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型大都市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3509934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型大都市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型大都市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型大都市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型大都市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型大都市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型大都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型大都市(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型大都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推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怎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以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持续发展。围绕这一课题,市委党校第23期局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全体学员结合市环保情况到贵阳市、昆明市考察调研,以探讨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建设生态型现代化大都市的思路。城市发展的实践证明,当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时,对自然生态的使用必然达到极限,城市要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对过度使用的自

2、然进行补偿。循环经济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人口规模和生态环境决定中国不能继续走以高速度、高资源消耗和高污染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贵阳、昆明两市的经验和启示贵阳市是我国首家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市,目前贵阳市已完成我国第一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规划和制定了全国第一部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地方法规,并开始启动循环经济项目建设。通过对贵阳、昆明两市的学习考察,得到的启示有:1.可持续发展意识,是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先导首先,领导层面的科学发展意识是保持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贵阳市委

3、、市政府目标清晰地制定了“科教兴市、工业强市、环境立市”的建设大贵阳的战略,提出了以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经过努力,贵阳市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为我国第一个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城市。其次,全民的科学发展意识是保持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保障。昆明市环保局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推动全民广泛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一是把环境教育列入学校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同时,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列入普法计划并及时组织实施;二是在企业大力宣传清洁生产、环境标志产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有关知识,促使企业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三是通过生态

4、示范村建设、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使用等手段,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四是鼓励非政府组织和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决策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2.践行循环经济模式,是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建设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实现一个目标,转变两种模式,构建三个核心系统,推进八大循环体系建设”。实现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持续加速增长的同时,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保持生态环境美好。转变两种模式。转变生产环节模式和转变消费环节模式。构建三个核心系统。即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和生态保障系统的建设

5、。推进八大循环体系建设。即磷、铝、镁、中草药产业循环体系和生态农业、城市基础、旅游服务、消费循环体系。贵阳市在践行循环经济模式中坚持“突出重点、积极推进”的工作思路,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建立了以政府为中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组织体系。其次,规划先行。相继委托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编制完成了“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贵阳市循环经济首批试点项目方案”等五个系统性规划。第三,提供法制保障。贵州省、贵阳市人大已通过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城市条例,并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将总体规划中的建设内容分解到各部门、各行业,实施目标责任制。第四,拓展联络。已与联合

6、国环境规划署合作开展了可持续生产与消费试点项目,并被德国政府确定为中德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内的两个重点支持城市之一。目前,贵阳市已有大小20多个基于循环经济理念构思的生态工业项目有了合作投资伙伴,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中开阳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试点,通过产业链的横向耦合共生和纵向延伸发展,使煤化工业产业为磷化业提供相关原料,实现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基本原则下,形成了典型的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即“三低一高”的模式。因此,该项目成为我国重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是以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的典范。

7、建生态型大都市的对策建议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城市,在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中,我们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瓶颈”的制约。为此,有必要进行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制度创新,实现把建成生态型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现就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在保持经济发展适度增长速度下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过程中,没有适度的增长速度,就难以满足现代都市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缺乏改善环境资金的支持。在制订循环经济相关政策时应考虑既要保持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又要考虑有利于吸引外资投入循环经济项目。第二,在发展高新科技中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高新技术

8、产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比较优势,的经济实力已经排在全国大城市前列,因此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城市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在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中,要从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考虑资源最缺乏的产业、资源消耗较多的产业、污染排放较大的产业和循环技术较成熟的产业等行业推进循环经济技术模式。第三,以制度的创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制度涉及物质循环资源保持者、开发者、加工和制造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循环经济中各利益实体的权利与责任问题、利益分配问题、效率与公平问题,这些都要在制度创新中得到体现。一方面,要使城市居民在循环经济制度下形成绿色消费观念。要意识到

