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勾股定理在坐标系下的应用》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3506143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勾股定理在坐标系下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勾股定理在坐标系下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勾股定理在坐标系下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勾股定理在坐标系下的应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勾股定理在坐标系中的应用 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让学生经历在直角坐标系中构造直角三角形的过程,能够利用勾股定理求两点间的距离及点的坐标;2、 利用特殊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 过程和方法1、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2、 通过对构造直角三角形求线段长和点的坐标的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3、 在解决数学综合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 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重点利

2、用勾股定理探究解决坐标系中的线段长与点的坐标、特殊角的计算关系;难点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课题引入,求线段AB的长度; 活动2:练习线段的长度和特殊角的度数,求出B点的坐标;活动3:求线段的长度 活动4:拓广练习活动5:师生小结改变A、B的位置,用构造直角三角形的办法求任意两点的距离;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综合题学生观察、活动,阐述自己的观点,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练习拓广、提高;梳理知识要点,强化总结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通过改变A、B两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求线段AB的长度; 学生动手计算,教师引

3、导用构造直角三角形的办法求两点间的距离;引出研究方向;由改变A、B两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引出今天研究问题所用方法活动2:例1、已知:如图,一次函数 的图象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1)求线段AB的长度及OAB的度数;(2)若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y=kx图象交于C,且AC=2,求经过点B的正比例函数解析式;教师引导学生分解出综合题中的代数问题和几何问题;一层层抽丝剥茧将几何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教会学生研究综合问题的思路和方向,引导学生研究问题的方向:从结论出发,层层递进,分清问题的实质;经历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 活动3: 例2、已知:如图,一次函数的图像分别交轴于A、B两点,

4、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BC=,求OC的长;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总结;先根据勾股定理判断出角的度数,进而构造出特殊直角三角形;进而解决线段长的问题;活动4:练习:一次函数的图像分别交x、y轴于A、B两点,的图象分别交x、y轴于A、B两点,是否在坐标轴上存在一点C使得ABC为直角三角形?若有,请求出C点的坐标; 学生探究解决学生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存在性问题的解题思路;训练学生对于存在性问题如何做到不重不漏; 活动5:师生小结。师生小结巩固所学,总结归纳板书设计利用面积法研究三角形1、 构造直角三角形求两点间的距离; 例题:1、(2)2、 求点的坐标可以构造直角三角形;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在学完勾股定理、一次函数之后的一节综合课,打破以往到了初三才开始学习综合题的惯例,找到解决综合题的突破口,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来解决,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始,从综合题中分解出其中的几何问题和代数问题,其中几何问题分解为求点的坐标和求线段长的问题,将其转化成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的问题,其实质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切斜的问题都转化成直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