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3526952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正文】我们已经跨入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世纪。回首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犹如壮丽的日出,照耀着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进程。瞻望新世纪,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迅速进步的发展趋势,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我们党和人民的三大历史任务,要不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个关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重大问题,必须正确认识、认真对待。一面久经考验的旗帜: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不可动摇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

2、导思想,80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胜利,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党和全国人民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我们党80年奋斗取得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党和党的事业历经艰难曲折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根本保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的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历史的必然,实践的选择。这首先取决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

3、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它把严格的科学性与高度的革命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深刻的哲理,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不容置辩的逻辑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实践价值。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许多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在取得震撼世界的伟大胜利之后,20世纪80年代末遭遇了严重挫折,苏东剧变后,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理论家滥言马克思主义“死亡”了。但是,客观地公正地分析这一社会现象,人们得出的是相反的结论。苏东剧变恰恰是因为没有遵循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它从反面说明,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就要遭受挫折。上世纪下半叶,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国内社会矛盾趋于缓和,管理行为得到认可。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吸取历史的教训,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积极对资本主义进行修补的结果。正如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所坦白的:资本论把资本主义描绘得千疮百孔,我们正是按照资本论的描绘来修补资本主义这条船,才使它没有沉没,照样在航行。但不论航行多久,最终是要沉没的。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管各种学说、理论、主义多么纷纭繁杂,但没有一种理论能与马克思主义相抗衡,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

5、主义那样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对改变世界面貌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不断遭受各种诽谤、攻击、歪曲、谩骂,但马克思主义真理如燧石一样,越敲击越放出耀眼的光芒。就连西方一些有识之士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座不可逾越的思想高峰”。中国人民从近百年来的沧桑巨变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摆脱苦难、建设强国之根本,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为了寻求强国富民之道,从19世纪开始,我们也曾多次多方面向西方学习,但得到的结果是“先生”侵略学生,我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实践结合之后,中国的面貌才为之一新。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变化

6、证明,没有毛泽东同志,没有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的毛泽东思想,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将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没仅有利于坚持正确导向,也为各种文化艺术、学说思想提供研究、表达和创造的广阔空间。因为这种指导所要求的,不是万家墨面,而是百花齐放;不是万马齐喑,而是百家争鸣。担心妨碍贯彻“双百”方针的人,混淆了“指导地位”和“百家”、“百花”的层次。我们所说的“指导地位”是指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意识形态,我们所说的“百家”、“百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各种具体的科学文化艺术的学说、流派。这些学说、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批评,争奇斗艳,互比高低,可以促进科学、文化、艺术的繁荣,但是,“百家”、“百

7、花”无论怎样“鸣”和“放”,都不应该与国家意识形态相抵触。相反,“鸣”“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疑问之五: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不会阻碍对其它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发展的科学理论,它不是真理的终结,而只是为我们开辟了认识真理的正确道路。它具有扎根实践,博采众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它批判地吸取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德国古典哲学辩证法和唯物论的合理内核、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解剖资本主义经济的方法,并从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取了思想精髓。一个半世纪以来,它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前进,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研究

8、新情况,回答新问题,不断地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永葆勃勃生机,不断开辟新境界。马克思主义这一品格,使它既能广纳百川,又能坚持和发扬自己鲜明的特色。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仅不会阻断对其它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吸收和借鉴,反而会使我们以更加科学的态度辨真伪、识正谬,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眼界更加开阔,气魄更加宏大,更有利于创造和丰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版权所有一项光荣神圣的使命:全党都要把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根本上说,必须始终做到两条: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9、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二是必须紧密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发扬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我们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定不能丢,永远不能丢,丢了就失去党魂,就丧失根本。但这绝不是要我们死抱着马克思主义的片言只语或个别结论不放。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坚持用它来分析和研究今天的实践。死抱的结果,只能是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认为,世上没有不死之物。只有那些能够在死亡中不断新生的东西才是不朽的;只有那种勇于变革自身、不断创新的事物,才有长久的生命。创新的基础是继承,继承是创新的

10、前提;继承有赖于创新,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坚持不等于照搬固守,照搬固守的结果只能是丢光弃尽。只有创新,只有发展,才有真正的继承,真正的坚持,也才能继承过来,坚持下去。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马克思主义所以能永葆青春、蓬勃发展,就在于创新是这一理论本质内在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对进步人类的贡献,不仅在于它深刻地正确地反映和表现了时代,更重要的在于它推动着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引导着时代不断变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主要不在于它对某个具体问题做出的结论和答案,而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推动思想解放和开拓未来世界的创新精神。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之后,恩格斯在德文版序言中就指出:“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

11、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现在,共产党宣言发表离我们已有6个25年还多,我国工人阶级掌握政权有了51年多的历史,世界正在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迈进,如果马克思、恩格斯健在,他们又会创造出多少新的理论啊!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它在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在中国,

12、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都善于紧密结合现实斗争的需要,回答实践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是理论创新的典范。没有这种创新,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巩固和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党全国的指导地位,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着眼于我们党和人民面对的三大历史任务,着眼于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的实践,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创新。它科

13、学地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解决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战斗性和创造力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新贡献。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必须高举的旗帜。这面旗帜,指引我们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20世纪,正指引我们走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新世纪。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始终不渝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历史的昭示,是实践的呼唤,是人民的选择,是我们共同的、永远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 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正文】我们已经跨入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世纪。回首20世纪,马

14、克思主义在中国犹如壮丽的日出,照耀着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进程。瞻望新世纪,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迅速进步的发展趋势,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我们党和人民的三大历史任务,要不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个关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重大问题,必须正确认识、认真对待。一面久经考验的旗帜: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不可动摇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80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胜利,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15、,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党和全国人民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我们党80年奋斗取得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党和党的事业历经艰难曲折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根本保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的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历史的必然,实践的选择。这首先取决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它把严格的科学性与高度的革命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深刻的哲理,以无可辩

16、驳的事实和不容置辩的逻辑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实践价值。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许多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在取得震撼世界的伟大胜利之后,20世纪80年代末遭遇了严重挫折,苏东剧变后,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理论家滥言马克思主义“死亡”了。但是,客观地公正地分析这一社会现象,人们得出的是相反的结论。苏东剧变恰恰是因为没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它从反面说明,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就要遭受挫折。上世纪下半叶,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国内社会矛盾趋于缓和,管理行为得到认可。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吸取历史的教训,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积极对资本主义进行修补的结果。正如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所坦白的:资本论把资本主义描绘得千疮百孔,我们正是按照资本论的描绘来修补资本主义这条船,才使它没有沉没,照样在航行。但不论航行多久,最终是要沉没的。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