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适应症管理制度7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3519219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血适应症管理制度7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输血适应症管理制度7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输血适应症管理制度7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输血适应症管理制度7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输血适应症管理制度7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输血适应症管理制度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适应症管理制度7(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一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安全、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规定。 二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三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售货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四对不符合输血适应症的用血申请血库不予发血。 五急诊输血除外。 六输血适应症一览表 项目输血适应症悬浮红细胞1.急性失血超过全血量20% 2.手术及创伤病人血红蛋白70g/L 3.内科长期慢性贫血病人且伴缺氧症状悬浮红细胞血红蛋白60g/L 或HCT0.2全血1.急性大量出血且

2、失血量超过全血量30 % 2.急性失血性休克3.其它原因需联络血库医师方可执行冷冻血浆1.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5.血清白蛋白25g/L,且白蛋白无法正常供应。血小板1.血小板10-50109/L 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 2.血小板计数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 3.血小板功能障碍冷冻沉淀品 型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vWD)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白细胞1.白细胞低

3、下0.5*109/L需输注白细胞来改善或控制病情。 2.病人患有败血症或严重感染病在经抗生素治疗48小时后仍无法稳定持续发烧或细菌感染仍无法控制者 3.病人之骨髓造血机能低下但造血机能短期内有恢复之可能者 4.新生儿败血症去白红细胞悬液1.过去输血时曾发生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者 2.器官、骨髓移植、考虑要接受器官、骨髓移植、癌症或免疫不全等患者避免巨细胞病毒传染。洗涤红细胞1.IgA缺乏症须输洗涤红细胞者 2.阵发性夜间血色素尿症须输洗涤红细胞者 3.须输洗涤红细胞者但对血浆成份有过敏之病患冰冻红细胞 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患者 稀有血型患者输血 新生儿溶血病换血自体输血 1.避免传染疾病

4、 2.稀有血型找不到血液 3.已知有众多同种异体抗体存在者 4.有严重输血反应病史者 5.因宗教信仰拒绝输他人血液者 6.血荒时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为了规范、指导临床各科室科学、合理用血、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医生在输血中的职责: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不输者坚决不输;能少输者坚决不多输,输成分血,不输全血,积极开展自体输血;2、熟悉血液及其成分的规格、性质、适应症、剂量和用法;3、决定输血冶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以及

5、做输血前检查的必要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4、申请输血应由主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一日送交输血科备血。 5、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反应,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迅速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均应填写输血反应回馈单交输血科,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经过均应在病历中作详细记录。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要及时向输血科及医务科报告。6、输血治疗后,临床医师要对输血的疗效作出评价,还应防治可能出

6、现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二、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1、原则上血红蛋白100g/L时不予以输血;血红蛋白80g/L时应考虑输血;血红蛋白在80100g/L之间时,应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并在病历中做好分析评估记录。2、手术患者术前应根据术中估计出血量决定申请备血,失血量小于总量10%(500ml),机体代偿,原则上不输血;失血量1020%(5001000ml),HCT无明显变化,输注晶体、胶体、代血浆。失血量2030%(10001500ml),血压波动,HCT下降,加用浓缩红细胞(CRBC),失血量小于30%以下原则上不输全

7、血。失血量大于30%,可输全血、CRBC及其它种类液体。晶体/胶体应维持适当比例。3、积极开展手术前自体储血、术中血液稀释等技术。对估计出血量在1000毫升以上者,争取手术中回收,减少或避免输同种异体血,杜绝“营养血”、“安慰血”、“人情血”等不必要的输血。积极实行成分输血,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成分的补充,避免可能由此引起的不良输血反应。手术中适当采用控制性低血压等措施,减少出血。 三、各临床科室输血原则(一)、外科输血A、输血原则严重的创伤或外科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都可能导致患者低血容量休克。早期的有效扩容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紧急复苏:晶体液2030ml/kg或胶体液1020ml/kg加温后5分钟

