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差异在英汉谚语中的体现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3522792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方式差异在英汉谚语中的体现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思维方式差异在英汉谚语中的体现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思维方式差异在英汉谚语中的体现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思维方式差异在英汉谚语中的体现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思维方式差异在英汉谚语中的体现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维方式差异在英汉谚语中的体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方式差异在英汉谚语中的体现(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英汉谚语有些相同的语言特征:都借助象征性的形象;都带有浓厚的口语性;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都有相当整齐的结构、和谐的押韵,折射出不同价值观和深层文化内涵。 (一)语音:口语性强,富有音韵美 谚语大多来自民间,是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认识和规律的总结,所以带有浓厚的口语性,词句对仗工整;押韵和谐音使其富于节奏和音韵美。看例句:兔子不吃窝边草。Astitchintimesavesnine. (二)句法结构:英谚多简单句;汉谚多复合句 谚语是词汇单位,以简单句居多,但也有并列复合句和主从复合句存在。以“时间”主题为例,英谚多为简单句:Timeandt

2、idewaitfornoman.Timecuresallthings. 也有少量的复合句,如:Timelostcannotbewonagain.Timepastcannotbecalledbackagain.而汉谚 正好相反,基本是复合句,如: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三)语言艺术性修辞多样 古人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讲究艺术性。中英谚语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运用各种修辞来表情达意,像比喻、对偶、拟人、对比、借代等。 1.比喻 Romewasnotbuiltinoneday。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陈酒味醇,老友情深。Livingwith2outanaimislik

3、esailingwithoutacompass. 前2例是借喻。因为表本体的语言没出现,语义内容更为广泛。第3、4例把老友间友谊比喻成醇浓的陈酒味道;把“Livingwithoutanaim”比喻成“sailingwithoutacompass”,那样茫然,没有目的。 2.拟人 Misfortunescomeonwingsanddepartonfoot.大海不讥笑水滴,高山不嘲笑小石。拟人是使物人化,具有性格、行为和感情,使谚语更加生动形象。 3.借代 Thepenmightierthanthesword.情人眼里出西施。 以“pen”代“文”,以“sword剑”代“武”,以“西施”代指“美女

4、”。借代能抓住事物的明显特征来代表整个事物,表达简洁,转义巧妙,富有风趣。 4.对偶 对偶以形式优美两个子句对应,表现事物相随、相对、相关。例如: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Liketeacherlikepupil.5.反义对比 英汉谚语中大量使用反义词来反映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矛盾或对立现象,如:Littlepitchershavebig 2 53 收稿日期2008-11-07 作者简介曾健敏(1979),女,湖南湘潭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大学外语部讲师。 合,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往往又是从实践中提出来的实际工程项目和技术方案等,它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它的研究成果通常表现为:规划、计划

5、、方案、建议书、可行性报告等形式。这些成果将被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技术经济学实用性这个特点。我们知道,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但由于案例所给定的信息是已知的、不变的,而在现实中企业所遇到的问题是变化的。我们要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就技术经济学课程而言,课程的课题设计这一环节就变得不可或缺。 课程设计作为一项综合的能力训练,在技术经济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主动进行实践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课程设计的内容设置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确定,如有的学生对资料的收集较方便,最好能结合

6、他们所调查的实际情况对一些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投资项目作技术经济的分析和评价,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理论、方法和计算机的知识,加以扩展、延伸和综合,并撰写出分析评价报告;对资料收集较困难的学生,可给出一定的资料,让他们进行系统的实战模拟,通过对一个案例的深入研究,包括原始数据分析、计算方法选择、报表的编制、评价指标的计算及分析报告的撰写等针对性的演练,学生日后在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中发挥效用同样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这种和实际结合起来的课程设计模式,是任何一种考核方式都无法 比拟的。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毕业实习这一环节为契机,学校教师和企业有关专家共同指导学生参与解决企业有关技术经济问题

7、,学生在实习中所获得的相关成果既可作为其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参考,亦可为企业所用,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又可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这种考核制度不仅有效地避免了闭卷考试造成学生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现象,同时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建设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以上几点是作者在近些年来在技术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所作的一些思考,其目的在于试图探寻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学习技术经济学的障碍,透彻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实践。但是由于教学方法研究本身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更由于自身的水平所限,对技术

8、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探索只能说是作了初步尝试,但愿能够实现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傅家骥等.工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2吴添祖等.技术经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姜向阳.关于“流通技术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探讨J.湖南商学院 学报,1999,(2). (上接P53)成了中国人安定保守、善于坚持忍耐、缺乏 冒险、知足的性格特质。以下谚语,可见端倪。如“爬 得高,摔得响。”,“小心驶得万年船。”表现保守、缺乏冒险的特质;“忍字家中宝。忍得一时忿,终身无烦恼。”表现忍耐的特质;人们提倡坚持不懈的谚语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杵磨成针。”中国文化讲群体主义,不主张突出个

9、人;重视集体间的互相帮助和人与人和谐相处。表现重视集体力量的有:“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硬如铁。”,重视互相帮助、依靠的有“互助友爱,共济同舟。”,“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注重人际和谐的有“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三结语 英汉谚语展现了两个民族社会文化的缩影。中英两大民族在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通 过英汉谚语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去学习英语和使用英 语,有效实现跨文化交际,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参考文献 1王德春.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3: 253.2王书亭.英汉谚语结构特征对比研究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报, 2003,(03):3.3牛桂

10、玲.英汉谚语的语音结构与修辞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2,(03):5.4汪德华.英汉谚语的语言共性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06 ):4. 5周淑萍.英汉谚语渊源比较分析J.南平师专学报,2003,(03): 92. 6张焕珍.英语谚语的民族性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 (3):79. 7武世花.英汉谚语对比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03,(4):50.8向有朋.试析英语谚语的文化因素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 (1):334. 1 61234567890ABCDEFGHIJKLMNabcdefghijklmn!#$%&*()_+.一三五七九贰肆陆扒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下载 想免费下载本文?立即加入VIP 文档免下载券下载特权全站付费文档8折起千本精品电子书免费看下一篇 把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