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南。如下图。(3)理解气压带与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成因天

13、气特点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与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终年炎热,分为干湿两季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4)海陆分布的影响:1月份,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压带;7月份,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技巧: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时,可分为两步:画出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如果位于北半球,将该箭头向右偏转300600,如果位于南半球,将该箭头向左偏转300600,偏转后的箭头即表示该地的风向。(5)季风环流 地区 季节 风向 形成原因 东亚 冬季西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东南季风 南亚 冬季东北季风海陆热

14、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西南季风(6)三大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征 气候类 成因 气候特征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规律: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影响一一夏季风的强弱变率大,多旱涝灾害。(7)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特征成因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规律a_地带性分布赤道南北两侧,集中分布于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亚地区。b非地带性分布马达加斯加

15、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的东南部。全年高温多雨a地带性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b非地带性信风带控制;山地迎风坡;沿岸暖流增温增湿。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带控制时,形成干季。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全年炎热干燥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0400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温和湿润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技巧: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月均温度最低值温度带 降水特点 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