8、内快速输注,根据输液效果决定进一步如何输血。2先晶后胶:晶体液用量至少为失血量的34倍,失血量30%血容量时可以考虑胶体液,晶:胶比通常为3:1。3红细胞输注:扩容恢复心输出量和组织血流灌注后,如果患者较年轻、心肺功能良好,未必都要输血,有明显贫血症状时可通过输注红细胞纠正组织缺氧。B、血液品种的选择1悬浮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 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血。(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血。(3)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代谢情况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9、2血小板: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注。(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制的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3新鲜冰冻血浆(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1)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悬浮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4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

10、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C、注意事项 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组织细胞。贫血及血容量不足都会影响机体氧输送,但这两者的生理影响不一样。失血达总血容量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晶体液或胶体液)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血容量补足之后,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剂。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2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红细胞压积达0.20(血红蛋白60g/L)的贫血不影

11、响组织氧合。急性贫血患者,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可以被心脏输出血量的增加及氧离曲线右移而代偿;当然,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红蛋白浓度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3 手术患者在血小板50109/L时,一般不会发生出血增多。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手术类型和范围、出血速度、控制出血的能力、出血所致后果及影响血小板功能的相关因素(如体外循环、肾衰、严重肝病用药)等,都是决定是否输血小板的指征。分娩妇女血小板可能会低于 50109/L(妊娠性血小板降低)而不一定输血小板,因输血小板后的峰值决定其效果,缓慢输入的效果较差,所以输血小板时应

12、快速输注,并一次性足量使用。4只要纤维蛋白原浓度0.8g/L,即使凝血因子只有正常的30%,凝血功能仍可能维持正常。即患者血液置换量达全身血液总量,实际上还会有三分之一自体成分(包括凝血因子)保留在体内,仍然有足够的凝血功能。(二)、内科输血 对某些严重的或威胁生命的贫血患者,红细胞输血是一种重要的首选治疗措施。但在慢性贫血患者中很少需要输血,许多输血并不能带给患者任何益处且可能有害。有严重贫血的患者可能因输血或其他液体而促发心力衰竭,如必须输血,可24小时给予1个单位的红细胞,最好输悬浮红细胞,并给予速效利尿剂,不需要恢复血红蛋白至正常水平,升高到足够缓解临床症状水平即可。1输血原则(1)

13、血红蛋白60g/L,伴有明显贫血症状。(2) 贫血严重,虽症状不明显,但需要手术或待产孕妇。2血液品种的选择(1)红细胞: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0 时可考虑输注。(2)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指征: a血小板计数50109/L,一般不需输注。 b血小板(1050)109/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 c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 d有出血表现时应一次足量输注并测CCI值。CCI=(输注后血小板计

14、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9/L)体表面积(m2)/ 输入血小板总数(1011)注:输注后血小板计数为输注后一小时测定值。CCI10者为输注有效 。(3)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各种原因(先天性、后天获得性、输入大量陈旧库存血等)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或抗凝血酶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一般需输入(1015)ml/kg新鲜冰冻血浆。(4)普通冰冻血浆: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5)洗涤红细胞: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和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蛋白质等),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患者。(6)机采浓缩白细

15、胞悬液: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9/L、并发细菌感染且抗生素治疗难以控制者,充分权衡利弊后输注。(7)冷沉淀:主要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vWD),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因子缺乏症患者。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因子浓缩剂。(8)全血:用于内科急性出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和血容量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状。血红蛋白70g/L或红细胞压积0.22,或出现失血性休克时考虑输注,但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仍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输血方案。3注意事项(1) 代偿性贫血重点要对病因治疗,不轻易输血。(2) 有输血指征者只能输红细胞,无须输全血。(3) 贫血越重,输血速度要越慢(三)、 妇产科A、 妊娠合并慢性贫血1输血原则(1) 妊娠合并慢性贫血通常采用补充铁剂、叶酸或维生素B12等辅助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