9、城市的水质通过截污得到改善,农村的水质却恶化了;城市转二产促三产,城区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城郊部污染却加重;城市垃圾的简单填埋加重了城郊垃圾的二次污染。富裕人群的人均资源消耗量大、人均排放的污染物高,贫困人群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的直接受害者,但无力应对因污染带来的健康损害。政府应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通过不同的消费价格调控让社会各阶层之间进行生态补偿。使城市市民在不同消费层次中尽到义务享受权益,形成绿色消费观念。另一方面,要使城市管理者在循环经济制度框架下,增加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修正城市管理者的考核标准,使每个地区的GDP增长能科学反映单位GDP所耗资源与污染物的量,增强城市管理者推进循环经济

10、意识。第四,要在全市开展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保障市民参与循环经济的权益。要把循环经济知识纳入科普内容,充分发挥学校和群众团体在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工作中的作用,要把循环经济知识渗透在各类职业技术培训中。通过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让市民充分认识环境和资源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对推动生态型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性,使全体市民认识到各自的权益和义务。以循环经济行为培养循环经济意识,以循环经济意识指导循环经济行为。要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要以在xx年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希望通过这些创建活动和推动循环经济

11、发展,把建设成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态居住的生态型现代化大都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推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怎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以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持续发展。围绕这一课题,市委党校第23期局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全体学员结合市环保情况到贵阳市、昆明市考察调研,以探讨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建设生态型现代化大都市的思路。城市发展的实践证明,当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时,对自然生态的使用必然达到极限,城市要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减少对自

12、然资源的消耗,并对过度使用的自然进行补偿。循环经济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人口规模和生态环境决定中国不能继续走以高速度、高资源消耗和高污染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贵阳、昆明两市的经验和启示贵阳市是我国首家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市,目前贵阳市已完成我国第一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规划和制定了全国第一部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地方法规,并开始启动循环经济项目建设。通过对贵阳、昆明两市的学习考察,得到的启示有:1.可持续发展意识,是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先导首先,领导层面的科学发展意识是保持社会经济同生

13、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贵阳市委、市政府目标清晰地制定了“科教兴市、工业强市、环境立市”的建设大贵阳的战略,提出了以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经过努力,贵阳市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为我国第一个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城市。其次,全民的科学发展意识是保持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保障。昆明市环保局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推动全民广泛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一是把环境教育列入学校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同时,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列入普法计划并及时组织实施;二是在企业大力宣传清洁生产、环境标志产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有关知识,促使企业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生

14、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三是通过生态示范村建设、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使用等手段,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四是鼓励非政府组织和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决策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2.践行循环经济模式,是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建设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实现一个目标,转变两种模式,构建三个核心系统,推进八大循环体系建设”。实现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持续加速增长的同时,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保持生态环境美好。转变两种模式。转变生产环节模式和转变消费环节模式。构建三个核心系统。即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城市基础设

15、施建设系统和生态保障系统的建设。推进八大循环体系建设。即磷、铝、镁、中草药产业循环体系和生态农业、城市基础、旅游服务、消费循环体系。贵阳市在践行循环经济模式中坚持“突出重点、积极推进”的工作思路,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建立了以政府为中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组织体系。其次,规划先行。相继委托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编制完成了“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贵阳市循环经济首批试点项目方案”等五个系统性规划。第三,提供法制保障。贵州省、贵阳市人大已通过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城市条例,并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将总体规划中的建设内容分解到各部门、各行业,实施目标责

16、任制。第四,拓展联络。已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开展了可持续生产与消费试点项目,并被德国政府确定为中德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内的两个重点支持城市之一。目前,贵阳市已有大小20多个基于循环经济理念构思的生态工业项目有了合作投资伙伴,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中开阳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试点,通过产业链的横向耦合共生和纵向延伸发展,使煤化工业产业为磷化业提供相关原料,实现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基本原则下,形成了典型的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即“三低一高”的模式。因此,该项目成为我国重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是以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的典范。建生态型大都市的对策建议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城市,在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中,我们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瓶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